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罗脚夫就喜欢郁小闲这个爽利的脾气,这样他就可以放手去给小牛治病,对牲畜在胎里带来的病,小罗还是有几次经验的。当脚夫的,牲口就是他们的命,哪能不用心呢。

李四子的脸上显出了坚毅的表情,说到:“太太,你就把练脚和按摩的方法教给我们,再苦再难,我都会坚持试一试。”

王顺子这个从前的农户眼睛都看直了,脑海里全是稻谷丰收的景象。他想,要是按太太的话开垦出这些山上的土地,这大约可以有八十亩田,在山里不用交粮税,养活三四十口人不成问题。按照太太的规划,这梯田基本不存在旱涝的天灾,还能通过养鱼和养鸭子和鹅防虫,多一点收成,以后的日子很光明。

二虎胆小地跟在了王顺子几个人后面,蛐蛐抱着新得来的文房四宝不肯松手,郁小闲挎着饼干篮子抱着蛐蛐上山。这一切让二虎更加胆怯了,这就是太太和少爷吗,穿着这么漂亮的衣服,那篮子里的味道真好闻。身后的四个大男人,帮着抬车子,牵马,两个篮子里分别装满了白面的点心,还有挂面,这些东西是二虎子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尝到的,还有一碗特别香的梅菜扣,更让所有的人都感觉到饥肠辘辘。王顺子闻到了米酒的香味,他挎着篮子,抱着两个小酒坛子,大约四斤米酒上山,闻着酒香,酒虫都被钓起来了。

不久之后,蛐蛐跟着黄书敏出来了,黄书敏拿着一张纸高兴地跑出来了,对黄黎氏说到:“祖母,你看文龙的字写得多丑啊,他本不识字,就是会背几首诗,本不是神童。”

梅管家很庆幸自己跟着太太学会了狐假虎威,他立刻很严肃地拿出了银子,领了牙行开的耕牛执照,就让大罗牵着一行四头牛往前面走。梅管家跑上前去跟郁小闲报告,还让大罗拉着牛离郁小闲和蛐蛐远一些,以免牲畜的味道熏着两母子。

郁小闲拍了拍头说到:“忙了这么久,竟然是我这个当娘的糊涂了,给小儿子做了出门的衣服,竟然忘记大闺女的。头一次出去见人的小姐,自然要打扮一下,不然给别人家留下了坏印象可不成。锦姨娘说的对,文凤熬了夜,也没有合适的衣服穿,就下次和娘做客去。”

古代没有搅蛋器,只能用竹勺子代替搅拌,先慢慢打,等到蛋形成颜色变浅,体积膨大、有细泡出现时,再转高速搅打。kewaishu.蛋的颜色会越来越浅,直到将蛋打发到非常浓稠,提起竹勺子时,竹勺子上的蛋糊不会滴落,而且竹勺子上打出的纹路能维持比较长的时间的时候,再筛入四两面粉,像炒菜那些上下翻动搅拌。亜璺砚卿最后加入大豆油搅拌均匀。搅拌均匀的面糊大力震两下,装入抹了油的茶杯中,约六分满。然后盖上茶杯盖在刚烧完饭的大灶内再放上半小时等它自然发酵,没有烤箱,到了时间就盖上茶杯盖子蒸十五分钟,效果虽然没有烘烤的好吃,可也挺可口。

郁小闲拿出了五个一两的小金条说到:“银票还等着兑换,这是我的陪嫁私房钱,市价不值五十两银子,这是我愿意出的最高价,你要和那个败家的东西说,竹山上的太太不是怕那边山头塌了,影响自己家,才不愿意拿这些钱买他家的山头,放着生利息也比买他家的山头强。你若是显出一分我很想要那山头的意思,说不定,那破落户就漫天要价了。”

看完“风景”回家,郁小闲让老姜头在自己家吃了中饭,自己换了布衣裳下午要他再同自己去峡谷那边的上游山头走一走。老姜头得了一升米的好处,还吃到了中饭,就更乐意陪着太太爬山玩,他嘴里说到:“太太,您是刚到山里来,看什么都新鲜,等你多住几个月,看着这些山都要烦死了,就会觉得外面的花花世界,县城的热闹所在才是好地方。”

梅张氏说到:“阿弥陀佛,那伥鬼据说是身形修长,穿着白衣服,披头散发跟在人身后,要是看见了这样的东西,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跑,牲口不要了,老虎吃了牲口,就放过了人。”

郁小闲终于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这次万幸的是人都平安回来了,至于钱财那都是身外之物,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通过这件事,大家也能借此明白跑商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高额利润的背后也有着巨大的风险。郁小闲对鲁贵说到:“我看赵岐的马车都破得不成样子了,等过完节干脆打造一架新的,里面也装些夹层什么的,以后也万一有事也能留下点钱翻本。明天拿我们家的一头骡子和两辆旧车送给罗家兄弟,是我让他们遭受了损失,要有所担当。”

