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覃二的老婆不提还好,一提晚饭的事情,在场的一些男人肚子便提醒自己存在似的开始发出咕咕的声音。

明代广西的农民起义,往往与田土问题密切相关。《怀远县志》史载:“凡大盗,起于官差之扰、田土之争。”一句话便清晰的表述了明朝封建社会后期,广西社会环境农民起义的特点。特别是由于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这种“田土之争”又与民族斗争相联系,具有不同于其他省份的若干特点。

军户的历史这里就不多累述了,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减少民众养兵的负担别出心裁的弄了一个军户这样的怪胎出来,在它出生伊始,其优点还是相当多的,也为明朝开国的稳定和扩疆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军户的弊端也是极为明显的,没用多久,整个明朝的军事作战能力就因为军户内部的腐烂和崩溃就只剩一个空壳架不堪一击,别的地方就不多提,整个广西在明朝建国之初陆续迁徙、收编军户超过十万人(注:不同资料中有称十八万也有称十二万),在永乐年间因为对安南也就是现在的越南战事需要,又陆续迁入大量人口编为相应户籍。这些军户人口因为常年征战有所损失,再加上军户自身制度上对底层军人的剥削导致余下的军士不堪重负而纷纷逃亡,因而卫所官军缺额现象十分严重。(注:军户的利弊与高层对底层的盘剥可自行百度查阅,在这就不多述以免浪费篇幅)

“罗蛋,你这兔崽子就这点出息,你不是缠着老孙头一直想要个铁枪头吗?之前没铁你就是缠死老孙头都没用,现在莫家死了这么些人,他们留下的家伙什你全捡了,别说一个铁枪头,就是全铁枪都能给你打出来!”

那来到这个村子里是干啥?——搜集时间、地点以及更多这些人的线索。

只是如果这个人对火枪所想、所判断的结果若是这个时空的火枪那他已经赢了,但很不幸的是他所要面对的并不是这个时空的武器,而是来自四百年后现代工业生产出来的自动武器,早已经完成抽壳、再装填一系列机械动作的自动步枪早就已经待膛蓄发,看着眼前面目狰狞的家伙,回过神来的邓时锋毫不犹豫的扣下了扳机!

在那五个纵火者靠近到二十米左右的距离时,已经没有时间再给他调整心理状态的邓时锋终于发动了,从柴垛上起身半蹲的动作很僵硬,不仅有心情紧张的缘故也有长期趴卧后肢体的僵化,但是还好没有摔倒或者是其它什么更倒霉的事情发生让开头就失败。起身半蹲后邓时锋把八一杠端起,照门、准星加目标……三点一线对准了走在最前面的那个纵火者……

看到这一幕再笨的人也明白这些袭击者的意图,他们就是想利用放火来干扰、打击对方的抵抗意志,没有什么比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家园被烧毁更难受的了,而更让他们难受的是自己却被死死的给拖住无法能够回援。

只是邓时锋万万没有想到,对面的来人没有向小说、评书那样摆开阵势,也没有人上前叫阵,三、五百号人来到村子边上后在对面带头的人嗷一嗓子吆喝下,这些武装份子当即像潮水般的向村子涌了过来。

男人的解释并没有让女人的心情好转多少,不过女人似乎也知道自己男人的身份和责任,没有再出言说什么,不过那摘菜的手明显动作有些大有些过于用力,棚户里的气氛一下子冷了不少。

而进驻桂北、桂中的多为从湖南湖北内陆省份的汉族人口,桂东则是广东、福建等地人口,因此广西的地方方言中,桂东的地区方言并不是西南官话,而是和广东相同的粤语白话还有客家话,其人口组成也有很多客家人。随着军户制度的消亡,还有此前移民与本地土著之间的交流、通婚,再加上商业之间和人口之间的交流愈发频繁,方言岛逐渐的以点带面的传播蔓延开来,便逐渐的形成了广西的方言区域。

粗略的数了一下,山下的棚户数量较为分散,不过应该有至少五十个以上,但是由于有些棚户是属于连建在一起的,要想通过棚户数量来估算出大概的人数有些困难,不得与之下,邓时锋只能尽力的像数鸭子一样远远的透过望远镜清数着山下能出现的人头。

这半个多月的时间里,邓时锋也曾经像求生手册里介绍的那样去寻找出路和村落,但是让他有些失望的是自己顺着好不容易找到的小河,向南顺流而下穿行数公里之后都没有见到一户人家,甚至沿途都没有见到任何人类在此活动过的痕迹,这种现象让邓时锋感到有些沮丧,而且出于穿越后对外界世界情况的不明晰,和自己冒然出现有可能带来危及自身安全的后果,最终经过一番激烈的脑体思想大争论后,邓时锋最终决定返回穿越的山洞附近先安定下来,在逐渐摸清楚具体情况后再考虑如何进入外界。

发现这种异样情况的邓时锋没再敢多回忆,而此时他的身体似乎也恢复的七七八八,慢慢的从地上爬起来,一边像晨练的老头老太太们那样活动着身体一边打量着整个山洞。山洞并不大,但是一眼四下望去却找不到出口,而且让邓时锋感到意外的是山洞里居然歪歪扭扭的摆放着十来辆各型车辆在里面,轿车、面包车、卡车甚至还有摩托车和三轮农机车,其中还有一辆军用卡车。

看看,这就是鼓励官兵执拿广西的私盐贩,妄图用封锁食盐的手段来扼杀农民起义军,手段已经是相当毒辣。当时农民起义军买不到盐,不得不寻找代用品。《粤西诗载》中有句诗就对当时广西少数民族以及避祸人群缺盐做了一个贴切的描绘:“山深路远不通盐,蕉叶烧灰把菜腌。”这就是当时广西底层人民过着无盐生活的真实写照。

而如此封锁也造成的矛盾的更加激化,明代时期,广西东部历时最久、最反复的两处民变,府江民变和大藤峡民变其针对的就是控制当时广西水路运输的两条命脉水道,而这两条水道不仅运输各种物品进出广西,最重要的就是其食盐的运输!黔江和府江是官府盐运必经之路,大藤峡起义军和府江起义军常常拦江抢夺官商盐船。甚至大藤峡起义军为了夺盐,曾打到产盐的地方去夺盐,可见广西缺盐的程度。

从这些脑海中的资料以及满屋老少的补充讲述中,邓时锋对广西的缺盐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他在决定外出前来侦查时,特地专门从那些食盐中取出大约十来克包成了两小包当做见面礼。这倒不是说邓时锋有未卜先知的啥神功,而是在古代,受盐铁官营的限制,除了海边和矿盐产区的人群外,内陆居民实际上都很缺乏食盐并被动接受古代官府的高价盐剥削,只是各地确需程度各有不同,几十克盐虽然不多,但到哪里却绝对是一个相当好的见面礼。而提供给邓时锋这一个信息的倒不是历史爱好者,而是一个经常看网文小说的业务员的记忆……

关于这一小包盐引发的故事就此告一段落,覃家女人和其她妇女一起,在男人的命令下纷纷从自己的窝棚里取出各种物品准备晚宴,虽然这些女人心里还有些不舍,可覃二那句话说的对,人家仙人今天出手帮助自己保住了村子和田地,这一顿晚宴答谢再怎么说都是应该的。而孩童们则没管那么多,他们更高兴是今天可以提前吃到很多只有过节时才能吃到的好菜,在妇女的吆喝下,孩童们在一旁搬柴搭灶打下手,整个村子在今天的傍晚,变成了一个大大的集体食堂……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