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桦不能不慎重对待,因为不但谭浩身份不比常人,而且谭浩和谭氏呆的地方也不是寻常的军营里面而是专门负责研制火器的地方。自从大明的火器在战场上去的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之后在郊外一直默默无闻的铁血军的火器作坊便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所有人都知道铁血军所有的火器都是在这里研发和生产的,所以为了一窥究竟,近半年来不断的有人前来打探消息,而且就连夜晚前来的不明身份的探子也被发现了多次了。正是因为此不但铁血军的火器作坊被重新规划到了铁血军的驻防之内了,而且朱厚照还专门制定了保密的条令,不但每一个进出里面的人都要经过审查而且在里面工作的工匠们也要接受来自锦衣卫的监视,就连他们的家人也在锦衣卫的监视之下。除此之外为了防止泄密其他的规定还有很多条。

“悦来酒楼木掌柜到,祝贺信任千子万孙。。”

“什么撞大运啊,那是人家祖上风水好。东城口的那个算命的先生前几天还专门去谭家的祖坟上看了一遍,算命的说他们谭家那块祖坟是风水宝地,只要死后埋在那里可保后世子孙荣华富贵不断。你不知道我妻弟家的祖坟就在谭家祖坟的边上,自从谭家小子发达了之后我妻弟家祖坟上的地已经涨价涨疯了,哎,我说,你们要是想要的话可以找哥哥我,到时候凭着咱的关系保证给你们个八折,到那老吉利了。”

首先不能够事先装弹,因为那样的话在奔跑途中很容易把里面的弹药颠簸出来。但是不事先重要的话一旦跑起来了骑兵也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手来装弹药。除此之外火枪那一米多长的枪身也为在马上的瞄准射击增加了几分的困难。

吏部被派出了之后马上的兵部和刑部也被剔出去了。刘大夏一说要把“六扇门”归属到兵部,立马就有人提出来如果兵部能够把五城兵马指挥司让出来他们就支持把六扇门归属到兵部。刘大夏自然不愿意了,为了一个六扇门还不足以让他把掌管京城治安的五城兵马指挥司让出来呢。

显然王军和王超辉两人的水平不再一条线上,此时王军都已经累的快坚持不住了,而王超辉却还像个没事人一样,就连一滴汗都没有冒出来。

不过越是不敢想林江峰却越加的期盼。

三司会审在朱厚照的亲自过问之下展开,虽然有刑部、都察院以及大理寺的人在名义上负责此事,但实际上这些人在审问的时候都差不多成了雕塑了。有东厂的人在那里负责具体的审问,再加上朱厚照的暗示。三司的人根本就不敢过多的干涉。

“都说完了?”等到所有人都停下来看着朱厚照等待着朱厚照说话的时候,朱厚照终于开始表态了。“诸位爱卿发现没有发现今天有哪位没来啊?”

国子监两万多人,张升能够指挥的人也就是两三百人呢。在巨大的人数优势下张升一党人的言论很快便被淹没在了巨大的反击的浪潮中了。在这个报纸没有、记者没有、电视新闻更没有的年代,掌控舆论靠的是什么。不就是谁能够调动起来更多的书生为自己写文章造声势吗。所以在这种几乎压倒性的舆论战之中,张升一党输的很彻底,简直一塌糊涂。士绅阶层不为所动甚至有很多人都是反对张升的这种行为的,而普通的民众更是受到朱厚照发出的舆论的影响大骂张升一党奸诈不仁、为非作歹、卖国卖祖。

从成祖成立了东厂到二十年前的宪宗朝。东厂和锦衣卫的关系已经从平级变成了上下级的关系了,在这个漫长的对抗之中,锦衣卫已经直接落败了,像宪宗朝东厂和西厂横行,锦衣卫就是在自己家里也得小心翼翼的。

翻开牟斌递上来的调查资料,上面不但有着张升一伙人的行动细节,还有和张升有联系的所有人的名单,“一百三十七人,整整一百三十七人啊。”指着上面统计的张升一伙人的人数,朱厚照有点心惊的说道:“看看,就不说国子监和都察院了,就是礼部、吏部、兵部等六部也都有人参与,还有、还有。”

“待会老夫去刘尚书那里去,相比刘尚书会有办法的。”想了想张升说的。

等张升说完之后本来大家都以为接下来朱厚照将士一顿呵斥而张升将是再一次不畏强权的反对甚至是发动其他人一起反对在之后双方一顿激烈的争吵的局面并没有发生,当张升说完之后朱厚照确实出乎意料的说了一句:“此事稍后再议”便没了下文了。

“诸位贤侄,老夫先行告退。”说完张升便赶紧离开这个不受待见的地方。

如果是去年之前朱厚照可能还对王超辉这样的人不感兴趣,因为像他这样的人多得是的,全大明数千万人里面像他那样坐着梦想成为大侠好有一点扬名立万的人多得是了,但是当王超辉在去年刺杀了巴图蒙克之后朱厚照却在心里深深的佩服了这位大侠,即便当时他的武功不算太高。

