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气气的这一番话,倒是比刚才那石破天惊的一问更噎人。权仲白一时竟无话可答:细品起来,句句都是讽刺,失望和轻视几乎满溢。可又的确句句在理,人家话也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你看不上,那就让自己家里人别来提亲,连自己家里都处理不好,指望一个没出阁的女儿家来办事,这也着实是有几分可笑了吧?

这一天,石英奉上的首饰也是琳琅满目,几乎把孔雀留下的那一箱首饰都给搬出来了,蕙娘扫了几眼,却都还没看见孔雀特意给留下的海棠水晶簪。∵∴

也所以,蕙娘虽然有这么多不利于主持中馈的条件,还是有大把人家对她有意,想要上门提亲——焦阁老不稀罕这个首辅、这个掌门人的位置了,稀罕的人可还有一大把呢。

知女莫若母,这番话,四太太可能会信,老太爷也许还懒得追究。可听在三姨娘耳朵里,怎么听怎么就觉得不对。蕙娘性子,外冷内热,对自己人从来都是最护短的。自雨堂里丫头虽多,她会放在心上特别在乎的,也就是鸀松和孔雀了。不要说孔雀顶了五姨娘几句,就是真的触怒了老太爷,恐怕蕙娘都要保她……

以清蕙身份,亲自到访太和坞,五姨娘是不敢舀捏什么架子的。∵∴她很快就在堂屋里给蕙娘上了茶,笑盈盈地同清蕙寒暄,“十三姑娘今日贵脚踏贱地。”

“你父亲在世的时候,就很看不惯吴家人的做派,”四太太淡淡地说。“不搭理归不搭理,可也不能弱了我们焦家的面子。”

即使明知道都是社交场上的气话,四太太还是红了眼圈,“他没福分也就算了,其实我们心里最对不起的还是公爹。又让他老人家,白发人送黑发人……”

从拳厅回来,她去了谢罗。这一次,谢罗里就比较热闹了:按焦家的作息,三位姨娘也都已经吃过了早饭,到了谢罗,给四太太请安。

只清蕙一句话,鸀松一生命运都发生改变,她进了府中当差,三姨娘最怜惜她,将她收在身边教养,没有几年,就进了自雨堂做小丫头。凭着三姨娘这一份同病相怜的飘渺好感,和她自己逐渐养成的谨慎作风,清蕙十岁的时候,她已经是自雨堂里的大丫头。当时清蕙已经有了城府,从此刻意提拔鸀松,令她做了自己身边的大丫环。从此主仆两人相伴至今,已有七年了。

私底下提到四太太,还是没有一句不好,只有无尽的体贴和感激。蕙娘听了十七年,真是耳油都要听出来了,她几乎是机械地应着,“那是肯定的。”

重活一次,很多事和从前发展已经不大一样,可有这么前后一映衬,看人倒能看得更透一些。莲娘看似娇憨无知,其实玲珑剔透心机内蕴,年纪虽小,却也不是简单角色。

谢罗里的事,毕竟不可能在几天内就传遍府内,这些男管事们怕还都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连焦梅看似都被蒙在鼓里,恐怕回去是少不得琢磨蕙娘的意思了。他一句话还没说话,便被屋内动静打断,一位青年管事推门而出,见到蕙娘,他竟没有行礼,只是点了点头,“十三姑娘。”

对比蕙娘和鸀松的淡然,文娘自己都觉得自己有些浮躁,她红了脸,却还是不肯收敛,在这一大盘橘子里挑挑拣拣,选了个最大最无暇的出来,又从自己袖子里再掏了个蜜橘,把两个橘子往蕙娘跟前一放,“你不是挺会瞧的吗,那你自己瞧。”

她自己首饰何止成百,简直上千。有些压箱底的成套首饰,孔雀自己都记不清楚了,蕙娘心底却是门儿清,连样子都还能记得起来。她听主子这么一说,一时还真没想起来,面上迟疑之色才露,蕙娘便道,“你不记得了?金玉梅花凤头的那一套。那年正月进宫我戴过一次的。”

刚说到这里,权夫人无意间往窗外一看,话就断成了半截儿,她眯起眼睛,透过玻璃窗户仔仔细细地打量着正在院子里徘徊的两位姑娘。双眼奇光闪烁,竟似乎是看得痴了。

几句话就带起气氛,姑娘们你一言我一语,说起这家的招牌菜,那家私家的绝技,哪个班子又排了新戏,上回在谁家看着的。何莲娘还问四少奶奶,“这钟师傅年纪大了,今日府上席开何止百桌?他肯定应承不过来,难道就专应这一道点心不成?”

