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隆可不管这个,他现在是沿着极北航线游动,一座座岛屿成为了他临时的落脚地。这地方本就人迹罕至,在过去也就是苏联太平洋舰队偶尔会有船只路过,主要都是当年核动力潜艇互相摸鱼的海域。岛屿上大部分都是无人岛,少部分曾经有过红海军监控人员的基地也早已经废弃,洪隆在这种情况下几乎不可能被发现,海龙在冰冷的海水之中游动,靠着饱餐富含脂肪的鲸鱼肉,这头海龙有着充足的精力来游过这一程。在游动之中,洪隆的伤口逐渐愈合,同时他的甲壳也逐渐地变成了黑色

洪隆最近差不多已经变成一头普通的野兽了,他最近的生活完全看不出一点智慧的感觉,只是在海中寻觅食物,然后在海岸上休息,吃与睡成了他生活的全部,甚至连那些远远监控着他的船只都不去管了。洪隆现在差不多是世界上活生生的怪兽片的主角,而对于他日常生活的监控也让很多科学家得以研究这头海龙的生态捕捉并检查这头海龙已经被列上了提案,但是还必须获得某种批准。

残留物其实不少,鳞甲、分泌物什么的被收集起来之后送去化验,结果自然也让科学家们相当吃惊,以至于推翻了前面所有的结论。这头凶猛的海怪并不是爬行动物之中任何一个目的,它更像是某种哺乳动物与爬行动物的混合体“但是这一点也不科学,也完全地不进化!爬行动物跟哺乳动物很早就分开了好不好!为什么会有比较现代的哺乳动物的部分基因与中生代的爬行动物的部分基因混合在一起?”

好吧所有人都没想到居然能近距离看见海龙王,从前海龙袭击渔船吃掉渔夫之类的新闻都是当外国奇闻来看的,尤其是还多半是在日本那块,有不少人还拍手叫好来着。而现在海龙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当然这就是“叶公好龙”的真实体现了。几乎所有人都是发一声喊之后赶快跑路逃命,对于陆地上的逃跑,人们还是有点自信的。脑子还能用的人去发动汽车或者电瓶车,脑子不够用的人双脚跑,脑子不够胆量也不够的家伙就是摊在地上撒尿

作业的渔船一共有六条,沉没了一条之后大家首先是救人,这一次运气不错,除了有一个人可能被压在半沉的船里之外,其他人都被救了上来,然后大家开足了马力跑,但是没能跑掉在大陆的海警船赶到之后,海面上只有三条船还在跑,至于洪隆消失得无影无踪。

捕鲸船照例是用了鱼血之类的来引诱那头海怪,当然这一次更先进地用上了声纳捕鱼用的声纳。换成一头愚蠢的野兽,那么多半就会被这几条船发现,或者被钓上来,或者被诱到海面捕鲸叉轰杀之。但是洪隆是有智慧的,他远远地看见了这几条杀鲸无数的战船,在嗤之以鼻的同时,非常干脆地在北海道复杂的海岸线上找了个难以发现的海面洞窟直接爬了进去睡大觉,而虎鱼小弟习惯性地就只在洪隆所在的洞窟附近海域洄游,完全不上当。

这头海龙的脑袋也是威武气概十足,反而不怎么适合水中生活,然后加上这家伙相当发达的四肢至少能支撑数十吨的身体快速移动,而且胸腹部与尾部几乎都可以完全离地,头部更是能高高抬起,这样的生物绝不是长期生活在海中的它肯定是海陆两栖的生物,而且应该更多是在陆地上停留。最后是能发电,这个倒是不太奇怪,能放电的生物不少,不过能放电的爬行动物倒是第一个例子以前能放电的也就是一些鱼类而已

洪隆倒是不知道有船准备来对付他,但是他完全明白人类武器的强大之处,根据他自己的看法,不要说什么大炮鱼雷,就是小口径的步枪,恐怕也是很难以对付的武器。“我不认为老子腹部跟眼睛地方的甲壳能够顶住小口径步枪的射击,至于背部的甲壳能顶住762已经不错了,127恐怕就要完蛋。不过好在手枪恐怕还能挡住,而且我在水下的话倒也不怕那些子弹。”曾经洪隆也是流言终结者的爱好者,也是看过其中一集子弹射入水中的流言的,水可以极大地降低子弹的威力,绝大部分的子弹在射入水下一米的时候已经减少了绝大部分的动能。因此只要他在水里,那起码枪什么的根本不需要害怕。

三天里发生了九起袭击事件,有十一条渔船被袭击,其中有五艘渔船沉没,共有六人死亡,十二人失踪,十四人受伤。其中死亡的六人之中有两个人很明显是被咬死的因为他们只有半截身体。这样的袭击事件证明了海龙是一种极为危险的生物,但是是否要杀死这头生物则是陷入了争论之中,也有人提议捕捉这条海龙,将它关在某个水族馆或者在日本海某个海湾里,然后外面用钢丝网什么的封锁。

虎鱼遇见的就是这样的渔民,在海上作业的渔民们多多少少会干点违规的事情,在这方面大陆由于法规的疏漏,大陆渔夫是最为出格的一批,偷偷地使用底拖网跟刺网捕鱼的不在少数,虽然近年来严厉打击过,但是依旧有人偷偷摸摸地干。而这条虎鱼遇见的就是底拖,海面上渔船开足了马力拖动着渔网,恰好就将虎鱼框进了网子里。一开始虎鱼并未发现,它还忙着抓捕那些被拖网惊动过来的小鱼,直到渔网靠近了它,当然这就引起了虎鱼的反抗

这条新闻尤其是在亚洲范围内引起了轰动,大陆的图腾原本就是龙,现在居然出现了跟图腾如此相似的生物,那自然是激起了人们最大的兴趣。于是乎上世纪的那些伪科学目击照片顿时纷纷再度被炒热,而超自然埋葬机关同样开始活跃营口“龙骨”之谜再一次被放到了中央十套节目,这一次的解读视角变成了全新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