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早知道事情会闹到这个地步的话,他肯定第一时间就带着人来码头,也就不会像现在这么被动了。

“县尊既有此意,那么张某义不容辞。”对方没有丝毫犹豫,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大人,夜露寒凉,大人该回去歇息了,万一染上了风寒小女子可担待不起。”陈凝凝一连弹了五首曲子,李云天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一点儿也不知道避嫌,眼见夜色已深,忍不住下了逐客令。

生员就是秀才,属于士大夫阶层,有着见官不跪的特权。

由于要审案子,酒楼的伙计把桌上的盘盘碟碟都撤了下去,李云天端着一杯白开水,慢条斯理地在坐在椅子上品着。

临近码头时,绿萼和小翠从船舱里出来,为了行事方便绿萼换上了男装,成为了一名模样俊俏的公子哥,唇红齿白,前突后翘,看上去别有一番韵味,使得李云天的心中微微一荡。

“也给状元写吗?”等绿萼给她解释后,小翠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李云天要写信的竟然是那些新科进士,不由得兴奋了起来,满是好奇地问道。

“大人,您还没挑新娘子的盖头呢。”进屋后,一身酒气的李云天倒在床上就呼呼大睡,小翠见状连忙上前推了推他。

作为湖口县县衙胥吏的首领,张有德的目标是维护胥吏的利益,平衡胥吏和县太爷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去激怒一个有可能做出疯狂举动的县太爷,那样可就得不偿失。

小翠哪里知道李云天的心思,以为他是关心自己,应了一声后离开了。

“头儿,还有气,送医吧。”很快,一个人沉声请示,好像查看了绿萼的伤势。

由于湖口县境内鄱阳湖水匪猖獗,因此湖口县知县历年来的政绩考评几乎都为差等,这使得湖口县知县一职成为了烫手的山芋。

“现在局面混乱,小人也不知道具体的形势。”张有财有些尴尬地回答,既然李云天已经来到了现场,那么显然不适合再信口雌黄。

“罗班头,你让人下去统计一下,看看有多少人受灾,死伤如何,被掳走多少。”李云天闻言沉吟了一下,神情严肃地盯着罗鸣说道,“本官要知道真实的情况!”

罗鸣见李云天不像是在开玩笑,于是冲着他拱了一下手,领着人急匆匆地去做统计了。

张有财苦笑着看向了陈伯昭,看来他刚才白让人把放在码头上的那些尸体转移走了,谁能想到县太爷会如此较真。

陈伯昭也是一脸的无奈,这本应该是一件十分默契的事情,结果却搞成了这个样子。

不过两人随即也就释然了,这样其实也挺不错,当李云天知道这次事件的严重性后恐怕会对他们更加依赖。

毕竟没有哪个官员希望自己的任期内发生如此重大的事件,这对其未来的仕途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这个混蛋,竟然把事情闹得如此之大,简直就是不知死活!”中午的时候,张有德终于得知了白水镇的消息,气得把手里的茶杯啪一声摔在了地上。

根据初步统计,白水镇此次一共烧毁民宅116间,死亡21人,掠走年轻女子15人,自大明立国以来,不要说湖口县,就是九江府也没有发生过如此严重的事件。

张有德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他不仅低估了王三的贪婪和狂妄,也忽视了富裕的白水镇对水匪们的,结果使得事情闹到了如此不堪的地步。

“张叔,接下来怎么办?”立在一旁的冯虎沉声问道。

“通知王三,告诉他事情闹大了,让他准备好垫背的人,否则的话就等着朝廷收拾他!”张有德在房间里来回踱了几圈,阴沉沉地说道。

白水镇乃货运码头重地,每天来往不少客商,他的看法与张有财和陈伯昭相反,昨天晚上被杀死的人和被掠走的女子数目好解决,他们可以隐瞒起来,上报多少就是多少。

可烧毁的房屋却一目了然,无法掩饰,绝对会经过那些客商的嘴巴流传出去,这将给湖口县和九江府带来巨大的压力。

故而,要想把这件事情平息下去,必须要找一批水匪来当“替死鬼”,让湖口县和九江府能够向上交差,否则的话双方都别想过安稳日子。

第二天下午,九江府同知韩安玉风尘仆仆地赶到了白水镇,李云天率领着王宇和赵朗等府衙的官吏在镇口相迎。

府衙是昨天晚上得知白水镇出事的消息,知府杨德民为此大吃了一惊,连忙安排韩安玉前去探查。

此时,白水镇的损失和伤亡情况已经彻底统计了出来,烧毁民宅116间,死亡22人,15名年轻女子被掳走。

由于伤势加重,有一名重伤者昨晚死亡,这使得死亡人数上升到了22人。

韩安玉四十多岁,中等身材,白面无须,看上去很是儒雅。

当看见伤亡统计数字时,他的嘴角流露出了一丝苦笑,万万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会如实上报死亡人数。

