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闵圭病倒了之后朱厚照就已经下旨准许闵圭不来办公了,但是前段时间朱厚照要登基了为了保证全国的稳定闵圭又不得不每天硬撑着身体前往刑部巡视一遍以确保各项工作都能够正常运行。

“我去年初的时候还在这里见过你对不对?”

此时京城一家悦来酒楼的分店里热闹非凡,不管是楼上还是楼下都是座无虚席。

现在的马文升资历之老权势之中古往今来鲜有能够与他比肩的,古代或许有很多权势比他重的大臣,但是一旦比较资历了则没有一个比得过马文升的,不要小看了资历,有时候资历这东西就是一个人最大的倚仗。

所以在将张升的奏折烧掉了之后朱厚照这几天一有时间就到冬雪那里陪着她。几天下来情况总算是好了很多了。

曾鉴将此地与众人一说都觉得此地是难得的好地,于是众人便将建造养心殿的地方定了下来。

而且朱厚照通过刘瑾的口中得知现在民间已经有人为自己建造生祠了,这才登基不到一天的时间啊,听后朱厚照很高兴,想不到自己已经和自己的父皇享受同等的待遇了。看来自己在民间还是蛮得人心的啊。

家庭、事业、爱情自己样样得意。要说真的有什么遗憾的那就是对中国的历史特别的遗憾,朱厚照喜好历史,所以在从小便熟读史书,但正是因为此。朱厚照才对中国的衰落感到十分的通信。

果然不出朱厚照的所料。当老臣子们默认其他人大部分支持的情况下张升直接开炮了,“皇上,万万不可。”大吼一声,整个大殿直接安静了下来,接着所有的人全都注视着张升,“皇上自古以来除了成化年间的时候便没有册封皇贵妃之例,而且此举也与祖制不和,请皇上三思。”

张升也不愧是成化年间的状元。接下来说的连绵不绝一套一套的。中心只有一个那就是万万不可册封什么皇贵妃,否则的话,张升倒是没有明说,但是在大殿之上的其他人也都不是傻子,哪里不明白张升指代的意思啊。

等张升说完之后本来大家都以为接下来朱厚照将士一顿呵斥而张升将是再一次不畏强权的反对甚至是发动其他人一起反对在之后双方一顿激烈的争吵的局面并没有发生,当张升说完之后朱厚照确实出乎意料的说了一句:“此事稍后再议”便没了下文了。

而张升也是被呛的不轻。刚刚要脱口而出的又是一顿苦劝的话语不得不憋回肚子里。

第一天在朝堂之上张升说的很隐晦,但是在朝堂之外其他人说的便没有那么隐晦了。

在明朝有一个特殊的机构。国子监,它在整个大明那可是鼎鼎大名。全国大部分的舆论全都掌握在国子监的手中,而那些跟皇帝或者大臣的好坏也大都是国子监的人给写出来的,里面的人认为你是好人了就写上几篇文章称赞你一下,这样你就可以名满天下了,而他们认为你是坏人便可以随意的写上几篇文章骂你几句,同样的也可以让你名满天下,不过不幸的是那是恶名。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国子监它是整个大明掌握教育的的最高权力机关以及最高的学府的综合体,它是大明所有文人全都向往的对象也是大明最出色的一批文人的集合地。在这里大明最出色的文人们在此读书、在此论天下是非。

国子监的人很胆大,胆大到什么程度不管是天下君主、还是内阁首辅、六部尚书亦或者是升斗草民都没有他们不敢开骂的。

在成化朝他们整天写文章一遍骂着万贵妃、一遍骂着大太监汪直和纸糊阁老万安,有时候心情不好了在骂两句宪宗皇帝。你越是还击他们也就骂的越凶。而到了孝宗年间了政治清明了所以他们就不怎么骂人了。

不过前几年老毛病又犯了,当时有人弹劾内阁首辅刘健独断专权,而这些国子监生就立马凑了上来,纷纷大骂刘健的不是,而无奈孝宗对待文人极好从来不因言获罪,所以刘健也只能忍着一直到最后那些监生们骂的自己都感觉没趣了才消停了下来。

现在这种事情终于轮到了朱厚照了,在张升的谋划之下,当天早朝一结束,便开始有国子监生或写文章或在朋友之间高谈阔论,而文章和谈论的焦点就是朱厚照的不是。(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