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礼节完毕后,也到了开宴的时间,因为只是家宴,倒也没有太庄重的准备。段正淳一家三口作陪,赵佶与乔峰还有不好安排的钟灵坐在了主席上。至于其他的侍卫,自有镇南王府中的武官作陪。

眼见赵佶嘴角挂笑站在佛堂外,朱丹臣心中倍感为难,一时间不知该上前请罪还是该赶紧走进佛堂通知世子。正迟疑之际,便见赵佶已经迈步走进了佛堂,他心中一慌,正待要举步追上去,佛堂门口却早被赵佶的侍卫给挡住。这些侍卫们心中早有不满,只是一直被赵佶眼神制止了,才一直按捺住。这会儿看到脸色发白的朱丹臣要进佛堂,当下便不客气冷笑道:“巧得很,我家公子身份更加非比寻常。”

“我在这里等着,你可不要走远了找不到回来的路。”

得知赵佶受镇南王之邀请要住进王府里,乔峰脸上闪过喜色,张了张嘴似乎有些主意却没说出口。赵佶见状,便笑道:“乔兄放心,稍后有了机会,定让你领教一下大理国名动武林的一阳指。”

听到这些话,钟灵心里忽然感觉有些不舒服。她也不清楚突然涌起的这些不快是为何,只是不想听那些侍女再讨论赵佶怎样怎样的让人着迷。不过那些侍女也很快就转移了话题,竟然扯到了钟灵身上,讲起钟灵多么多么幸运,竟然得到大宋亲王的青睐,羡慕死人了云云……

轻咳一声后,赵佶走进房间里站在门口道:“钟灵姑娘,你还在恼我骗你?方才凶你?”

听到赵佶这话,场上众人表情皆变得精彩起来。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堂堂大宋的王爷竟会识得一个女刺客。赵佶那几名贴身的侍卫倒认出了钟灵的模样,只是那天在货寨里赵佶跟钟灵讲了什么他们却不知,见到这女子出现在此地,只当是对王爷情根深种一路追踪来,因此神色间便生出了几丝促狭笑意。

赵佶打量段正淳的同时,段正淳也在观察赵佶。他见这位大宋的端王爷年纪不大,看起来也就跟自己儿子段誉差不多,但是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方面却已经很成熟,自有章法,相比而言,自家儿子委实还太稚嫩,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他心里也不由得感叹,盛名之下无虚士,大宋国富民强,远非小国寡民的大理可比,单单从皇室子弟的教育方面就分出了一个高下。

侍卫们不免笑道:“咱们大宋缺马,弓弩是步阵里最重要的武器,因此行伍间最重要的便是臂力这一项。小人们这些本领,也算不得多出奇。”

赵佶轻掸衣襟上的泥巴,笑道:“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我晓得借助这板车来做到自己原本做不到的事情,这也是我的本领。我承认你的本领高明,你也不能瞧低了我的变通。”

酒楼中众人见真的打起来,绝大多数怕被殃及池鱼,快速退出了酒楼,也有几个天生大胆之人却不畏惧,只是挪步到大堂边角里,拍着桌子怪叫助威。而那钟灵因被爹爹劈头盖脸骂了一句,眼圈泛红,小脚一跺转身奔了出去。

见众人都开始约束自己,赵佶自然也不好每日在外游荡,便与乔峰一起又加入了使团中,每天定时出发,定时落脚。

就这么一路缓行接受着民众们的围观注视,队伍由南熏门出城后已经过去了三个多小时。在城门外缓坡上暂停休整片刻,那些旗幡依仗也都收起来,赵佶和蔡京也分别下了马转乘马车,充作依仗的禁军次第回营,而一些真正护送使团的精锐军士们也都替补上来。一直等在外面的乔峰也趁着这个机会加入到队伍当中来。

接下来,皇帝又交代赵佶一些出使大理国需要注意的事项,谈话的气氛也轻快缓和下来。兄弟两人全都得偿所愿,自是一明一暗不同的两种满足。

一边思忖着一边在纸堆中翻找,过了片刻,在纸堆中翻出一张一指宽的纸条,纸条上只有两个字:“大理”。

面对着赵佶,道士们自然不敢报虚,清点货仓后,回来说道:“现在观中只有四十七刀的存货,实在不够一百刀。”

只不过,凭自己目下这状态,想要让蔡京高看一眼那也难得很。自己这里感慨孽缘重续,只怕还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的一厢情愿。蔡京现在高居尚书之位,官家又鼎力支持一干新党人士,未必就肯屈尊来烧自己这冷灶。

当然朝中也有言官就此事进谏,言道满朝上下励精图治富国强民,独独端王府上日日笙歌,委实太扎眼了些。不过皇帝一来感念于太后谨守礼法不对自己过多干涉掣肘,二来也觉此事实在无伤大雅,总比赵佶过往所作所为要好得多,因而对此不发一言。有时候甚至抽出时间来特意陪太后来端王府听一听戏文,虽然听得也颇兴致盎然,但终究不好此道。

