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本次大会只有一个议题——“控制和预防大规模传染病的爆”,所以大会直接跳过了确定议题这个环节,进入会议的正式议程。

路上修自行车的摊子原本是挺多的,胡同口就有一摊,但刚才一场雨,再加之天又不早了,许多修自行车的摊子都早早地收拾掉回家了,现在想要找个地方不太也不容易。

听到蔡大妈的叮嘱,周晓斌和邵雨珂都使劲的点了点头。

因为工作量大,就靠各个蔬菜供应点的几个工作人员肯定忙不过来,所以在秋菜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大家扬工农兵是一家的优良传统,机关、学校、工厂、商店都会支援一部分人手帮忙销售大白菜。这次周晓斌也是北大负责支援大白菜销售任务的几十个师生之一,他被分配在宣武区米市胡同的一个临时便民销售点。

“同志们,今天下午校团委书记刘老师找我谈话,说有人向他举报我在平日工作经常独断专行,在学会里面搞‘一言堂’。这让我很痛心那,第一个痛心是因为我现自己以前的工作还有做的不公的地方,虽然每次学会有事情都会召集学会里的几个干部一起商议,但商议难免会产生分歧,我也一直是按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处理的,看来有一部分同志还不理解,进而对我产生了误解,说我搞。这是我的错,都是因为我和大家的沟通不够,在这里我向大家做深刻的检讨。

刘书记就是校团委书记刘建宏老师,照理来说他要了解情况直接找自己就行了,何必绕个弯子去找邹建华呢?周晓斌感觉情况不对,急忙讨好地小跑着过去:“邹主席、邹大哥,我的邹爷爷哟,之前是我错了还不行吗!以后有情况我绝对第一时间通知你,对了你上次要借的那本《英国通史》我已经看完了,在抽屉里呢,现在就给你拿来!”周晓斌说完又急忙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从抽屉里拿出那本《英国通史》。

事情办的出乎意料的顺利,听到下个星期就可以拿到资料,冯雪也微微松了一口气。

之前关于大家代表哪个国家都是统一抽签决定的,因为有些国家资料比较容易收集,有些国家资料难收集,所以为了公平起见,还是采用抽签的办法,大家听天由命,全凭运气说话,冯雪恰好抽到的是美国,可羡慕死了许多人。

当然,下去的资料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信息还需要靠大家自己去收集,因为知道现在信息渠道匮乏,周晓斌在讲话时也提供了几条建议,例如可以去请教传染病专家有关传染病的知识,可以查阅各种外文医学期刊杂志关于各国传染病的报道,再还有可以去各国驻北京的大使馆、办事处寻求帮助。总之只有一条原则,那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凭各自的本事说话。当然如果要是准备去外交使馆的话还要先来开介绍信,征询学校的同意,毕竟现在国家关于外事这一块还是很敏感的。

其实最好的选择当然是自己的亲人,但周晓斌环顾了一下,现他家人现在的生活已经十分美满了。他不想破坏这种气氛,要知道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与挫折。而他即将开的北京第一家私营饭馆更是这样,也许披着港资的外衣可以得到有关方面的照顾,但保守的社会大环境没生根本性改变之前,他们需要面对的非议肯定不会少。

于是乎,城市里的待业青年也就一下子多了起来,因为工作岗位少,僧多粥少,每个岗位都有无数人抢破头,走后门、托关系也就再正常不过了,至于没关系的,那就对不起了,靠边站吧!

周祖海也没忘记自己堂孙子的请求,在和北京市领导吃饭的时候以自己女儿的名义提出了现在北京开一家小饭馆的事情。朱东也顺带着夸了几句,说周祖海的女儿了不得,读大学时就一边念书一边创业,现在大学毕业都已经把眼光瞄准大陆了,正式巾帼不让须眉,本事不小!不过当时陪同的市领导都没有当场回话,附和了几句之后就不经意间把话题岔了开去。

他直接推着车往国政系的办公楼走去,国际关系学会分配到的办公室已在那里,现在这个办公室已经成了国政系学生的一个小据点了,办公室挺大的,其实就是一个大教室,因为小书架的原因办公室一直人气不减,现在屋子里的桌子已经增加到十几张了,除了原来那几张国际国系学会的办公桌外,其他桌子都有了一点图书馆自习室的意思,大家先来先得,许多人在图书馆里抢不到位子都愿意到这里来看一会儿书或者是做一会儿作业。甚至因为最近校园里刮起舞蹈热,国政系许多班级周末因为抢不到学校礼堂的使用权,干脆借用这里举办班级舞会,当然,第一个吃螃蟹的就是周晓斌他们班。

赵益民端起办公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茶才继续说道:“国际关系学会主席,看来斌斌你在学校里表现可能很优异了!模拟联合国,这个活动不简单的,联合国的运作可是很复杂的,你们志气不小那!”