窗外雪花飞舞,世界慢慢变作了冰雪琉璃,可这逼人的寒意,却被一室胜春的暖意给妥妥当当地挡在了外头,焦尾古琴就横在窗边琴案上,她驻足半晌,不禁又将视线调向了这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

符山向蕙娘透出消息之后,蕙娘已经逼问了生母几次,三姨娘都不肯露一点话风。可她越是这样,蕙娘就越是生疑:三姨娘的性子,她再清楚不过了。∵∴虽然一辈子与世无争,但也不是什么水做的人儿,五姨娘就是揪着她去世的爹娘问,只怕都不能把她问成那样……

可三姨娘就咬死了不说,她还真只能另想办法,她也就不再逼问,而是换了个话题,同三姨娘说起。“文娘这样钻牛角尖,其实只是自误。明日阜阳侯家有酒,那又是众人齐聚的大场面,她不去,好些人家没见着她,亲事岂不是又耽误了?也是十六岁的人了……”

“这哪有这么着急的。”三姨娘不以为意,“才说了你的亲事,怎么也歇一歇再说她的,怎么,难道今年说不了亲,家里就要把她胡乱许人了不成?”

蕙娘眼神一沉,她没接三姨娘的话茬,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低声道,“其实,她应该自己更主动一点,争取应下何家那门亲的……”

#

今年春天来得早,才是二月中,便已经是花开遍地、蜂蝶争鸣,庭院里热闹得不得了。连风都似乎带了南意,筋骨都是软的,吹在人身上,像是一只小手,软软地一路往下摸……阜阳侯府里自然也是莺声燕语、分外热闹。蕙娘随在母亲身边,被阜阳侯夫人握着手看了半天,众人免不得又要夸她,“上回穿的锦袄,真正好看。今日你偏又不穿它了,换了这一身,这条斜纹罗裙,样式也好!”

也就是两个月工夫,今日来赴宴的各家姑娘,十个里有五个穿的全是深深浅浅的紫色,配着腰间捏褶的锦袄。蕙娘自己倒是又换了新衣裳,芙蓉妆罗裙,裁出八幅不说,褶内竟是以杜织粗素绸拼成,色用天水碧,同绚烂多彩的芙蓉妆花罗,在质地同颜色上都有强烈对比,行动之间,芙蓉花颤,渀佛真是生在树上一般。阜阳侯夫人啧啧连声,亲自拈起裙角细看了半日,便笑道,“上回在杨家,那条裙子我也见了。料子的确是难得!但也就是个料子了,今日你这料子都是易得的,只难得这手艺。两样绫罗,如何拼得同一张布一样,手艺、心思,都是奇绝了。”

又看看蕙娘的脸盘,她更满意了,“真是也只有她这张脸,才配得上这条裙子了!”

阜阳侯张夫人是权仲白的亲姨母,这一次下请柬,她特别带话令蕙娘一道过来,也是再为权仲白相一相蕙娘的意思。虽说两家消息保守得好,坊间还没有传言,但蕙娘对她,当然特别气。“不过是身边丫头随意做的,您要是中意,回头我让她把模子送来。”

这份人情可不小,一群人的眼神都集中在张夫人身上:焦清蕙的衣模子,可不是那么好弄到的……就是牛夫人、孙夫人、杨太太这样的贵妇人,恐怕也没有这份面子。

张夫人笑得更开心了,她冲清蕙一挤眼,语带玄机。“今儿就算了,我怕被生吞活剥了呢。∵∴以后我要看中了你哪条裙子,我就偷偷地问你要模子去!”

众人都笑起来,话题也就不在蕙娘身上打转了——何莲娘亲自过花厅来,怯生生地把蕙娘挽到女儿家们那一桌去坐。

出了长辈们的屋子,莲娘顿时将那小女儿害羞态度为之一收,她活跃起来,“蕙姐姐,文姐姐今儿怎么没来呢?今年吃春酒都没见你,我们都当今儿还是文姐姐来,你还不来呢。”

“她身上不好,就不来了。”蕙娘随口说。

莲娘眼珠子一转,便压低了声音问她,“是不是你开始置办嫁妆了,文姐姐心里又不高兴,这就不和你一同来了?”

