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文升悻悻的将踏出半步的脚收了回,见到前方的传令士兵,心中一动,问道:“给陛下的捷报可曾发出!"

杨侑满意的视察了一遍整个京兆的流民工程,心中大为安慰,杜如晦果然没有让自己失望。

不过今天他没有去给人帮工,现在在这里修建砖路也能挣上钱,谁还去看那些黑心的商人的脸色。

以前赈灾司的事情靠的是他的侍读姚思廉,在外靠那些狂热的志愿者,热衷于政治的秀才们,这才让赈灾司顺利的运转。

除了这些八卦的大兴市民外,还有三批人马最为关注这个审判。

随着时间的流逝,消息传到了大兴,整个大兴城都轰动了。

杜如平嘴上谦虚,心里面却不由自主的泛起了一丝侥幸,难道自己这颗蒙尘的珍珠终于被代王殿下赏识了。

杜如平指着杜如晦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你和什么人交朋友,大哥以后再管,但是这些人今天绝对不能走,士农工商乃是祖宗定下来的法则,商人就是低贱之人。

“就是孩儿回家的时候,碰了一辆四轮马车,孩儿还没有怎么样,那个贱婢竟然指使家丁殴打孩儿,又追到了我们杜陵来挑衅。”

这枚代王金令是杨侑刻意为自己准备的,作为出宫行走的一个掩饰,在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很多的麻烦。

“好张狂呀!”围观人群中有人低呼一声,

不由得气势一泄,左右看了看,见到自己身边聚集了这么多的家仆,他的胆子又壮了起来,这是杜陵是杜家的地盘,还能让他们反了天了不成。

董越冷哼的一声,看着前面连滚带爬的豪仆,心里很是不屑,自从当上了东宫侍卫统领之后,还没有人敢拦着自己的路。

“杨侑,你不要生气吗!”杨吉儿知道自己理亏,登上车来向杨侑道歉。

心中这么想,许铎脸上当然不敢露出半点心思。

杨侑的看着脚下的砖路还是自豪,在没有水泥和柏油的隋朝,自己能够弄出这么一条砖路,也不容易了。

“可是……”

“卫大人是代王殿下的授业恩师,代王殿下一定会听从的。”

在他看来,数万流民的生计全部压在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身上,这是何等沉重的担子。如今有一个机会,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这是谁也无法拒绝的。

两家私底下都对对方没少下黑手,可谓说是死敌也不为过,没有想到他也来了。

回到陆家,父子一阵沉默,钱财已经送出,声势已经造出去了,效果也有了。

幸好陆季同最近将产业全面收缩到大兴,而且王家的大本营在太原,在大兴他们还不敢太嚣张,陆家三代的家业才得以幸存。

“就是呀!嫂子,这次我们修建砖路我们可是没有赔钱,反而赚了,而且修砖可是一件大好事情,道路整齐平稳,马车行上去,一点也感觉不到颠簸,以后出行我们就方便了?”

这是什么狗屁的道理,似乎天下都是皇家的,杨侑很不赞同这个观点。

他就是附近的农户,原本来是赶走这些看热闹的人,这些人一直在踩踏田地,地面都变硬了,明年估计要费很大的气力才能将这些土地翻整好。

这一次用的是青砖,所有人都意识到了。

“可是这些路我们已经修好了!”苏升越发的疑惑了。

“代王殿下出行了,”

“这……。”杨侑没有多想,这么多的武将愿意出兵,这不好弄呀!

其实卫文升和大多数的官员一样都在等着杨侑的服软,因为让他们想也想不出来什么高招,何况一个十三岁的小孩子,能有什么办法!

各县令全都讷讷的不言,他们要是能够弄出钱来,谁还会来这里要呀!

历史上房谋杜断,开创贞观之治。这么大的牛人谁不知道,没有想到杜如晦还有这么一个经历,居然曾经效忠过太子杨昭。

再加上杨广本不是顺位继承,这样一来杨侑的嫡长子的身份又失色不少了。

“那行,就你吧!”工头将信将疑的将柱子定了下来,会不会水到了河里就知道了,做不了假。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然中年地主家也没有出来过秀才,但是毕竟家庭富裕,每年贿赂一下里长就过去了。

“不如趁机把大兴的官道好好的修一下,这几年大兴的官道已经损坏的很厉害。”平红贵趁机要求平整官道

“目前大兴藩库仅剩七万贯钱,而大兴的赋税还要两个月之后才能交上来。”

看出猫腻的不止是卫文升,骨仪、阴世师、屈突通都收敛眼神若有所思。

捏着鼻子教一些启蒙知识的姚思廉也在上课的时候,多看了他几眼。

同样是学生,潘文林总是能然自己感觉到受尊敬的感觉。

很久没有遇到这样的仪仗的御车监,不但没有埋怨反而有些激动起来。

虽然权利最大的中书省尚书省没了,但是六部却依然存在,各方的利益争扯还是十分的激烈。

"打探清楚了吗?"

“既然是平侍郎的弟子,那就内部处理吧!”

“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