这一天,没有锣鼓队,也没有席面,江二就穿了身干净些的衣服,借了头小毛驴,去上花沟把盖着红盖头的媳妇牵进了门。

江逸想到就做,他把匣子拿给夏荷说了说自己的想法。

不知道是不是洗多了衣服总沾凉水的缘故,江逸有好几次看到夏荷揉肚子,似乎是肚子疼。前世实验室里的女同学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会喝红糖水,应该是挺管用。

江逸把银子交给夏荷收好,又从她那里拿了四百个铜钱,就去找英花了。

他催着他媳妇英花四处走动,很快就把做活的媳妇们挑好了。

酒过三巡,苏云起突然就宣布了一个决定:“我明天走。”

原本以为得费些口舌才能让他接受,没想到江逸刚一开口,江春材就是一副“我早就知道”的表情。

在此之前,要把家里料子好又穿不着的旧衣服都找出来,浆洗干净,拆成布料备用。这个主要用来做鞋帮。

夏荷掩着嘴笑,“都等着你呢!”

这时候江逸也一瘸一拐地走到门口,面色平静地看着越来越近的两人。

江逸知道他是误会了,也不再继续作,只得认同地点点头。

江逸明显感到怀里的小身子一僵,然后听到小宝怯怯的、又无比认真的声音,“想……兄长。”

于是把桌上的土地薄子收起来,叹口气,慢慢地说道:“买山地的事咱们广昌并无先例,老朽可是作不了主,二位后生还得去请示县太爷才成。”

好不容易起早贪黑接个近处的活儿,赚来三瓜俩枣还不够交车行的份子。

香枝若有所思,江逸却对梅子摇了摇头,然后对香枝道:“这鞋子我们不会再做了,若是大少奶奶喜欢,家妹可以再做一双,权当感谢姑娘连日来的照拂。”

“不用,你把摊子摆好就行,梅子嗓门亮,看到有人经过可以叫卖两句,没人也不要浪费嗓子。”

云舒练完字出来就看到江逸在枣树底下眉头紧锁,不由失笑,“这是怎么了?”

“这料子很好,家里这种衣服多不多?”

“两位小哥,来碗豆花?”摊主是位五十多岁的老汉,招呼人的时候热情周到。

苏家兄妹听见小宝一口气说出这么长的句子,心里五味杂陈。他们从没见过小宝这么开心的样子,哪怕是家里出事前也一样。

“咱们这边呀,就是穷。山多地少,光凭着土里刨食真得把人给饿死。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常听我爹说老家那里有座宝山,药材遍地、野物成群。”

江逸嘴角抽搐,掩饰性地轻咳一声,又递过去一样东西,“你看这个笔筒,值不值……十两?”

外人走后夏荷才从里屋出来,看那样子明显是刚刚哭了一通。然而,就是这个温婉又多泪的女子,关键时刻也是最坚强的。

“逸哥儿起了?饿不饿?”

“这是银坊镇。逸哥,你刚刚睡得真沉,连李大夫号脉都没吵醒你。”

******

到江林这里,虽然是名义上的亲小叔,但他对江逸的态度却一早就定得分明:能占便宜就占,不能占便宜就得给他找点麻烦。

就像当年对他哥江池宴那样。

尽管江池宴对他百般忍让,尽管现在他家种的十亩良田都是江池宴的,可江林心里还是恨他。

凭什么他娘对江池宴比对自己还好?凭什么他能去给大户人家做书童自己就不能?

如果当年换成他,那么今天考上状元做了大官的就是他,而不是那个亲娘死了、还要同他抢娘亲的江池宴!

当然,江林心里再恨,表面对江池宴也是恭敬的,因为他已经没了当年的依仗,而江池宴也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高高瘦瘦营养不良的少年。

可是江逸就不同了。江池宴的独子?打死他都不信。在江林看来,那个江逸除了给他添堵这点像极了江池宴外,其他没有一处像的。

江林一边在心里狠狠咬着牙,一边耐着性子听江二在一边絮絮叨叨说着今天的事。

等江二终于说完了,江林才装出一副惊讶至极的样子,开口道:“他居然敢这么对你?怎么说也是一个族里的兄弟,你还比他年长十岁不止,说是他的长辈也不为过……他居然、居然这么不把你放在眼里。”

如果此时江逸在这里,一定会张大嘴巴赞叹:真是……堪比奥斯卡影帝的演技!

被他这么一说,江二显然更气了,“叔,你说可不可气?枉我把他当兄弟,他呢?净跟那帮姓苏的亲了!”

江林重重点头,“着实可气。”

江二脸上的肉一横,狠声道:“这事不算完。”

“当然不能算完!”江林扬声说道,然后又凑过去,压低声音问,“你想到怎么对付他了没?”

江二挠挠头,“叔,你也知道我这脑子……”

江林阴笑,“用不用叔帮你出个主意?”

江二一喜,抓住他的袖子,“叔!你是我亲叔!”

江林勾勾嘴角,凑到江二耳边低声说了一番。

最后,江二眼中闪着亮光,志得意满地走出了江林家。

******

大山赶到镇上后,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就直接跑到约定的铺子里去找王石了。

他小心翼翼地拿出鞋盒,学着江逸的话一句一句对王石说了。

王石越听眼睛越亮,他在富人圈里混得多了,对那些人的心思也能明白几分,凡事都得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专门装鞋的盒子一出手,就绝对不愁卖不出去。

王石让大山等着,回了李少爷一声就直接拿着东西去找香枝。香枝又把东西带给余素娥。

果然,余素娥看了之后就爱不释手,直接对香枝说:“让我看这东西别说是搭着虎头鞋卖了,就直接当成品卖都行。”

香枝笑盈盈地把话传给了王石,彻底给他吃了颗定心丸。

王石回头告诉大山,这种盒子先试着做三十个,三天后他会去枣儿沟,把上次订的虎头鞋以及鞋盒子一并拿过来。

听到他这话大山也松了口气。上次订的鞋子是五十双,再加上这次的三十个鞋盒,就算把他和江逸云舒都加上,恐怕都背不到镇上。

大山喜滋滋地回家报信,一家人自然又是欢喜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