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丰小说网 > 材料为王 > 第十三章 自动化设备PK人工

来到三楼,推开半导体分院领导办公室门,他现不但董老在,副院长钟寒枫、集成电路室高国皓,还有他们室的几个技术骨干都在一群人围坐在办公室周围,正讨论得热火朝天,董老坐在他最靠窗的位置上,一面插两句嘴,一面在稿纸上写写画画,看起来一派春风得意

“总算到了,这一个多月又是上海,又是广东,又是重庆,再到沈阳,有一半的时间都在火车上,坐车坐得人都软了!”郭逸铭两脚踏上实地,感觉走路都有些发飘。这个时代可没有磁悬浮列车,列车行来颠簸非常,软卧车厢也并不见得有多舒适。

“我也觉得,美国公司的标准要求确实太高了。国内企业是无法承担这样巨大开支的。”

“缺乏流通的话,车间里的空气会很糟糕。”现场工程指挥很不解地说道。

这一圈下来,他们便花了半个多小时,这才被引导到首席坐下。

三位老科学家也算通情达理,逼了几次,见他确实不想多谈,虽然心里痒痒得像猫抓一样,也是无可奈何地转过了话题。之前郭逸明已事先说明,隔热涂层便是他透露的最后一个专利了,几位也不想如同市井中人一样死缠烂打,双方又回到最初的话题,围绕着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制备,饶有兴味地海阔天空聊了起来。

“这是单晶炉吧?”

如果说实验室制备是基础科学,那么材料应用研究则是最前沿工程,代表着国家最高的科技成就。

郭逸铭数了一下,他们一晚上就喝掉了两件国宴茅台,看他们仍然意犹未尽的样子,要不是友谊宾馆杨经理委婉地拒绝,他们还能再喝。

真不愧为国宾馆!

尽管已经建国近三十年,这个时代国内汽车保有量还是不多,马路上稀少的行车与两侧自行车道上汹涌的自行车洪流形成鲜明对照,显得格外的宽阔。街上车流量按照美国标准可以称之为畅通无阻,和后世动不动就一堵几公里的车龙相比,更是无法相比。这时是没有私人汽车概念的,街上跑的车全都是公车,除了双向对驶的公共汽车,主要以工厂运送物资的卡车居多。轿车很少,还不如那些看上去极具二战风格的帆布篷吉普车多。

“那人我知道,刚上车列车员就私下里给我提了醒,那是个华侨,听说是陪同一个美国公司的老板到国内来洽谈生意,给他老板当翻译的,让我尽量不要和他接触”听声音,是那个从软卧车厢出来的中年干部

数控设备涉及的方面诸多,千头万绪,他连从哪里着手都有些拿不准

材料,先是材料

他端端正正,在稿纸上写下第一行字

作为一个材料专家,对材料的重视,是其他行业所无法比拟的材料对设备性能的重要性,也毋庸置言,瓷杯只能装水,铝合金缸体就可以作为汽车动机,升级到合金缸,才能推动飞机升空

他一直牢牢记着上学时,老师说的一句话:“没有材料科学的展,就没有现代文明”

他也深以为然

没有研制出青铜兵器,人类现在还在用石刀石斧打猎,足迹都不敢出居住的山洞十公里之外,还在苦苦等待文明曙光初现呢

金属材料……

这又是他的一个弱项

长期从事设备研,他对金属材料也有所了解时常与金属材料所合作,接触之下耳濡目染,他也懂得一些金属材料制备的知识,甚至掌握了少数配方的全套制备技术

可这个时代实现不了啊

高温激光直熔技术有没有,力场约束技术有没有,离子渗透技术有没有,原子干涉技术有没有,纳米制备技术有没有,全都没有,叫他搞鬼的材料,他又不是神仙,能够无中生有

等他把这些技术复原,地球都进入二十二世纪了

门推开,舒雨菲走进来

她没有再穿着那套古板的干部制服,而是换上了一件郭逸铭从美国带回来的高领毛衣,在这秋冬季节,一身火红的毛衣让她显现出一股属于少女的青春气息

现在她已不在市外事办工作,调到了中美电子研究所,担任他的专职秘

“在写什么呢?”她好奇地偏着头,看他纸上写得什么,这种略带娇憨的神态,才符合她一个二十一二岁少女的真实年龄

“写我不太擅长的东西”