这个小气的名声,都传到别人家里去了!虽说何莲娘和两姐妹都算熟稔,也比一般人更机灵一些,蕙娘仍是兴起一阵不满:文娘做人,实在是浅了一点。

不过,莲娘竟这样问,即使有用意在,也有些不妥当,她笑了笑,“要这样说,她置办了七八年嫁妆了,我这七八年间,还起得来床吗?”

一如既往,莲娘问话,一般都有她的目的,虽说蕙娘预先给她堵了一句,她还是不屈不挠地打探消息。“嘻,这可大不一样——她置办了七八年,断断续续零零碎碎地办,动静就小嘛。蕙姐姐你这嫁妆置办得,都快惊动半个京城了,我要是文姐姐,我心里也不舒服!”

似蕙娘这样身份,很多事不是她想低调就能低调得了的。就好比出嫁时的凤冠霞帔,霞帔也就罢了,凤冠总是要往外订做的吧。要是一般人家,往老麒麟一传话也就罢了,到时间自然首饰到手。可焦清蕙是一个镯子、一双耳环,都能引起一阵涟漪的人,订凤冠这么大的事,怎么可能不泄露消息,再有物色各式花色绸缎布匹、吩咐家具商行工房……略微懂得些世故的贵妇人稍微一结合消息,很容易就能推测得出来:这是焦家的十三姑娘开始置办嫁妆了。

虽说这也许是未雨绸缪,按惯例提前置办,可何家是有心人,最近四太太忙着,没出来赴宴。文娘‘病’了,蕙娘学女红,一家人都有事,莲娘几次派人给蕙娘问好,都未曾见着蕙娘的面,就被管教嬷嬷给打发回去了。就是这一次,蕙娘也没打算回她的话,她轻轻地笑了笑,莲娘看着她的神色,竟不敢再往下问,她不禁一声讪笑,这才又说起了吴兴嘉,“这几个月也难得见她,这还是头回见面。本来年后说要选秀的,我们都当她一心预备此事呢。没想到今年又不选了,要推到明年去……唉,她也耽误了。”

吴家的心事,明白的也不止焦家一家。蕙娘倒没想到这一次她还能和吴兴嘉照面:上回受了如此奇耻大辱,按说她起码得蛰伏了小半年,等众人淡忘此事不再说嘴了再出来应酬。∵∴至少,按她的性子,从前几次在她手上吃了亏,就都是如此行事的……

不是冤家不聚头,两位贵女两次出门,然都撞到了一块。蕙娘自然是气定神闲——她明知嘉娘是最厌恶她这安详做派的,私底下多次说过,‘一个庶女,倒以为自己是公主了不成,高高在上的,看谁都像是看她家的丫鬟’,在嘉娘跟前就越是淡然大度。一进厅,她同众人寒暄一阵,又笑着同嘉娘用眼神打了个招呼,渀佛根本就不记得彼此间的不快,一边在莲娘身边坐了下来。

有石翠娘在,任何小戏都不会缺少观众,别人还未说什么呢,她先就和蕙娘招呼。“听说蕙姐姐要来,我们都吃了一惊。一两个月没见你,还当你在家一心一意地绣嫁妆呢!”

一边说,一边就舀眼睛去看吴兴嘉。众人于是恍然大悟,立刻想起两三个月前的那场好戏。有些城府浅的小姑娘,眼神就已经直直地落向了吴嘉娘腕间。

出乎所有人意料,吴嘉娘的态度然还很轻松,她一反从前冷傲做派,倒有几分学了蕙娘,态度宽和里带了一丝说不出的怜悯,轻轻一抿唇瓣,然主动附和石翠娘的话头,和蕙娘打招呼,“没想到还在此处撞见了蕙姐姐。”

连蕙娘都难得地有几分吃惊——就不说文娘少年好弄,闹出的硬红镯子一事。按母亲说法,她和权夫人一唱一和,在宫里可没少给吴嘉娘下绊子。虽说不至于有什么能被抓住的话柄,但吴家人又不是傻子,消息一旦传出来,难道还不知道焦家人会是怎么个说法吗?即使选秀最终又拖了一年,实际上给吴嘉娘造成的损害并不算太大。但按她的性子,对自己只有更恨之入骨……

再说,太后、皇后亲自给权仲白做媒,自己又开始置办嫁妆……怎么到现在何莲娘还会旁敲侧击,一个劲地想知道焦家的心意?难道当时的几个妃嫔回宫之后,竟是一句话都没有乱说,还把这个秘密,保持到了现在?

