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你谈谈吧。”

道静吃她家的东西觉得分外香甜。

……道静痛苦地寻思着,可是闹不清是怎么回事。她忽然想陈大娘并不像一个奸诈、诡谲的女人,为什么不可以……王先生不是还嘱咐她,叫她在长工当中做些工作吗,这老女人也是个受苦人呀。这样打好了主意,于是,第三天的晚上,道静就轻轻走到陈大娘屋里和她聊起天来。她们谈了一会儿家常,道静忽然单刀直入地开了腔:“大娘,您干么老是那么关心我——好像我是淘气的小娃娃?……这是咱们哪位东家叫您这么做的呀?”

王先生笑笑,打断道静的话:“别的事以后再说。你一定要先同这家人把关系弄好。在他们面前,你得装得越糊涂越好。”

姑母做饭,道静烧火,吃了一顿棒子面饼子、小米粥之后,姑母才告诉道静说:“我给你找了个老财家里去教学。你愿意去么?”

“不是。”老太太笑笑说,“我来向你打听个人:有位江华江先生你认识吗?”

这个农妇不仅知道各种庄稼上的知识,知道农民生活如何的困苦,庄稼人一颗汗珠掉八瓣,知道丈夫到各处做木匠活时听来的许许多多农村中的趣事和奇闻;而且她还懂得生活中的许多道理,懂得农村中阶级斗争是怎样的尖锐,懂得地主、高利贷者盘剥农民的多少花样和残酷的事实。从这个多子女的普通农妇的身上,道静才深切体会农民并不愚蠢,并不落后,只是生活的困苦艰难使他们喘不过气来罢了。因为和刘秀英的母亲谈得来,觉得这个女人一定会慷慨地帮助她,所以在这个紧急的夜晚,她逃到了刘家。而这个聪慧能干的女人也果真留下了她。

道静悬心、忧虑,一刻刻捱着时间。

吴学章、李国华,和另外三个学生代表闯进校长室里,歪着脑袋盯着校长和伍雨田:“校长,为什么光叫住宿的学生吃窝头?——你拿我们大伙的伙食费发了多少洋财呀?”

伍雨田推着车子讪讪地摇头答道:“星期天串个亲,路过这五里庄,想不到碰见你们……你们念吧,念吧,将来都是大文学家。哈哈!”

初夏,北方乡村的原野是活跃而美丽的。天上白云缓缓地飘着,广阔的大地上三三两两的农民辛勤地劳动着。柔嫩的柳丝低垂在静谧的小河边上。河边的顽童,破坏了小河的安静,“看呀!看呀!”“泥鳅!这个小蛤蟆!”的叫声笑声,飘散在鲜花盛开的早晨,使人不禁深深感到了春天的欢乐。

江华和戴愉——后者作为保定特委的特派员两天前刚刚来到这里。他们一同领导这一群人开会讨论怎样进一步扩大党的力量、组织地主武装——保卫团的武装哗变。他们两个都是农民打扮,江华穿着黑粗布小夹袄,戴着一顶破旧的草帽。戴愉也穿着一身黑色的对襟短裤褂,眼镜可依旧戴在眼睛上。他们俩蹲在人群中,脚底下踹在泥水里。

“道静,发生了一点麻烦事,我就要离开你这儿。”江华的脸孔忽然抽搐起来,好像每吐一个字都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他轻轻坐在椅子上,喘息了一阵又说:“我原打算我们在一起多待些天,可惜我的打算落空了……请把灯捻小点——越小越好。”

“道静,咱们来谈点别的问题——你知道现在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吗?”

“嗯。”道静窘了,红着脸说,“你真会猜!我们时常在一起谈我们的苦闷,谈革命,当然是很机密的。”

“大概快了。他来了,您一定要帮忙呀!”道静高兴地握住校长的手笑起来,“姑姑,您真是个好人呀!”

她突然站起来,脸上露出了坚毅的神色。她的决心刚刚下定,院子里纷乱的脚步声、喧笑声就响起来了。陆陆续续几个邻居的屋里全来了客人。学生们高声笑着、嚷着。小小的公寓在黄昏的暮色中骤然热闹起来。

“小林,在想什么?”一个低沉的声音把她从幻想中惊醒过来。她抬头一看:戴愉穿着一套半旧的自由布的学生装,手里拿着一个报纸包站在她面前。她赶快从桌旁的椅子上站起身来,顺便把水果篮子往桌子底下一放,让他坐在凳子上。

“不!”晓燕摇摇头,皱着眉,比平日更大人气。

徐辉看着她笑笑,说:“林道静,你拿传单叫王晓燕帮你散发过对不对?”

知道没有逃脱的可能,她反而镇静了,于是站在院里,静静地等待着将要发生的事。

好容易听到道静讲话了,胡梦安直起身子放下纸烟屏息侧耳地听着。听完了,他不动声色地对道静笑笑又拿起了纸烟。

“为什么打官司呀?”

他们对着你们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