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目睽睽之下,刘存拱拱手走到织垫旁坐下,接过一名年轻士子递上的热茶随口说声谢谢,喝下两口放下杯子,望着冒出茵茵热气的茶杯低声叹道:“要是换成酒就好了。”

刘晔刚当上琅琊令,而且舍不得离开名声越来越大的琅琊书院,刘存只能让他继续呆在琅琊令位置上,如今的琅琊制度清晰,政通人和,农工商百业已经走上快速发展轨道,哪怕刘晔来个黄老的无为而治,也不会有多大影响,反而能够营造出更为繁荣自由的气氛。

众人哈哈大笑,不用多想就知道情况如何,整个大汉最大的船都没有自己的三百吨福船大,何况船队中还有两艘威风凛凛看起来更为修长的三百吨战舰,东面那些蛮夷小国的船与大战舰相比,简直和洗澡盆子差不多。

身材高大的张敦感兴趣地上下打量刘存,边看便点头,显得很满意,和蔼地问候刘存几句,然后吩咐刘存跪下接旨。

夜幕降临,坐立不安的刘存正埋怨糜子仲为何迟迟不到,糜竺的车驾就缓缓进入庄园大门,在值哨亲卫什长引领下,很快来到刘存居住的小院前。

秦义和徐盛两人则对水军迥异于步骑兵的军装甲胄、武器装备深为好奇,第一次觉得水军也很有吸引力。

鲁佩点点头:“兄长定是文向大哥了。”

刘存解释道:“学生只出个主意,纸张、木刻雕版、印油和印刷装订等等,都是犬子刘振和珠山三十余名匠师、夫子做出来的,由于纸张要到明年春才能大规模生产,所以只能赶在君上和诸位先生到来之前,匆匆赶印三千册《论语》和三千册《道德经》。”

刘存已经不担心近六万民众饿肚子,有了晚稻收成和养鸡养鸭打鱼捞虾的副业辅助,有了土地、有了农具、有了住房,父老乡亲算是熬过了难关,再也不需要他的赈济了。

徐盛当即睁大眼睛,上下打量眼前这个貌不惊人,却被亲卫长秦义赞扬最多的鲁佩:“你就是鲁玉璞?刚从辽东赶回来?”

大儒们听完‘激’动不已,做梦都想不到书籍能卖得如此便宜,哪怕普通农‘妇’家庭节省两三个月也能买得起《论语》,更重要的是,用纸印刷的书籍具有高度集成、携带轻便、易于传播的优势,古语所言“学富五车”,要是把车上的竹简木牍换成书籍,恐怕只需一辆马车的小小角落就够了。

三辆宽阔稳重毫不奢华的四轮敞篷马车缓缓通过正南面的书院牌坊下方,穿过欢呼人流让出的道路进入广场,围绕广场中心方圆九丈的‘花’坛转一圈,转而向东缓缓驶入正东方向整齐排列的学舍区,在两排学舍中间的参天榆树下缓缓止步。

“都能吃饱饭吗?”徐盛再问。

看到众人满脸惊愕的样子,刘存懒得解释太多,直接说出自己的决定:“等会我写张借条给纪大人,诸位拿到夏河城的珠山商会,就能获得急需的砖木水泥和粮食,东西运来只管接受,记好帐就行,以后有了钱再还。”

霍坚心中顿时掀起滔天巨‘浪’-,他久久凝视刘存略带笑意的双眼,突然垂下头低声说道:“主上,属下明白了!”

刘存的脸‘色’随即好看许多:“很好!这才是我希望看到的积极态度,我知道,新的制度里面有不少地方大家不理解,不习惯,可只要坚持下去,很快就会带来巨大的好处!坐下吧老祁,坐下说话,我还没得感谢你呢。”

三日后,刘存前往三十五名各工坊匠师和三名‘蒙’学资深先生秘密干了近一年的山下院子,对秘密研制半年多的雕版印刷技术及数十次改良后的油墨进行鉴定,随后在刘振的统一指挥下,开始小心翼翼地印刷三千本《论语》和三千本《道德经》。

车队绕行一圈,在阵阵欢呼声中进入王府前‘门’,刘存依然策马伴随乘车的国君身边,紧随其后的徐盛、秦义等人心‘潮’澎湃满脸赤红,以至于在接下来的盛大庆功宴中,两名年轻小将频频犯错的拙笨举动,引发国君和群臣的阵阵欢笑。

“已派翟越和徐盛去接手,徐盛这小子不错,与两千莒县士卒见面就打成一片,里面不少人认识他,也服他管。翟越接手的一千八百诸县士卒也很安稳,听他说里面有大半士卒原籍青州各地,看来这批士卒也是诸县从流民中征召的,明天他们两个还要与颜慎一起,对这三千多士卒进行重新选拔,估计能选出近半符合我军要求的士卒,选出后打散编入我军各部曲,剩下的按照你的意思组建工兵营,修整城池和周边官道。”王杞详细地汇报。

刘存也很无奈:“这要看糜家私下里做得怎么样了,在此期间咱们实在无能为力,这就是咱们出身低微、毫无根基的无奈啊!好在周边各县地处偏僻,而且近半县城位于贫穷落后交通不便的大山之中,对袁家、崔家、卫家和荀家那些世代官宦门阀,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咱们琅琊的平安富裕也才初具名声,还不足以引发世家门阀的贪欲,否则我真的没有任何争夺的信心。”

刘存心中一动,回头看向目光炯炯的徐盛和十几个弟兄,再转向前方尘烟飞扬的战场,惊喜地发现王杞率五百骑兵仅进行两次奔射,黄巾的右翼方阵就已发生巨大混乱,连带左翼未受攻击的方阵也开始出现慌乱。

眼看战斗结束在即,刘存突然大吼一声:“假军候程骥——”

他从小跟随父亲苦练武艺学习兵法,清晰地记得父亲和舅舅向他解说的近百个古今战例,可以说,他并不是毫无基础的军中新丁,如果单以军事理论和素养来说,年轻的徐盛比当今大汉朝各郡县的领兵将领要优秀得多。

寒暄过后,徐母得知刘存看上了自己的大儿子徐盛,不惜屈驾登门提出请求,心中又是惊喜,又是不舍,可看到儿子脸上无法掩饰的渴望,她知道再也留不住儿子了。

刘存勒住马,凝望场上正在比试射箭的近百青壮:“曾老哥,士卒的训练来得及吗?”

情绪激动的主簿许慈站起来,向国君刘玺拱拱手,再向众同僚团团致礼,抬起头高声说道:“值此内忧外患之际,刘子鉴大人不但没有半点退缩,反而不畏艰难挺身而出,足以昭显满腔赤诚,微臣恳请君上同意刘大人的请求,成全刘大人满怀君臣之义、拳拳报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