郭逸铭找到了一个从杂无头绪的思考中脱身的借口,推开面前稿纸,常常地舒了一口气,饶有兴味地盯着舒雨菲看

几个月的相处,舒雨菲也受到了他的影响,不总是一幅公事公办的表情但被他这样灼热的目光盯着看,也有些不好意思她不懂得该如何应对,只能岔以其他话题,企图将他的注意力引开:“怎么不去制备车间看看,郭师傅真厉害,这才第三炉,在他的控制下单晶棒的品质又提升了许多,听说已经不逊色于国外进口的优质品了”

“没意思”

郭逸铭对这个与他同姓的郭师傅没有多大印象从大量依靠自动化设备的后世而来,说实话,他虽然对郭师傅精湛的控制技术叹为观止,但对方在他心中却是没有多重的分量

试运行第二个月,设备添了三台,不过第一台经常被拆卸,对设备内部各部件进行详细检验所谓的制备车间,不过是一个稍大一些、加空旷的实验室

高科技工厂本就是放大了的实验室

郭师傅的技术,也就现在有用等收集够了数据,自动化控制系统启用,他老人家还是从哪来,回哪去甚至都不需要收集完整,等到大致确定了控制流程,就可以启用自动化系统,之后通过对程序进行微调,改一些相关数值,就可以对制备过程进行优化

这是一个注定要被淘汰的工种

保留这个工作的代价,就是

让单晶硅制造业继续保持在低水平状态,他可没有这么悲天悯人的胸怀反正国家也不可能一下子推广热屏单晶炉,还是让郭师傅回市半导体一厂,继续挥他的余热去

“对了,小舒,你能不能帮我联系几个八级车工?嗯,最好还有八级钳工什么的,反正是最好的技工”说到郭师傅,郭逸铭想起设备生产过程中,在几个生产厂家碰到的那些技艺群的老技工师傅,心中一动,有了些想法

“没问题”舒雨菲满口答应,她和郭逸铭都知道,她虽然是秘,其实还是充当着联系的角色,“你要这些技工干什么?”

“我想对现有的加工设备做些改进,也许,会在研究所里,再建一个设备车间这几个月你也看见了,国内的装备制造业水平实在是太落后了,很多时候全靠这些八级技工,用手工制造关键部件我就在想,既然他们有如此强的手工能力,与其浪费在一个个专用部件制造上,还不如请他们来帮助攻关,对制造设备本身进行改造,做一些精密加工设备这样,以后少量的小型精密部件,我们自己制造就可以,其他的通用部件再交由国内厂家生产,制造效率可以得到大提升”

郭逸铭耍弄着钢笔,钢笔在五指间来回盘旋,一派轻松

他想通了,与其他闭门造车,不如请些老师傅来这些老师傅经验丰富,能力出众,连航天级的精密部件都能手工加工,少量制造一些精密机床应该也不在话下

他也无须班门弄斧,还是坚持自己的本行,从电子系统方面下功夫,也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

伺服电机,可以从国外购买,德国、意大利、瑞士的都不错

伺服系统就自己做

然后是测量仪器,测距、测、温控……,搞好了这些方面,国内的设备立即就能挥升级换代的效果

继续改进的话,记忆中有些低级合金配方在这个时代应该也算高端产品轴承、滚珠、刀具……,想一想,其实他能做的还是蛮多的嘛

别以为他不是金属材料专家,但在这个时代,后世材料学课堂上学的一些通用材料已经够用了说不定拿出来,还会吓人一跳

等等,别太显摆了

万一露得太多,被国家当作奇货可居,把他扣押起来,强迫他写出所有知道的材料配方及制备方法,以及相应的加工工艺,那就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