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香味缭绕,只一闻,就让人口舌不由生津。

根本不会出现两百多斤黄鳝就能吃的青黄不接的局面。

因此,只能放弃。

放好筐子,用麻绳缠紧,以免开车途中掉下来。又拿了秤,水果刀,和早早就准备好的方便袋。当下跨上三轮,滴滴滴,开车就走。

直到下雨。

他才发现,圆球的滋养,是持续性的,并非一次性的。通过剧烈的劳动,这种滋养的能力,就迅速转化,使得自己更加强壮。

“我吃过了。”周禹笑道:“我今天上午要去镇上一趟,找婶帮忙照看一下我爷爷,婶在家吗?”

他不由扪心自问:“没有发现这个东西的时候,我不一样过活?我能照顾好爷爷,我能做出自己的事业,难道缺了这个东西,我就一文不名了?!”

扔下竹筐,一屁股坐下来,微微喘息着,周禹眉头轻轻皱起:“都挖了这么深了,那种特别的香味倒是越来越浓,只是”

不过不论要做什么事业,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摆在周禹面前的,是本钱。他这两年多在渔乐园做兼职,有空闲的时候,也做点其他的,比如收废品,两年下来,除开学费和在爷爷身上的花销,他现在手里连一万块钱都没有,只有八千多。

正要说话,又有几个同学从校门走出来,喊道:“长征,撸几把去!”

算了,这牢骚,嘿。

“二百一十八斤,少了。”李德裕砸吧砸吧嘴,看着水箱里活力扑腾的黄鳝,对周禹道:“二千斤我也能一口吃下,可惜呀。你完全可以只留下一两以下的嘛,一两以上的,也不算小了。”

周禹笑道:“但个头也不算大,还有很大的潜力。再说了,多留点种,下次就能收获更多嘛。二两以上的能有二百多斤,已经出乎我的意料了,原本我估摸出的总量才二百多斤呢。”

这只能说周禹饲养的黄鳝生长很快,出乎了他自己的意料。

其中原因嘛,无外乎乳白蚯蚓和玉印。毕竟才首次捕捞黄鳝,乳白蚯蚓对黄鳝生长的促进和玉印的功效,还不明确,估算不准确,也在情理之中。

“二百一十八斤,一百块一斤,总计两万一千八。”李德裕从车里直接拿出一个手包,两沓多红澄澄的毛爷爷放进周禹手中,把周围的村民看的是眼睛都红了!

村民们哗然:“一百块一斤!?这黄鳝是金子做的吧?!”

由不得他们不惊,要知道,青山镇水产市场上的黄鳝,最贵的也才三十多。而周禹这里,整整贵了三倍!

这完全是抢钱嘛!

周禹高兴的把钱收起来:“还是要谢谢李叔,要不然我没这么快打开销路。”

“不用谢我。”李德裕笑道:“你自己劳动所得,是应该的。我还要谢你呢。你的黄鳝品质超群,对我们渔乐园来讲,也是个大噱头嘛。快过年了,这些黄鳝正好用在刀刃上。”

顿了顿,又道:“你要继续扩大规模,越多越好。几千斤我们渔乐园也能一口吃下,如果再多,我想那时候,你的黄鳝名气打出来了,也有的是人登门求购。”

“我这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一百块的价格,说实话,不贵。”李德裕道:“但我们青林县这片,已经是最高的了,我没办法给你提价。但以后啊,你的黄鳝名气打出去了,那么这价格,恐怕就不是我说的那个价了。到时候,你小子可得记着我的好,给我个优惠。”

旁侧村民们还在骇然于一百块的价格,听到这句话,一个二个差点眼珠子都爆出来。

一百块啦!

一百块一斤都还不是极限?!

吓死个人了!

要知道,在农村种地,做个最普通的农民,一年一家能有万把块的收入,那就是顶天了。这还得算上一些副业。要不然,一万块也是妄想!

但周禹的这里的事实却明明白白的摆在面前——两万多的票子呀!就这两亩多荒地,只几个月,就挣了这么多,能不让人惊骇,能不让人眼红嘛!

送走了李德裕,村民们也陆陆续续的散去了。

但带走的,却是周禹的名字。

从七八月开始,现在才不到一月份,不到半年才的时间你,周禹一个辍学的高中毕业生,十八岁的年纪,还负担着一个瘫痪的爷爷,这样的一个少年,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挣了两万多!

就好像一个炸弹,将周围村子的村民,震的外焦里嫩。

尤其这还只是个开始——周禹有了足够的本钱,哪能不发展壮大?两万多算什么?指不定以后二十万都不在话下呢!

很多人都眼红了,不少人都打算跟风,也照着周禹的模样,养殖黄鳝,捞一笔。甚至有些行动派,还专门到周禹家里来询问他,想得到一些建议。

周禹只能含糊其辞。

不是说养殖黄鳝不能挣钱,但要像周禹这样挣大钱,可不容易。周禹养殖黄鳝的利润,可以说,是全国最高的。

要复制他的利润率,那些大型的养殖场都做不到。

因为他们没有玉印圆球!

村民们养殖出来的黄鳝,质量也只是普通。而且万一饲养不当,一片一片的死,还得吃大亏。

所以周禹只能含糊其辞。不支持,也不反对。你支持吧,到时候人家没挣钱、亏了,就说你怂恿的,就怪到你头上。不支持吧,就说你

要吃独食,阻碍村民发家致富。

里外讨不了好。

当然,周禹也不是不想看到村里的叔伯们发达致富。但他现在力不能及。

以后等他发展壮大了,自然不会忘了乡里乡亲。

但不是现在。

第一次黄鳝捕捞出售,虽然没有给周禹带来大笔的金钱,两万块在这年头,也不算多。但却给了周禹无与伦比的信心!

而且通过李德裕,他还能开辟出另一个赚钱的项目——种植。

但前提,是有足够的土地。

所以在黄鳝卖出去之后,周禹就在考虑承包土地的事了。

蔬菜这种家家户户每人每天都要消耗的东西,其实利润非常大。尤其是像周禹这样,有金手指的,种出来的蔬菜,其利润,绝对不会少于黄鳝,甚至超过。

因为蔬菜每天都可以采摘,但黄鳝,按照周禹的估计,每年最多能大规模捕捞三四次。这就是存在一个量的问题。

蔬菜量大,而黄鳝量少。

周禹计划着,将现在能够利用的土地,都利用起来,用于种植各种蔬菜。比如房前屋后的小块荒地,比如黄鳝养殖区被水渠割成小方块的土地。虽然黄鳝养殖区的小方块土地上还栽种了果树,但再在果树下种一些蔬菜,也是能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