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维权小组的角度,他们制定这一战略的初衷何在?毕竟,诉讼是一把“双刃剑”,胜负的风险永远存在,没有谁能做到百战不殆。

4月21日,德楹、高原、雷霞、张珩和胡昆再度开会,为弥合彼此之间的分歧而做最后的努力。

“像你这水平,应该参加维权核心呀。”李新亚不卑不亢地说。

除了胡昆和张珩,屋子里还有两位:德楹和雷霞。这四位维权活动的骨干分子,在等一个人。

吴小蓓没心没肺地说。

想到这里,向梅心底浮起一股异样的感觉。说句老实话,买房对袁真来说还能算件大事?这丫头名下迄今为止已挂了5套大宅,加上美丽园这套复式,共有6套所谓的“保值资产”在手,这和自己勒紧腰带,用省吃俭用的方式来供房,完全是天壤之别。

书中故事叙述难免挂一漏万,如有瑕疵之举,期待文中的当事人能以宽和之心给予谅解。完成此书的目的在于解剖美丽园这只“麻雀”,唤起仁人贤士更深入地分析,普罗大众更理性地投入家园的建设。因为这一事件已经不属于当事者个人,作为历史财富,它应当属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2oo6年著名的美丽园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恰是我们这个飞展的时代缩影。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历程中,城市化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过程中无形中塑造了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相应价值观,生活在这个充满希望的美好时代中的人们,既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也对时代展寄予了高度的期待。在这个展的矛盾中,人性得以完整地呈现,理想、向往、友情和奉献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曲激昂的时代主旋律。

第二节萧瑟季节

“这不摆明了是欺诈吗?什么医疗中心,五六层楼高,说穿了就是一座医院,我们小区需要这么大的医院吗?”

凌宪光在对一些群众演讲。“再说你这么个医院,估计连甲级医院都评不上,不高不低的,你能比得过人家3o1医院?有多少人来看病?开商为了赚钱也不能这么干啊?”

李新亚也正在接受另外一个记者的采访:“不管怎么样,你要修改规划,总得要给我们这几栋楼的业主打个招呼吧?问都不问一声就偷偷地干,根本就是目中无人,不把业主当回事。既然开商自以为了不起,我们也不必对它客气。”

这时,一个家住16号楼的男业主气愤难平地嚷道:“我们买这房子图的就是这块绿地和球场,盖他妈的什么医疗中心?本来是冲着新鲜空气来的,这可好,全变成了消毒水味道和细菌了。”

这位业主叫丁国卫,长得十足的一个彪形大汉,身材十分魁梧。

他越说越气,就势一脚踹倒了铁围栏,顺手抄起了把铁锹,就往里面填土,后面紧跟着又上来几个情绪激动的业主,也学着他的动作。

只听下面炸了庙似地几声大喊,被土埋了的七八名工人,灰头土脸地吆喝着,拎着棒提着棍地就往上冲。

形势千钧一,极度紧张。

得亏美丽园的保安见过世面,这些前复员军人横在两伙情绪失控的人群中,把他们死死地隔开。

不大一会儿,警笛鸣响,几辆派出所和巡警的车开进美丽园,才控制住了局面。

“到底怎么回事啊?”

袁真拽住满脸是汗的小李子。

“好我的姐,就你们俩这身子骨还往里挤,多危险啊。”小李子边擦汗,边唏嘘。

“谁让你们在这里建医疗中心?这不是没事找事嘛。”袁真说。

“我一个小兵拉子,哪清楚这些,你去那边,公司的梁先生不正在解释吗?”

小李子示意了一下,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袁真和向梅看见一群人正围着开公司的梁工,他也在接受一个记者的采访。

事情到底如何?

时下被千夫所指的开商,并不是万能的。

一个房地产项目从策划、定位到规划批准,从设计、拆迁到施工,充满着无数的变量。如果说人类“十月怀胎”才能诞生一个婴儿,那么一个房地产项目从规划蓝图变成现实的平均周期大约为3年。至于分期开的数十万平方米的大社区,其周期更长,有的上百万平方米的级大盘,甚至经历1o年以上的建设,其间会遭遇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

这里就引申出一个敏感的话题:规划变更。

规划变更是开商和业主之间产生的一类常见纠纷,当业主现最终产品和自己当年购买的蓝图、销售承诺突然变得不一样时,一个熟悉的词——“欺诈”,就立刻浮现在脑海。

这个最容易激业主维权激情的纠纷,却是现实中业主们最无力抗争的领域,道理很简单,在现行规划变更管理体制中,作为购房合同主角之一的业主是完全缺位的。

在当今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快飞跃的中国,规划权力牢牢掌握在政府的手中,当房地产商遇到无法克服的因素,难以顺利实施原规划时,它可提出变更规划的申请,由主管部门审核其变更理由,最终确认或驳回其变更申请。在这里,政府主管部门一身兼审批者和监督者的双重职能。

万物利弊相生,这种规划权力的高度集中,在确保当代中国城市建设以极高效率运转的同时,也带来了腐败滋生的根源。而“缺位”的业主在失去合法性抗争工具之下,往往会采取一些过激行为。

美丽园也生了规划变更。

开商依照规划实施的建设,并不大顺利,有一块规划范围内的土地没有征下来。由于征地难产,原规划住宅面积减少,单元数也由118个减少为111个。规划图纸被迫进行重新调整,原规划中的社区医疗中心在新规划中,被调到了3号、5号和16号楼之间的这块绿地上。

这次变更生不逢时,恰遇一期维权小组斗志旺盛之际,而热心支持维权小组的积极分子们又有相当一批居住在这三幢楼里。

第二天,也就是8月13日晚,数百名业主聚集在现场,高呼“还我绿地,还我公理”。当晚1o点,业主代表驾驶着几十辆车,赶赴海淀区政府请求政府出面解决问题。开商派人赶到区政府和业主代表谈判,经过3个多小时的协商,开商无奈同意停工。

美丽园社区医疗中心的建设就此停顿了下来。

后来在2oo2年的4月份,开商试图恢复施工,再度被情绪激动的业主们强力阻止。到2oo4年年底美丽园业委会成立后,开商曾经致函业委会,请求恢复医疗中心的施工,依然被业委会拒绝。

命运多舛的医疗中心就这样一路跌跌撞撞,到今天还没能投入使用。

岁月就这样慢慢流淌过去,人们渐渐从当初的冲动中冷静和觉醒过来,蓦然回,才现这次维权有着太多值得回味的地方。

社区医疗中心在美丽园最早的规划中就存在,当征地未果,社区医疗中心的规划变动势成必然,只是一个建在哪个具体位置的问题。

维权者指责开商的主要理由是社区医疗中心的规模偏大,美丽园社区需要这么大的医院吗?这个理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另外一个角度,3号、5号和16号楼业主的反对理由,细想起来也值得商榷,如果其他楼群的业主也坚持同样的理由,那么这座医疗中心可有容身之地?

问题回到根本上来。建立一座这样的医疗中心,对居住在美丽园的业主们来说是福还是祸?

在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当今时代,答案应该不难做出。

没过多久,网络上就出现了大量的帖子,对2oo1年8月份的这次维权提出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