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该!明玉看在眼里,面容肃穆,心里不知道有多开心!

邹嬷嬷伸手擦去了明玉眼角上残留的泪痕,哽咽的说道:“好,我去厨房看看,还有没有什么东西吃的。”

你才是那倒霉催的宝二奶奶,你全家都是宝二奶奶!明玉腹诽。

苗氏忍气低下头称是,心中不满,当她愿意向亲儿子发脾气啊,还不是这老太婆教唆出来的,不定在儿子面前说了绫秀什么坏话,扬哥儿对绫秀从来就没一个好脸。\\\

司马熙长着一副冷面孔,墨色的薄绸罩袍,背着手站在那里,肤色白皙,眉眼精致,然而他的眼睛总是无意识的微微眯起来,给他平添了几丝威严和冷淡。

听说那个姓俞的外室,已经存在了十几年,现如今也有三十出头了,比不得年轻时貌美如花,司马庆依然把她放到了心尖尖上,甚至为了她不惜和正房太太杠上。这是一定是真爱啊!明玉摇头晃脑的感慨。

明玉一看罗绫秀的脸色,就知道她这几日伺候暴怒中的苗氏伺候的烦了,想开始找茬了,慢吞吞的说道:“我嘴笨,不会讨人喜欢,去了要是惹太太生气就得不偿失了。”

愤怒大过于羞耻,其实苗氏并不是那么介意丈夫再纳一房小妾,苗氏介意的是自己被骗了,还被欺骗了这么多年,以为丈夫是个好的,没想到他真正的心肝宝贝被他养在外面,呵护备至,怕主母欺负她,瞒的这么紧,苗氏实在愤怒难当,这个绝对不能忍。\\\

老五家的有心事,赔笑了两句,直接问道:“嬷嬷不是外人,我也就不多绕圈子了。最近,太太看我的眼神老是怪怪的……我是说,我是个粗人,是不是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惹太太不高兴了?还请嬷嬷指条明路!”

明玉想说自己什么都不想干,转念一想,仰头问道:“你有书吗?能借给我看看吗?”看书总归是安全的吧,至少得了解下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苗氏余怒未消,又怪起了始作俑者,“都怪老太太,非得聘徐家的闺女,弄回来这么一尊瘟神,教也教不好,还不听话,存心来气我的!”

罗绫秀笑了起来,亲热的挽住了苗氏的胳膊,把明玉一个人拉在了后面,讨好苗氏说道:“她们怎么样,还不是姨母说了算。”

“哦?”苗氏来了兴趣,“他干什么呢?”五管事说的是司马五,从小和侯爷一起长大,是侯府的得力管事。

邹嬷嬷早从司马莲一身打扮中看出,她和文姨娘过的并不宽裕,接口道:“女红做的好有什么用,不受太太待见就过不上好日子。”

苗氏带着大儿媳罗绫秀请安完毕,老太太也听说了明玉生病的事,遣了身边的赵妈妈来看望明玉。\\\

直到噔噔的脚步声近了,明玉才叹口气放下了捂住耳朵的手,这狗少,又要干什么啊!

就是个二货骚包!明玉淡定的脸色下,内心如此评价宝二爷。

这无耻狗少!明明是他跑来惊了她的马,又赖回到她头上了!明玉心里气急,深吸了口气,脸色平静的调转了马头,轻轻拍了拍马的屁股,驱动着小母马慢慢的往马场的方向走。

“真的?”梨香兴奋的问道,“我要去,我要去!”

明玉过来的时候苗氏已经梳洗好了,端庄的坐在那里翻看着明玉抄写的家谱,看着明玉小小的个子和稚嫩的脸蛋,心中不禁微微惊讶,这丫头的字写的倒是有模有样,年纪这么小写这么一手好字已是不易。只不过苗氏就是想挑挑毛病,想起来她就一肚子委屈火气,宝哥儿哪点不好,老太太非得空降一个不懂事的丫头片子来膈应她!

司马宏过了关,有惊无险,逃过了一劫。可明玉就没那么幸运了,连着三天,都被关在祠堂抄家谱,整个人都要被祠堂的香火熏成了一根檀香。

明玉并不理会他,心里的愤怒却是涨到了极点,梨香是个好姑娘,从明玉三岁起就到明玉身边伺候了,她比明玉大三岁,像个大姐姐一样照顾着明玉,如今也快到了成亲的年纪,这风流薄情的霸天宝要是敢动梨香,她就跟他拼命!

事实证明,他选择正确,打仗也很有天赋,最重要的是有运气活到了最后,成了开国功臣。\\\明玉在出嫁前,就补习过司马家的历史,她认为司马家有据可考的祖宗不过是三个人,司马昌的爸爸,爷爷,还有司马昌自己。

明玉懒歪歪的躺在靠窗的小榻上,邹嬷嬷坐在她身边,做些针线。阳光隔着窗户照射进了屋子,照的身上暖洋洋的,让人忍不住打盹。

苗氏知道婆婆说的有理,也没话反驳了,叹了口气说道:“您说有道理,是我宠坏了宝哥儿。”

梨香一看侯府大少奶奶罗氏也来了,连忙跪下来给罗氏磕了个头,恭谨的说道:“二奶奶的烧退了,只是身子还有些弱。”这边打了帘子,领罗氏和丫鬟进了屋。

“你赶紧滚吧,二奶奶看到你,没病也得气出病来。”梨香没好气,只想拿扫帚撵人,不知羞耻的东西,来了也是脏了二奶奶的地。

司马庆倒不以为然,在他眼里,正室夫人长的漂亮不漂亮无所谓,关键要出身好能生孩子能持家,以色事人那是姨娘通房们的工作范畴,然而还是附和母亲的话道:

到了官署,文书立刻送来了一沓公文,司马庆慢慢的翻看着,突然把手中的公文甩到了桌子上,揉着眉心说道:“又是朝廷发来的,要求按兵不动的,不要回应鞑子的挑衅,再这么装聋作哑下去,鞑子都要打进陇西了!”

司马五低声说道:“连累老爷被百姓骂无能胆小了。”

司马庆摇头,“我一个人背骂无所谓,我们有陇西的兵营驻守着,安然无事,可怜出了陇西的大楚百姓了。皇上老了,没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不愿意看到战事纷争,只想听歌舞升平,我等做臣子的,又能如何?”

司马五小声说道:“老爷莫愁,等太子即位就好了,到时候,大少爷可是前途不可限量。”

司马庆脸上露出了笑容,笑道:“扬哥儿是个聪明上进的孩子,我对他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