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沙,终于融入到一堆沙子里。

记不得是从哪天开始,在他某一次回头审视自家的商队队形之时,赫然便看到这两个“小子”骑着马,不声不响悄无声息地跟在他的商队尾后。

万分庆幸的是,朝廷对于宵禁也有一些应备之策,规令各州府衙可因事制宜,对所辖之地一些较为特殊的人家登记造册,发放临时通行令,以方便这些人家如有急事,可临时禀告守城兵将,出城办事。

果然,接待常喜的房牙听到消息,虽然兀自镇定地跟常喜打着官腔,说要禀明主家再作决定,但商娇却早已断定,今夜必会有人上门。故而入夜后一直与常喜等在前厅。

这样一个养在深闺,从小便受人保护,未经过世事风雨的失怙少女,在这些人的眼里,无疑就是一只陷入狼群的小羊,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

可到了商娇的父母处,因夫妻二人均身子有恙,故膝下仅一子一女,哥哥商振亮比商娇大了整整十岁。

不,准确的说,他的锐气,都被他恰到好处的留在了心底。

为何不干脆写正史?这是许多文友都问过我的一个问题。在我创作《一代商娇》之初,便已感受到这种可以说已滥俗的小说形式带给我的无形压力。甚至有很多人都劝我放弃,或是写成正史。

言罢,看了商娇的方向一眼,又道,“您既有客在,那我便不叨扰了,以后有什么衣服需要浆洗的,您吩咐一声就好。”

言罢,安大娘便要转身离开。

许是她的话提醒了高大嫂,她突然回头看向商娇,似想起了什么,高声唤住了正欲掀帘出去的安大娘:“大娘慢走!我有一事相问。”

安大娘转身疑惑地看向高大嫂,高大嫂快步走到她面前,拉了她的手,问道:“你那屋子,不是还空出一间吗?前几日还听说你想把空出的那间客间租出去贴补家用……不知现在可否租出去了?”

安大娘听她这么一问,脸上突然露出一丝羞赦难堪的神情,低垂下头,嗫嚅道,“还未曾租出去……高家嫂嫂,您也知道我家的情况,我那……”

“既如此……”高大嫂突然扬高声量,打断安大娘的话:“那真是太好了。我这里正好有个客人——”

说到这里,她转头看向商娇,冲她飞快的招手,示意商娇上前。

商娇也明白了高大嫂的用意,立马站起身,走到高大嫂面前。

高大嫂握住她的手,笑着对安大娘道,“大娘,这二位妹子初来天都,正想租个合适的单间安身。只是她们二人所带银两不多,每月的租金只有一两五钱……反正房子空着也是空着,大娘若是觉得方便,我就做一桩现成的生意,将房子租给她们,可好?”

说罢,高大嫂暗中用力,捏了捏商娇的手。

商娇会意,礼数周全地向安大娘施了一礼,甜甜地叫了一声:“安大娘好。”

安大娘显然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好半晌才回过神来,不知所措地胡乱答应:“欸,欸,姑娘好。”

转头,又惊疑不定地看向高大嫂,“可是,这两位小姑娘……”

“哎哟,我的大娘欸!”高大嫂兴高采烈地打断安大娘的话,道:“您也甭管是小姑娘还是老爷们儿了,总之一句话,您若觉得合适,价钱也能接受,我今儿就领着这两个妹子到你那儿看房去!若没有问题的话,我们就把这件事儿定下来。您说可好?”

安大娘还在犹自挣扎,“可是,我那里……”

“好了,知道您是做浆洗衣物的营生,您那房子岂会不乱?这两个妹子长得又水灵又聪慧,一看也是会料理家务的好手,她们去了,没准儿还能帮你点儿忙呢!”

高大嫂果然会说话,一席话,把安大娘堵得严严实实:“反正你那房子也还空着,现在既得了租金,又得了两个乖巧的姑娘帮您的忙,您还有什么好挑剔的?”

安大娘的嘴张了张,看着高大嫂,面上的表情说不出的怪异。

过了好久,她才轻轻叹了一口气,“那……也好。我先领二位姑娘去看看房,若二位姑娘还觉得满意,我们再说后话吧!”

在安大娘与高大嫂的陪伴下,商娇与常喜的整个看房的过程出奇的顺利。

安大娘的房子就座落于天都城南靠近十三巷内,虽处于城市中心地段,但因着要走过一条长长的巷子,倒也难得的的清静。

到得房子墙外,商娇抬眼望去,便可见屋内一棵桃树上,正次第结了累累青的,如小拇指大小的小桃。

虽然已错过花期,但仿若一闭眼,仍能想象出那墙内是如何一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

不知为何,在那一刹那,商娇的心里,突然想起了那道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也就在那一刹那,她突然觉得,自己好像喜欢上了这里。

这座小院……有种家的感觉。

待入了门,一眼便看到一条青石铺就的人行通道,右侧是一个小花圃,里面种满了各色花卉。此时已快入夏,兰花,百合、一串红,芍药花,木槿,……各类花卉竞相开放,引得蜂飞蝶绕,煞是赏心悦目。

而花圃的正中,便是她刚刚所看到的结了青桃的桃树,郁郁苍苍,茂密非凡;紧贴着桃树不远处,竟还有一棵桂花树,枝干上的叶子一层覆盖一层,想来过完盛夏,便能闻得金桂飘香。

商娇不禁叹道:“想不到安大娘衣着如此朴素,却是如此风雅之人!”

安大娘闻言,面上似乎浮上一层尴尬的神情,只低头前行,道:“先夫在时,便爱舞文弄墨,这院子便都是他收拾打理出来的,只可惜后来……”

商娇闻言,想是勾起了安大娘的伤心事,于是歉然地对安大娘一笑,转而顺着来时的青石板路,看向尽头的房屋。

这是一处小跨院,主屋居于正堂,坐南朝北的方向,分东西两室,东面一室据说是安大娘的卧房,而西面一室则上了锁,窗棂上也钉了厚厚的木板。据高大嫂说,那是用来堆放安大娘浆洗的衣物的房间。

而东面还有一处耳室,便是一间单独的小屋,西面则是厨房与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