要知道死亡人数越多李云天面临的麻烦也就越大,也使得府衙更被动,看来李云天还是太过年轻,不懂得为官之道。

尤为令他感到哭笑不得的是,李云天竟然向他坦诚当晚与水匪对峙时被水匪扔出的一颗人头搅乱了方寸,以致于急怒攻心昏倒,使得众人为了救他没能与水匪开战,进而耽误了剿灭水匪的最佳时机。

这简直就是自暴家丑,别人藏都来不及,他却一股脑地都倒了出来,成为了别人攻击他的把柄。

一时间,韩安玉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难道李云天的脑子读书读傻了不成?他就是随便编一个与水匪英勇作战的故事也好,至少能为其开脱一下罪责,自己也好向上峰交差。

面对眼前的局势,韩安玉不由得感到一阵头疼,白水镇发生的水匪劫掠事件已经不单单是湖口县的事情,九江府也被牵连其中。

如果这件事情按照李云天所说的上报朝廷,那么朝廷上那些吃饱了没事儿干的言官肯定会抓住这个机会群起而攻之,九江府和湖口县的官员可就要遭殃,至少也是一个“治理不力”的罪名,搞不好有人还会因此丢官罢职。

这也是张有财和陈伯昭胆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一个重要原因,两人很清楚官府的人并不希望这件事情闹大,这才大胆地隐瞒内情,想要从中获利。

韩安玉可以理解李云天的“愚笨”,想当年他也曾是两榜进士,初入官场时像李云天一样怀抱着一腔为国效命的热血,根本不就知道官场的险恶,更不清楚为官之道,为此没少吃亏,后来逐渐变得圆滑起来,在官场上随即如鱼得水。

因此,韩安玉耐下心来,旁敲侧击地提醒李云天,委婉地告诫他白水镇的事情闹得越大对他的仕途也就越不利,让他仔细核查一下受灾情况,再把统计结果上报。

作为李云天的顶头上司,韩安玉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是够直白的了,他总不能明着说让李云天去修改受灾的数字,那样的话可就要把他也给搭进去了。

官场上的一些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双方心知肚明就好。

李云天听了韩安玉的话后拿着那份统计资料离开了,就在韩安玉认为李云天已经“开窍”的时候,当天晚上他又拿着那份统计资料求见,告诉他统计结果没有差错,完全正确。

“朽木不可雕也!”韩安玉没想到自己竟然遇上了一个榆木疙瘩,气得冷哼了一声后拂袖而去,把李云天晾在了那里。

既然李云天如此不识好歹,那么就不要怪他不顾同僚之谊,把罪责一股脑地都推到李云天的身上。

望着面色铁青地离开的韩安玉,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他清楚韩安玉的心思,根本就不怕韩安玉把罪名安在他的身上。

再怎么说他只是一个初来乍到的新任知县,来到湖口县还不到三个月,即使湖口县发生了天大的事情他又能担当多大的干系呢?故而他才决定将这件事情捅出去。

在李云天的关注下,张家和陈家等白水镇的大户纷纷做出了表率,把失去家园的四五百名居民妥善安置在了家里,使得他们不致于露宿街头。

王宇、赵朗和张有德等县衙的官吏几乎全部到了白水镇救灾,赵朗的脸色显得不怎么好,情绪低落,而王宇则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依旧眯着眼睛,看不出来有什么情绪上的变化。

赵朗现在恨死了王三那伙水匪,竟然做了如此大的一件案子,身为县衙的三号人物他肯定要受到牵连,履历上留下一个难看的污点,成为其升迁的一个障碍。

而王宇本就该到了致仕的年龄,故而也不怕受到朝廷的责罚,大不了丢官罢职而已。

这天,李云天离开救灾现场时已经是深夜,神情疲惫地回陈宅,这些天他一直忙着救济灾民的事情,着实累得够呛。

“县尊大人开恩呀,放我们当家的一马吧!”快到陈宅的时候,一名身形肥胖的中年妇人忽然领着一帮人从一旁街道的阴暗处冲了出来,扑通一声就跪在了他的面前,

李云天身旁的罗鸣见状,刷一下抽出腰刀护在了李云天的身前,让手下的衙役把那些人团团围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