蛐蛐立刻回答到:“是北宋的欧阳文忠公的渔家傲,娘说他的文章好,教了我一首容易的。”

晚上郁小闲把蛐蛐哄睡着了,就把梅张氏从那个残疾青年那里收来的东西仔细看了看,那两个盒子做的很合她的意,经过包装之后,海参和人参的档次就明显有了提高。郁小闲用徐老汉编好的小篮子装了,把西域的布头也放了进去,明天她拎着小篮子,让梅管家在后面端着大红托盘,放上丝绢去送节礼,一定会很好看。

梅管家愣住了,太太好大的手笔,这样重的礼求见举人太太一面自然是没问题,于是他说到:“太太舍得这许多,举人太太也就一定不会为难我们家了。我平日里听说,举人太太最爱外面的稀罕物件,本地没有的,她就喜欢。她对孩子们的课业尤为看重,敬重有学问的人,太太比我的见识多,您就看着办。攀上了举人家,这一带的人都会让着我们家。”

经过询问,郁小闲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始末,他们走后,山里的孩子还真的上门来找蛐蛐和招娣玩耍,现在山里的野杨梅和野枇杷都熟了,蛐蛐和招娣想着家里人,就带了不少回家。黄有才是个傻子,锦娘也管不住,吃多了,就拉起肚子来。本来吃些酒浸的杨梅果或者是梅管家在山里弄来的草药就会好,可他不吃,结果就拉了两天的肚子,脚都软了,所以没力气下山接郁小闲。

郁小闲随身带着两把秤,一把大秤称货物,一把袖珍秤用来称银子,银耳收拾出来她称了一下,八斤六两,夏天在泾县县城应该可以卖二两银子一斤,红枣她只买了五斤,这种东西又不是很贵,才八十文一斤,给吴嫂那么一大碗不过八两重,到县城不过是几钱银子的事,不卖当自己的零食正好。白糖买了十斤,不占位置,给了吴嫂家一斤半,剩下的八斤多不过三两银子的事,也可以留下来自家吃。

吴小四听到这话忍不住又大笑了一番,然后跳上郁小闲车边的位置,对着里面的赵岐说到:“兄弟要歇到四爷车上去,我来教这郁兄弟赶车。”

郁小闲想想也就答应了,就算有十斤杂质,海带上的海盐也能值些钱,这趟不亏本。郁小闲又买了五斤一大包的紫菜,一大包十斤重的虾米,这些掌柜的给了一个合适的价钱,

一百五十两银子如何?”

第四天赶早再返回自己的山头。这么做不仅是为了不累人,还可以有机会请吴大嫂一家帮忙准备红薯芋头之类种子。将来她还想拜托赵家为她育秧,赵家的十五亩田都是高产的,用她家的良种,将来的收获才会好。

听到要做好吃的,这些人的干劲就上来了,郁小闲又坐庄开始换山货,一个穿得挺干净的女人捧着一个大木盒子走到郁小闲面前说到:“这是我儿子做的二十把木梳子,太太看得上几把,就多少给点米。”

这时黄有才背着三斗米下山了,看见了蛐蛐手里的木头狗,也高兴起来,做这木头狗的人手正是巧,做得形神兼备,黄有才的玩心都上来了。

赵岐听完只得开始修整土地,郁小闲知道水源对种植土地的重要,赵岐开始翻地的时候,她就指挥着两个雇工,拿劈开的竹子做了引水的工具,把山顶的一股泉水引到了地里,水稻田里放了水,才能养地。赵岐一直干到天黑,才把两分山地改成了水田的样子。这几天还要放农家肥,撒草木灰,不然这么贫瘠的山地哪里能长出水稻来。

梅管家回答到:“那是举人老爷家的山,他那里山产可多着呢,树木,野味,药材,还开山种桑树,家里还有纸坊,每年都有几万两的收入。算起来现在的山主就是我家老主人出了五服的堂弟,他们共了一个七世祖。可人家是嫡传子孙,继承的家业比这庶出的支系强太多了。西面的那些山是举人老爷堂弟名下的,我们两家的山头就是以那个峡谷为界限。东面以悬崖而分。北面起于山口,南面就是山谷那头的峭壁了。后面是野山,还没有开出来,想去那边,就只有通过举人老爷家的山,我们这边翻不过去。”

郁小闲笑着说到:“舅舅说的极是,你看我有双大脚能干活,又喜欢这山林,断然不会卖掉这山产的。只是觉得只是靠山不成,想为家里多找些进项罢了。舅舅的本钱投给的小纸坊,收入还是有不稳妥的地方,舅舅也不是很安心于靠纸坊养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