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英雄了得,将灭清视为生平第一志向,若他能够继承如此志向,反清灭清,完成李定国的遗愿,相信在地下的英灵也不会怪他。当然前提真有灵魂九泉一说。

李翔并非没见过大海,但从未深入大海中欣赏。站在岸上眺望大海与在大海中眺望大海,那种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其实历朝历代的经历大多一致,朝代跨越的时间越长,积累的弊端越多,一但遇到天灾xx,潜在弊端就会显露,从而造成动荡。明末的朝政确实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党派之争,地方官员xx,土地兼并严重,税赋繁重,百姓承受不住负担等等原因,本来就不堪负重,随着天灾的降临,更是雪上加霜。再由李自成、张献忠等贼人的造反,王朝垮塌谁也挽救不了。

这一脚极重,扎海的鼻子塌了,嘴巴也破了,口鼻满是鲜血,脸上青紫一块,一个大大的脚印,印在脸上。

若李翔在此,非得惊呼出来不可,那中年大夫竟是天地会的总舵主陈近南。那个在小说中被称为“平生不识陈近南,纵称英雄也枉然”的人物。

胡德帝、桂仲明因为连续奋战,体力近乎透支,需要李翔、百灵儿的搀扶,走的并不快。陈近南要好一些,他除了有些疲倦之外,依旧保持着气定神闲的模样,能够独自行走。因为他的修为最深,最懂得控制感情,节省力气。不像胡德帝,杀的兴起,三番四次冲出屋外,以至于浑身浴血,受了六处刀伤。

便在两军即将接触,眼看两百瘦弱的汉军就要被清骑碾成粉末的时候,汉军突然散开,他们以灵巧的身手往左右闪避,有的冲入小巷,有的直接越过篱笆,更有的甚至跑到了百姓的家里,顷刻间消失在了大街上。

五人当即行事,跳入河中。

正如李翔的感觉,鳌拜在昨夜即见到了康熙的使者,得知诸葛正才是幕后的真凶。

随着括机的扣动,对方一名清兵直接翻到在地,毙命当场。

曹寅见康熙、纳兰明珠打算如此害李翔,又怒又急,但他是护卫,在这种正式的场合是不许说话的。

李翔如贴身智囊一般,跟在鳌拜左右,看他如何调兵遣将,时不时出几个主意,主要目的还是想趁机吸取一点经验,学习一下调兵遣将的法门。

班布尔善狼狈的犹如丧家之犬,他还不知什么缘由就莫名的遭到了自己部下的攻击,在出其不意之下,连还手的余地也没有,若非跑的快,若非亲卫兵的拼死保护,小命都要留在皇城,在短短的半个时辰里,彻底的失去了对皇城的掌控,哭丧着脸,逃到了鳌拜府。

上书房里的人听到声音先是一惊,但见来人皆面容一震,赶忙行礼。

“这个……荷兰使者确实进贡了一把叫做蟠肠鸟枪的火器,威力我亲自尝试过,比我们目前用的火枪出色三倍以上,不论是射距还是激ng准。依照常理而言,蟠肠鸟枪可以射中两百步外的东西。可是人的视线看两百步之外的东西,比蚂蚁都大不了多少,想要在那么远的距离射杀人,这需要多少恐怖的眼力与技术。”

他以狙击镜瞧着鳌拜府前院的动向,这个时候的望远镜已经有了非常不错的技术,三百多米外的景象清晰可见,一个个宾客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他们相互闲聊畅谈,神色欢愉。

但是李翔身处工部,而且是归于生产军械一类的,对于一些军械的调动都会有所察觉。

难道真的女追男,倒贴上门?

“我无心杀你,但真要动手,你与你的护卫,离不开我这状元府,至于杀你的借口,我能够想出百个。给你一个jing告,我的事,你少管。”

从一开始她就没将希望寄托在那些达官贵胄的身上,而是在利用他们不断的造势,造一个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假象。

“成功了!”

李翔看着手中的蟠肠鸟枪,心想:如果能够先发明出米涅弹,那么就能早西方两百年使用如此神器了。

剑雨心知他说的不错,点头道:“就这么办,回去转告诸葛正,告诉他别耍花招,想以此来威胁我家小姐。”

李翔在送走清兵之后,即刻找来桂仲明,让他去通知顾炎武避避风头,心中却万分诧异,实在不知傅山为了好端端的去理会什么皇亲国戚。同时也认为,既然傅山有心情去刺杀皇亲国戚,那足以证明,他已经通知了胡德帝:以他的老练,不至于因小失大。

他咬了咬牙,用银针在自己的百会穴上一刺,强迫大脑保持清醒,离开了此处。

傅山毫不做作的受了这一礼,方才道:“原本以为再无相见之ri,却不想今ri意外相聚。足见你我缘份实在不浅,我明ri即将南下,今ri来找你,实是有事相求。我那好友顾炎武生性倔强,常得罪人。似乎命中放煞,常受牢狱之灾。十年里被关了三次,次次都有性命之忧。你身为今科状元,前途无量。若我这好友再出意外,还望你能够出力相助。”

当他醒来的时候,天色以近昏暗,身上披着一件毯子,四周以空无一人。

说着又来到曹寅面前,二话没说,即拜了下去。

这来到西院口,远远就见一个俏丽的佳人守在了院外,她双手环绕前胸,一柄带鞘的长剑握在右手,神色严峻的瞧着走来的他们。

有人说是因为小冰河时期的到来,实际上这只是原因之一,但绝对不是关键。因为小冰河时期是全球范围性的,并非仅仅针对明朝这一个国家。当时的ri本、朝鲜、女真,xizàng乃至于印度等国都面临这个气候的困恼,但他们都没有如明朝一样,天下大乱,以致灭国。

蔡启僔笑道:“先来介绍一下……”他指着那个中年书生道:“这位是徐乾学,徐兄,二甲传胪,庶吉士……这位就不多做介绍了,新科状元诸葛正。”

他受到鳌拜一党的特别关照,康熙也有拉拢之意,在虞衡清吏司连乌尔泰这类主管都不敢得罪他,给了他的行动增添了许多便利。

乌尔泰擅于溜须拍马,得到济世的提醒,深知李翔与鳌拜关系匪浅,紧紧的跟在身后,用心讨好。

康熙笑道:“诸位都是饱学之士,国之栋梁,快快平身……”他话锋一转,道:“金科状元诸葛正上前听封……”

康熙毫不犹豫的提笔在金榜状元下面挥笔写下了诸葛正三个字,接下来的探花、榜眼让他犹豫了片刻,最后写下蔡启僔、孙在丰两人的名字,让人将金榜发放下去。

李翔抬头想瞧瞧康熙究竟长得什么样子,看着龙椅上身穿龙袍的人第一个印象就是年轻,其次是脸上的麻子,再次是他的个子,好矮。初步目测一下,估计就是一米五左右,他现在十六岁,便是再如何的疯涨也不会超过一米六。撇去这些不说,还算是容颜俊秀,眼激ng目灵,称得上相貌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