接下来又有一桩麻烦,那李傀儡不想被安顿在别院,已经随着梁师成来到王府。梁师成不知赵佶态度如何,便也不便严令驱赶,留着赵佶回来再决定。

这般一想,马大元便转身入内请夫人进堂中来谈话。

“像那金日磾、李光弼这些名臣虎将,虽是胡人,但觉不拘泥于族种之分,心怀苍生,建功立业。而我丐帮上下,虽是汉种,却多数时候都汲汲于江湖争勇,对这天下做出的贡献甚至连那些胡将都不如,实在令人惭愧!”

赵佶闻言后只得暂且抛下心头愁绪,举杯起身应和,一饮而尽后将杯底向马夫人亮了亮,然后才对马大元说道:“马副帮主和夫人言重了,过誉太多,实在愧不敢当。”

赵佶见乔峰侧耳听得专注无比,心中不禁暗道惭愧。他兜这么大一个圈子,还是希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在丐帮里把乔峰架空,避免日后丐帮因为乔峰而遭受到太大波及。虽然手段是有欠光明了一些,但这对乔峰对丐帮而言,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君子可欺之以方,如果是全冠清做这丐帮帮主,听到这些话,首先要想到的肯定是自己手里的权柄。可是乔峰却实在对赵佶信之不疑,只道他的确全心全意为自己考量。

口中这般说着,赵佶心里却涌出许多念头。听马夫人这语气,该是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身份,这马大元嘴上实在没个把门的。不过,这马夫人来这里做什么?一边思忖着,一边又听那马夫人说道:“方才奴家送来醒酒的汤羹,瞧见王爷您的贵属一夜未眠,实在疲累了些,便自作主张请他先去歇着。王爷若要见责,错处全在奴家……”

赵佶听他悲呼地可怜,便停步转身说道:“今天实在没了空闲,不过我总还要在洛阳多呆几天。若抽出时间来,一定再来拜会李先生。”

左右只是闲逛,赵佶见全冠清极力推荐,便说道:“那就去瞧一瞧吧。”

赵佶正在吃早餐,全冠清一路疾行进来,先是没头没脸一番道歉请罪,然后才说道:“那马大元当真糊涂,白天里将王爷您拒之门外,到了晚上也不顾忌王爷一路奔波,反而还来打扰,实在无礼至极。以往我在帮中还觉得这人虽然严厉些,总归还算一个仁义长者,如今才瞧清他的嘴脸,实在是……”

一方面马大元本身在丐帮中的话柄就比全冠清要高许多,借助此人,自己能够更加牢靠的掌握住丐帮。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乔峰了,赵佶想要试着跟马大元频繁交往的过程中套套话,最好能将那封带头大哥的信给讨过来。至不济,也不能让马大元不明不白的死在外面,从而让局势完全失控。最好马大元连家眷也一起带到汴梁城来,赵佶自然不会对那蛇蝎心肠的马夫人动什么念头,他本身对人-妻就无爱。但把这样一个祸根留在汴梁城给盯死了,能省掉许多麻烦。

马大元仔细听完后,严肃的表情有了一丝松动,待听到赵佶对乔峰的评价,脸上也出现一丝笑容:“是啊,正是因为乔帮主慷慨义气,知恩图报,我们已故汪帮主才肯将丐帮托付给他。乔帮主他也果然不负众望,担任帮主这六七年里,丐帮越发兴旺,江湖上名号也越发响亮起来。”

听到这数字,马大元脸色也变了一变。他从执法长老白世镜口中得知全冠清等人不过去了汴梁一个多月,想来也不能开辟出什么局面,因此出言反对。听到这个数字后,心下不禁有些迟疑。

进城之后,赵佶用心观察洛阳城的民众建筑,渐渐也觉出洛阳与汴梁的一些不同。虽然同是一般的繁华,可是或许因为汴梁首府之故,民众略显奸猾,热衷享受,而洛阳城里民众则淳朴不失,多了一丝北地的硬朗气息。

听到赵佶拒绝,王诜禁不住略感诧异。往常这位小爷听到此类事情,那是比谁都要积极,莫非真的得道了不成?而且他也觉得自己这次登门,赵佶的态度冷淡许多,不过倒也并未多想,只当他真的修道有成,性子变得淡漠下来。

过了大约一个多月,乔峰处理完丐帮在巩义县的事情,又返回汴梁城。他人还未进内城,全冠清信报已经先一步送进了端王府里。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不过赵佶却明白这是全冠清在跟自己表明态度,从此后只效忠赵佶一人,就连乔峰这个帮主都要靠后一些。

全冠清战战兢兢起身,举动间说不出的拘束,虽然落座,但却保持着随时都准备起身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