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红就只剩下两个姐姐,大姐周小兰是上山下乡的时候留在y县,就在那里扎了根结婚生子了。只有这个姐姐还行,说话做事都还算是条理清晰,也讲道理。林初夏猜测有可能也是离开父母早,没来得及染上周家其他那些人的恶习。

林初夏特别记得那年,杨淑萍追着林立冬说了好多次,林立冬就是一个态度不理她。是人就有自尊心,杨淑萍最后也只能洒泪跟林初夏他们告别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出现在林家过了。为了这事,江银荷有几个月没跟林立冬说话,林立冬的那些个战友过来,她也没有什么好脸色。

上得楼来,林初夏只见自家的大门敞开,里面欢笑声不断,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情况。三人有些面面相觑,对视了一番,走了进去。屋里不光坐着林国斌和江银荷,还有几个不认识的人。江银荷见他们三人进来了,忙站起来招呼道:“晓云、小冬、小乖,你们回来啦!快进来!”说完又冲着那几个陌生人问道:“这个穿军装的就是我的大儿子,你们看是不是?”

还有一个大家最喜欢的是蒙眼抓人,这个一般都是到谁家去玩最好。因为家里有家具可以躲,这样玩起来才更有意思。也是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谁被蒙眼来抓人,然后给那人用红领巾蒙上眼睛,让他来抓屋子里的人,当然只能在两间屋子里,不能出去。

两人进屋以后都将蛤蟆镜摘了下来,柳菁菁这才看到楚晓云的长相,粉白的皮肤,浓黑的眉毛,一双大大的杏眼,笑起来却成了弯弯的月亮一般,看着就是那么喜人,尖尖高挺的鼻子,一张粉嘟嘟的红唇微抿。果然跟林初夏说的一样,是个难得一见的美人。

再说被汤力水拖到屋里的武岚,鼻子流血、后背疼得要命、肚子里还一肚子的气,只得对着汤力水就是一通拳打脚踢的。汤力水只得告饶:“我的姑奶奶,你可不知道那林国斌原来就是从我们车间主任调到技术科当科长的,现在那个马主任还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听说跟他关系很铁的,要是林国斌让他给我小鞋穿,还真说不好马主任就真的给我小鞋穿呢。”

江银荷见她干完了,就说道:“等会儿你也和晓云上大床上睡会儿,我和你爸睡外屋的小床,怎么说晓云是客人,得让客人宽松点。”林初夏有些不愿意:“妈,你和爸两个大人睡一米二的床,我和晓云姐两个小孩子倒是睡一米五的床,这不好吧!”

楚晓云高兴地说道:“是的,小乖,我跟爷爷他们说好了,只要这个学期考得好,我就可以早早来a市,还跟我爸他说好了,在这边陪你一个月再去桂林看他。小乖,你看,我爸都排你后面了。”能有人如此想着她,林初夏还有啥好说的,只是说:“晓云姐,你住一年我们都欢迎,只是家里比较小,可没你们家那大房子啊!”

到了接楚晓云的那日,早早地林初夏自己就起来了,刷牙洗脸完事后,江银荷已经买菜回来了。她居然买了豆腐脑,林国斌见了忍不住下厨显了一回手艺,先将辣椒面炸香了,再倒入水烧开,水烧开后放入豆腐脑,豆腐脑本来就是熟的,所以只要一开锅就从火上端了下来,林国斌又撒上小香葱,红红的油汤、白白的豆腐脑衬着嫩绿的小香葱,看着就有食欲。

其实八一年的时候也发行了国库券,可那个东西存期长不能随意套现,没有灵活性,林初夏也是不愿意江银荷买这个,所以还是存个一年期的存款就好。以后利率上调再买就是。

可能也是林初夏自己注意了,所以武岚虽是成心想找茬,却也没有逮到过好机会。日子一天天地热起来,又到了五一劳动节,林初夏只觉得日子过得也是太快了,一晃眼她重生已经有一年了,这一年里,她还是觉得自己有些进步的。起码哥哥能随自己的意愿去了军校,而且自己又认识了楚晓云这个闺蜜,家里因为做戗面馒头和豆包手里的活钱也多了起来。

张桂兰哪怵她这个,从小在农村还要帮着种田,那是有一把子力气的,每日里摆摊子,因为柳青峰要上班,那都是她一个人收拾,多重的货都要自己扛,对着武岚这样的,她还真不觉得是个什么事。张桂兰见她那嚣张的样子,将袖子往上一卷,往前一站:“就你这三寸丁还要跟我斗,我看你是浑身的皮都痒痒的不行了吧。”

她们两个一骂起来,左邻右舍因为都开着门呢,就都出来看是怎么回事,见武岚骂得太过分了,纷纷劝她一个院里的邻居又是一个单位的同事,没必要这样。哪知道这武岚一点面子都不卖给大家,反而冷笑着说道:“要你们这些人管闲事,你们又是哪根葱?”这话一下子一棍子打倒了一船人,大家都不高兴了,七嘴八舌地说武岚太嚣张了。

林初夏记忆里经常陪着妈妈去粮店买米,去菜店买菜,去豆腐店买豆腐,去厂里的澡堂外面的洗衣间去床单被罩,就没有一次记得是爸爸去的。有时看着妈妈作为一个女性买了四十斤米,都是让粮店的人帮忙上肩,一手扶着米袋子,一手牵着自己往家走,林初夏的心疼的不行。不过她这么小也没有什么话语权,只得撒娇似的冲着林国斌喊道:“爸爸,你怎么才回来啊?妈妈的饭都做好半天了!”林国斌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抱起林初夏亲了亲。

到了吃中饭的时候,夏老师将大家带到一个相对平整空旷的地方,席地一坐。这时大家把书包里放的东西都拿出来准备大吃一顿,有拿动物饼干的、有拿家里买的点心的。

解放后公私一合营,家里就迅速败落了下来。刑家奶奶又会生,生完了七个女儿后又生了五个小子,一共是十三个孩子。邢明宇和大妹两个一起考上了北京的大学,邢明宇的学校还是一上学就可以每月拿五元补助的,他们在北京啥也舍不得花,怕给家里添负担,学习期间连水果什么价都没问过。学校毕业后,大妹回了上海,邢明宇留在了北京,他将工资寄一半回家,几次家里揭不开锅,都是邢明宇找同事凑钱寄回去救了下面弟弟妹妹的命。后来弟妹们长大后,也记着哥哥的好,对他也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