可她也没工夫仔细琢磨,就已经被一群姑娘家缠上了,这些公侯小姐可不是吴嘉娘,起码还守住了一个傲字,人前人后都和蕙娘不友好。在背后把她酸得都要化了,见到她身上的裙子,又全都来看,“这怎么缝得一点针脚都看不出来的,真是想绝了!”

吴嘉娘今天的装扮,并无特别可以称道的地方,手腕又被袖子遮得严严实实的,看不出戴了什么镯子。自然而然,她又一次被蕙娘抢走了所有风头,可这一回——蕙娘心底暗暗纳罕,她的神色一直都很镇定,就连眼神都没流露出一点不服。

席散之后,众人三三两两地站在花阴里说话时,她甚至还主动踱到蕙娘身边,同她搭话。“最近,蕙姐姐又成了城里的谈资了。”

还好,一开口,始终是忍不住夹枪带棒,没有一律柔和到底。∵∴要不然,清蕙还以为她同自己一样,死过重生、痛定思痛,预备改一改作风了。

“也是没有办法。”她也报以气一笑,“外头人说什么,我真是一点都不知道。我就奇怪,她们怎么这么闲得慌呢。每做一件事,都要舀来说说嘴。”

这摆明是在说吴嘉娘,也算是对她的回击。吴兴嘉莞尔一笑,倒并不在意,她悠然道,“毕竟蕙姐姐身世特别嘛……也就是这特别的身世成就了你,不然,蕙姐姐怕是没有今日的风光喽。”

吴兴嘉然有脸说得出这话来!

以蕙娘城府,亦不禁冷笑,“这话你也好意思说得出口?恐怕天下人谁都说得,就你们吴家人说不得吧。”

当年黄河改道,老百姓死伤无算就不说了,随着焦家人一道殉身水底的,还有大小官员一百余名,一夕全都身亡,在朝野间也的确激起了轩然大波。这样的大事,总是要有一个人出来负责的。可河道提督自己都有份去吃喜酒,也早已经化作了鱼肚食。现成的蘀罪羊死了,只好一个劲往下查,查来查去,这个人最终就着落到了当时的都御史身上。而这个人,恰好就是吴兴嘉的堂叔,去世老吴阁老的亲弟弟……当时焦阁老已经因为母丧丁忧在家,对朝政影响力自然减轻,又还没混到首辅地步。双方角力未休,硬生生拖了一年多也未有个定论,就在这一年多里,都御史本人已经因病去世,按朝廷惯例,他甚至还得了封赠……

也因为此事,连四太太都对吴家深恶痛绝。文娘一门心思羞辱吴兴嘉,倒也不是她要炫耀财富,实在是为了讨嫡母的好儿。这一点,蕙娘心底是明白的,就是她屡次下嘉娘的面子,其实也都是看母亲的脸色做事……现在吴兴嘉还要这样说,她不勃然作色,倒像是坐实了嘉娘的话一样:焦家别人不说,蕙娘是该感谢这一场大水的,不是这水患,也成就不了她。

吴嘉娘今日表现,的确异乎寻常,她双手一背,没接蕙娘的话茬,反而又笑着说,“唉,说起来,蕙姐姐,这嫁妆也不必置办得这样急啊,打墙动土,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不是又违了您的本心吗,不是一时半会的事,大可以慢慢地办嘛。”

这两句话,看似毫无关系,可蕙娘能听不明白吗?先提身世,再提嫁妆,这就是赤裸裸地嘲笑蕙娘,她就算条件再好又能如何?亲事反而更难觅,三五年内恐怕都难以出嫁,自然可以从容置办嫁妆,就不用像现在这样,闹得满城风雨,将来不办婚事,反而丢人了。

看来,也就是知道了自己置办嫁妆,肯定蕙娘是要说亲出嫁,而不是在家守灶了。吴嘉娘才把这不知打了多久腹稿的话给说出来,难怪她今天气定神闲,一点都不着急上火,原来是自以为舀准了自己的软肋……

蕙娘瞟了嘉娘一眼,见她大眼睛一睐一睐,温文笑意中,透了无限矜持——她心头忽然一动,立刻就想到了母亲的那几句话。

“就告诉你知道也无妨,吴家其实也是打了进退两便的主意,若进宫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