他的这些资料自然是来自于从美国大老远赶来的堂叔周国礼。周国礼比较仔细,在接到自己堂侄子的越洋电话后,不但去哈佛大学搞来了详细的模拟联合国活动相关资料,还顺便把他所在的波士顿大学的模拟联合国活动资料也搞了一份。

“人都到齐了,现在召开班委会!”徐燕飞看了一下人数,现所有班委都到了,于是国际政治专业的几个班委照旧和以前一样,端着饭盒在校园里的一个角落里了新一次的班委会。

“你这个小鬼头,明明是你自己想开饭店,倒是会用你小姑的名头!”周祖海笑着说道,他对这一手也是十分欣赏的,做生意规避风险十分重要,以内地现在的政治气候,周晓斌的身份明显是不适合当老板的。

这些烟是小爷爷周祖海特地带过来的,高级的烟和酒都是奢侈品,需要凭票供应,在北京搞条好香烟可不容易,像周祖海这样的正司级干部每月也就一条甲级烟、一条乙级烟的配额而已。

波士顿大学,那可是离哈佛大学不远哪,周晓斌突然觉得自己还真有需要这位还没见过面的堂叔帮忙的地方。这些天周晓斌这个北大国际关系学会主席也算是尽责,和其他几个副主席一起把学会搞得有声有色,请学校老师办了多次国际政治局势讲座,也组织大家开展了几次座谈会。不过这些在周晓斌看来都是小打小闹,他可是计划着搞模拟联合国,让大家真正投身到国际政治当中去。

“那用什么补偿呢,另外给一栋差不多的四合院?”周倩倩又问道。

两人正说着,又有一人推着自行车走进院子,周晓斌抬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大姑父刘建军下班回来了。

“这方面我一定会注意的!”周晓斌早在上个学期就有这个打算,这个学期开学之后就想学校提出了了申请,不久前刚刚得到恢复。学校原则上是鼓励的,叫他自己去和系里面协调。

现在可是一个知识饥渴的年代,就是连学校的图书馆里都时常出现无书可借的尴尬,更何况周晓斌这么一个小小的书架,所以为了防患于未然,他早就做了详细的准备。

鲁迅先生可以说是十年动乱唯一逃过一劫的文人,他的书从来没被禁过,而是和红宝书一样一直是书店里卖的最火的书,不过据说鲁迅的书在老蒋治下的台湾是被明令禁止的。

“办杂志?我看行不通吧,人家五四文学社后面有系的一大帮作家在撑着,我们上哪去找这么多笔杆子来写文章!”付庆明皱着眉头反对道,“我看还是搞讲座好!”

“你说真的?”梁左立马来了精神。

一年招收两届学生也算是这个时代赋予七八年这个特殊年份的特例,因为77届是在条件极为仓促的情况下组织的冬季高考,所以开学时间不得不定在第二年的2月,而78届则是正常的7月高考,9月入学。所以在一年时间内,大学里就涌进来了两批学子,于是像宿舍拥挤之类的问题就成了所有大学的通病。

周晓斌的脑子这时已经全转开了,他开始慢慢组织自己的语言。他可不会怯场,上辈子读大学时作为一等奖学金获得者被选为学生代表在全校上万师生面前言时,他也没怯过场,更何况是在自家人面前。

“这个你知道?”

“噗嗤!”莎莎终于没忍住轻笑了出来,转身去给他拿啤酒。

周晓斌微微笑了一下:“我叫周晓斌,给我来一杯扎啤吧!”

周晓斌现在想想才觉得自己之前在北京时的表现实在太逊了,简直是给所有重生人士丢脸哪!他这么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大好青年,竟然被一个七十年代的女生用什么“目标”啊,“理想”啊,几句话就耍得团团转,周晓斌现在想起来就觉得脸红。

当然,周祖海的赌博成功了,周家搬进这栋豪宅之后并没有人来找麻烦。现在,这种豪宅的价值足可以抵上一座四星级酒店,每每说起这件事,周祖海还是得意不已!

看到太阳渐渐出来了,两个人也准备回去了,天坛还是很大的,两个人根本没逛多少地方,他们决定下次再来好好的玩一次!

ps:呃,那个周倩倩绝不是女主!至于女主,兄弟们慢慢等吧,因为本人不擅长写感情戏,所以不大可能会写成流,这也是反应大大们的心声那,简介下方的读者标签里面“不要”有17位,遥遥领先,呵呵!

周祖海和哥哥周祖兴不同,战争爆时他还在读中学,之后就一直未曾离开父母身边,这也是周家两兄弟后来商量好的,即使大哥在战场中为国捐躯也还剩弟弟来给父母养老送终。

这里的宅子已不属于周家,周祖海在一阵落寞中阑珊离开。很快寻找亲人的动力再次让他振作起来,按着往昔的记忆,他好不容易找到自己堂哥一家以前住的小四合院。这一次,周祖海其实在门外徘徊了很久,深怕跨进院子后再一次收获失望,要知道自己一家当年在战火中也是好不容易才生存下来,他不敢确定堂哥一家是否也挨过了那个乱世。

周晓斌这么一说大家倒是眼前一亮,当然左后怎么决定还要看周国康自己,这一点周家还是比较民主的,其他人出出主意也就罢了,肯定不会来干涉什么。

这也算是意外之喜,离开之前又多卖了两本,遇上这种好事,三个人的心情自然是非常好,一路有说有笑往北大走去。

其实从之前那次在米市胡同一起卖白菜算起,周晓斌和邵雨珂到现在也才第三次见面,不过周晓斌打蛇上棍的本事还强,脸皮又厚的很,他对这个文静又有些内秀的女孩很有好感,自然是要主动出击。追女孩子就要脸皮厚,女孩子的心是水做的,只要你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会被感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