所以说想要改变中国人的这种存钱的习惯的大前提就是必须要建立一个十分有保障的福利体系。要不然通过强制手段强迫消费只能造成更多的问题。

历朝历代掌控朝堂最好的时机便是新君即位的时候,新君刚刚即位往往由于缺乏嫡系的原因在那个时候是实力最弱的时候,这也就造成了那个时候便是那些渴望掌控朝堂的人最容易成功的时期。

但是出乎张夫人的意料,张升这一次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将张夫人呵斥一顿,反而是唉声叹气的说道:“我们可能又要会南城老家了。”张升老家便是江西南城,所以才会有此一说。

有了这三千万两以及今年可能收上来的两千万两做后盾,区区八十万两韩文拿的连眼都不眨一下的,那叫一个豪气,看的边上的曾鉴那叫一个羡慕的,工部穷的啊。

朱厚照将自己的设想向曾鉴描述了一下,宫殿的名字就叫做养心殿,不过和历史上的那个养心殿却不太一样,历史上的那个养心殿是几十年后嘉靖皇帝建造的,而且建造的位置也是乾清宫的西侧。不过这一会朱厚照要建造的位置可不是那里,因为他就不再紫禁城里面,而在紫禁城外面的西北处。

朱厚照想一想自己重生以来已经改变了不少的历史了,首先最大的就是那几场战争上,对西藏和青海的战争让大明彻底的掌控了两个省份,而不是像历史上那样通过掌控当地的统治者来掌控两地,而大明也不用在几十年后失去对两地的控制权了。

但是偏偏文云嫁入秦家才一年秦沂河便遭遇了不测,而之后秦家也陷入了困苦之中。以至于之后秦家的生活并不比谭家最困难的那几年好多少,正所谓话说爱一个人就别让对方吃苦,看到为了支起秦家文云受了那么多的苦谭浩自己心里也难受,所以后来谭家有点多余的银子了谭浩总要留出来一部分去接济一下文云的。

以前随着谭浩年龄的加大,赚的银子越来越多,谭家的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却并没有根本的好转,谭浩也不敢对文云有什么非分之想,毕竟秦家没了儿子,两个老人也渐渐的老了,娶了文云很可能就要担负起照顾两位老人以及文云和亡夫所生的儿子的重任,多了四个人并不是以前的谭家可以负担的起的,所以那个时候谭浩也就是存着帮助文云的心思,但是却没有想过要把她娶回门。

而现在谭浩在遇到了朱厚照之后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谭家虽然金银没有文家多,但是地位却不是文家一个小小的商人可以比拟的,别说多养活四个人了,就是四十个也没有问题,所以谭浩这才在心里起了把文云娶回家的念头。

谭浩想要娶文云,最关键的还要看对方以及对方的家人同不同意呢,最开始谭浩提这件事情的时候文云直接便反对了,自从嫁到了秦家之后文云便已经绝了其他的心思,而且秦沂河遭遇不测之后文云受到的指责更是让她有了一辈子不再改嫁、恪守妇道的念头,所以虽然心里感激谭浩但是文云并没有动心。

而秦沂河的父母两人在这件事情上确实拿着让文云自己选择的意见。严格来说两位老人确实是不想让文云改嫁,毕竟文云是自己儿子的媳妇,而且还已经生了一个秦家的后代了,但是这几年秦家的情况以及文云在秦家受得苦两位老人同样知晓,他们同样也不想再让秦家拖累文云了,所以两位老人是打着让文云自己选择的主意的。

谭浩虽然初次遭到了失败,但是却并没有直接放弃,而是不断的努力着,情况随着秦家的境况进一步恶化而有所改变,秦家这几年本来便是在硬撑着,到了几年终于撑不下去了,秦家不但已经没有了存银没有了存粮而且还欠了一大堆的帐了,现在先不说接下来吃饭都是问题,单是要账的秦家便没办法打发了,还钱没有,但是不还也不行。

终于在秦家再也走不下去的时候文云的态度松动了,她一个妇道人家能够想出来什么解决办法,而嫁给谭浩便是她能够想出来的唯一的方法了。终于在和谭浩谈好了条件之后文云答应了改嫁给谭浩,而作为条件不但秦家的所有债务谭浩要承担了,就是以后秦沂河的父母以及儿子的抚养也要归谭浩管。

这个条件或许对于其他人来说十分的苛刻,但是对于谭浩来说去不算什么,所以说服了文云之后谭浩便对方迎娶回家了。

大明朝第一位科学家夫妇的结合便是这么的艰难与曲折。而操纵着这一对苦命鸳鸯的恰恰就是现实与金钱。(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