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赤霞亦是颔首暗赞,这人虽然怯懦,但对朋友却是至诚至真。逸仙倒是好运气。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大乾王朝咄咄逼人,对儒家、武者、修士步步打击,世人敢怒不敢言,然一日怨气不泄,早晚都会揭竿而起。如今黑山老妖又将出来作乱,这天下真的是要大乱了。不过这些都不是宁采臣关心的,他现在更担心的家人、好友、恩师的安危。

“这样吧,为兄也陪你回去。”宁采臣这个样子别说救人,很可能一个不甚连自己都栽进去。燕赤霞根本就放心不下来。况且于情于理,他也想见见宁采臣的家人。届时若有意外,他也能帮上一手。

天气皇帝这才舒服的吐了口气,目光重新落在了画面上。这时画面一转,正是杨天和青面巨鬼对阵之时。正看到精彩处,听到那巨鬼对着杨天拿出的国师令惊恐喊了句“黑山令”就落荒而逃,不由惊奇道:“不意亚父竟有这般声名,连那巨鬼都见令而逃。有亚父在朝,朕无忧矣。”顿了顿,又问道:“这黑山二字何解?”

外面是巡逻的羽林军日夜不停轮流换班巡逻。

遗憾的是这七个小神通现在才一阶,虽然因为是天地交感而生,可以进行修炼,但论进度跟金丹期的根本就无法相比。好在前面三阶的修炼都很快,根据道经的记载,二阶一天左右,三阶需要三四天,而四阶就要半年,五阶要一年,六阶要四年,七阶需要近十年,第八阶需要二十年,第九阶需要四十年左右。

修士修行,为的是超脱轮回,长生久视,得大自在、大逍遥。然而万物寿命自有定数,修士要跳出束缚,自然是逆天而行,因此修士每有晋阶,都有外邪来袭。而这些阴魔一个个理智全无,前仆后继而来,无疑就是修士所遇的外邪之一。

《太上道祖元丹上经》道:“凡一头中有九宫,上象九天,下法九地。两眉间上却一寸,为明堂宫。却入二寸,为洞房宫,却入三寸,为丹田宫。却入四寸,为流珠宫。却入五寸,为玉帝宫。明堂上一寸,为天庭宫。洞房上一寸,为极真宫。丹田上一寸,为玄丹宫。流珠上一寸,为太皇宫。”

对于秘境空间,燕赤霞并不陌生,生平这已经是第三次见到。然而他所见到的秘境空间相比此处,无疑要小了许多。同样的这方秘境空间也更加的危险,之前在青面巨鬼的老巢他不曾依仗着修为强行试探,就是根源于此。

有《太上两仪一气得道真经》的传承,宁采臣自然知晓这些。只是他没想到,燕赤霞居然已经引气大成,只要再打通周身穴窍,使肉身无碍无漏,便可引气圆满,届时神魂也就指日可期了。

得到婴宁的承诺,宁采臣暗中松了一口气。虽然他与夏侯锦、雄霸等人不过萍水相逢,事情的发生可以说也是他们咎由自取的。但归根究底,还是与他有关,他虽不是什么舍己为人之人,但也不想凭白多了因果,能救的还是要救的。更何况这些人活着还是有大用处的。

“以道长的实力,虽不是青面的对手,但要一走了之还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婴宁忽的一停,指着躲在宁采臣身后的女孩儿,笑道,“但有这小狐狸的累赘在,除非道长舍得,要不然可就不是什么容易之事了。”

“道长果然是好手段,咯咯,这葫芦不错,不妨也给奴家吧。”

“这龟壳好硬哦。”

近处荒芜的丘陵、平原交错,其上遍布着十多米高的形状怪异的树木,枝干上无一片树叶,每一条枝桠都笔直向上,犹如利刃般闪着森冷的寒光。在这枝桠上或多或少都挂着一具具各种奇特生物乃至人类的枯骨,树下同样散落着各种生物四处散落的骨头。远处雪上连绵、冰山林立,天空中雪花飘舞,阴寒弥漫。

照着黑猫所说的次序,骷髅座椅果然转动了起来。随着它的移动,先见到的是它北面雕着个闭着双眼的乌鸦。等它停下来,一个洞口就出现在了眼前。洞中幽深阴暗,一眼望不到头,看其路径似乎是直通地底。

走了约莫半盏茶的时间,就摸到了一处洞口,上面写着黑风洞三字,确是青面大王的落脚之处。洞口幽深,不时有黑烟飘进飘出。洞外还有几只养气初期的鬼魂守着。

发完誓言,见宁采臣依然无动于衷,黑猫心中唉叹了声,又媚笑道:“仙长,喵喵虽然没了风雨雷电旗也破不了这鬼雾迷阵,但要带着仙长出去还是很容易的。”

趁此机会,宁采臣朝着鬼附身的死尸群打出了数张罡风化刃符,符箓一碎,立时大风刮起,化作成千上百的利刃,嗖嗖的将死尸群切割成一块块碎片,散落在地,那些附身的鬼魂同样不能幸免。

“谁?鬼鬼祟祟的,给本官出来。”

“原来如此,难怪前来争夺秘籍的各路人马都死于非命。”

“臣服,或者死!”

须臾之后,两帮对峙的人马皆是脚步一顿,紧张的看向风雨中孤身而来的黑衣劲装男子。那男子身材高大魁梧,手执三尺长剑,一步一步缓缓而来,无声无息却压得众人闯不过气来。

那叫聂风的年轻人悄悄看了眼闭目休憩的宁采臣二人,小声道:“师傅,您说那道士会不会也是他们一伙的?”

宁采臣亦是此行不虚,从出尘子口中得知,离此处数百里的北方有一鬼邙山,那里正有宁采臣需要的地火。只不过,鬼邙山是阴气聚集之地,埋葬着无数枯骨,是以那里盘踞着众多鬼魂、妖物,其中甚至还有一命宫境的厉鬼,手段非凡,连玄云子都吃了大亏。

谈到这些的时候,出尘子一脸苦涩。对宁采臣和燕赤霞的修为羡慕感叹之余又是担忧。

一路而去,几人就到了城外。道别之时,王成又坚持再送一程。如此几次,已然走了五六里路,晋源城都已看不到影子。最后竟走到了十里亭,眼见王成坚持着还要再陪着走一程,宁采臣感动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王兄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