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佑揉了揉珑玥额前刘海,转身形面朝顺启帝、太后、瑾皇后,撩袍裾,双膝跪地,慎之又慎的行了叩拜大礼。

怪哉!

裴大将军气妻子不与自己商量便应下了此事,只陈茹抬进府来那一日同了房,便再也未曾进过她的门儿。

八公主本就不受顺启帝的宠爱,可谓是个多余的女儿。她那亲娘迎嫔又觉着是这个女儿的出生连累的自己遭了皇上厌弃,便,从未有过关心,好似这个女儿不存在一般,更莫要说住在一处了。化鸢在这若大的皇城里头住得偏远,自珑玥处去到她那里,一来一回要走上许多时候。

要说之前的几代皇帝皆因没有册立太子所至,可顺启帝早先可是坐在太子位上十多年啊!

珑玥听了,不免心中一动,害人的是她的皇后娘?只一瞬间便又打消了此念头。那时她的皇后娘还是一个不足十岁的小闺女,哪怕是自幼便被明家教导帝王心术,却也不会将手伸入太子东宫。再者,当初因着“无有嫡子之前不可有庶子,唯恐乱了纲常”的规矩,还是太子的顺启帝年近二十了还膝下无子无女。这放在大昭国可谓独一份儿了。还是瑾皇后的祖父,明老太师上折子,道:东宫不可无子!

“可作准?”珑玥瞅着李隆佑与李隆佐双双点头,扭了身子,以头拱入她家皇后娘怀中,“准了我吧,娘亲,准了我去可好?”

且,自己此时也不过是个不足五岁的小丫头,思虑过于周全反到不妙。

想她八个月时开口说话,周岁时便跟着皇后娘认字读书,当然,这些子也都无可厚非,虽说此一世里习的都是繁体篆字,也因带着前一世的记忆,学习起来并不困难。却偏偏在行走之上,令珑玥直想抚额长叹,她在三岁里才会行走,还时常磕磕绊绊

虽说出了嫁的公主是三品,但也是皇家血脉,便是一品大员,遇见了也要给公主行礼。

那是皇上心尖上的人,捧着怕摔了,含着怕化了。

自己堂堂一国之君,为何偏疼一下小女儿还要担心招了别人的眼?

而她之所以会被雷劈了,投胎至瑾皇后的肚子里,还得谢谢她上一世的亲爹。

只,如今看皇上这形容,怎么有那……

“妹妹醒了!”李隆佐语带愉悦,将头凑近珑玥眼前,吐舌头,做鬼脸。

回来禀告:那几人在说小公主为天女临凡。

待到闺名与乳名都定下来后,顺启帝又展开了另一张洒金宣纸,上面绘着几个长命锁的小样,一看便知是出自顺启帝之手。

凡是递进宫中的物件,无论何人递送,总要经了内事监的检查方可送与宫中贵人们。

“快请!璎珞、琉璃,你们两个去迎一迎。”

处理毕最后一章折子,顺启帝揉了揉紧的眉心,移驾坤泰宫。刚至东暖阁门外,便听得里面殷殷传来太子讲述普陀山之行一路见闻,以及瑾皇后清爽的笑语。

望着这一幕,顺启帝眸光一紧,心中似有暖流划过。向前迈了两步。

而瑾皇后则于坤泰宫中读《孙子兵法》数十日。

“哼!”太后听过,沉声一哼,道:“这小公主不吃你们的奶原也不是你们的错,哀家也不怪罪于你们,你们三个便下去吧。”

“都下去吧。”

众人山呼,唤回了神游的吕悦,未待她细打量屋内陈设便被一双有力臂膀抱了过去,“好!好!好!真是朕的好公主。”爽朗的笑声自臂膀主人的胸腔出,令吕悦都能感到振动。俊颜、剑眉、星目,虽威严但望着她时却透着喜爱。

“皇上驾到……”随着小太监尖细的嗓音,顺启帝急步进入。

“母后,这是妹妹一番心意,儿臣护着妹妹前往,母后且放心吧!再者,兄长出征,作为弟弟,儿臣也想为兄长求个平安。”李隆佐一番词后,又对珑玥道:“还说小哥不好乎?”

珑玥对他弯了弯眼睛,“这会儿的小哥换芯儿了,不是以往那一个。”

李隆佑轻笑,道:“母后,儿子也一同前去,您且放心吧!”

瑾皇后道:“也罢,你们前去,在慧远大师那里拜上一拜,也帮母后送上些香油钱,点上一盏长明灯吧!保佑你们几个小儿女一生顺遂。”

“是!儿臣尊母后懿旨……”珑玥爬下瑾皇后膝头,规规矩矩行了个宫廷大礼。

“你这鬼灵精!”瑾皇后笑骂。

待安排了珑玥明日皇觉寺出行事宜,李隆佑躬身施礼道:“母后,儿子不日便要出行,想前去皇祖母那里探望一下。”

“嗯,也好!听听你皇祖母还有何嘱咐的。”瑾皇后点头,“只,你皇祖母上了年纪,莫要惹她伤心。”

“儿臣省的!”

“女儿与哥哥同去!”珑玥也跟着,向瑾皇后福身。太后上了年纪,听闻最疼爱的孙子要去出征,必然担心难过,不如她跟了过去,讨巧卖乖一番,不让老人家太过伤心。

“儿子也同去!”李隆佐与珑玥心中思量不谋而合。

珑玥兄妹三人走了不多时,顺启帝便移驾至了坤泰宫。

进得门来,不见几个儿女,只觉安静非常,心中诧异。得知孩子们去了慈恩宫,方点头,转而为瑾皇后宽心。

“瑾儿且放心,佑儿此番前去,朕已做了万全准备,定会安全无误……”

此次西疆来犯,顺启帝于御书房中谋划十几日,不单只愁调兵遣将之事。大昭国不缺少那领兵出征的帅才,只这一次,他要为太子铺路,故而所选之人,所派之兵才慎之又慎。

几番思量之后,三军统帅请了一奶同胞的平王,副帅为瑾皇后的堂兄明瑜,乃顺

启帝登基后,第一位武状元,明家教子皆文武全才,这明瑜也是胸中有丘壑之人。左翼将军,沐占江;右翼将军:杨福通。

后方粮草、军需一概事宜皆由太子少师明理调配。

此后,又为太子于世家子弟中,选了几名稳妥上进之人跟随。

这裴元修,便被归于其中。

顺启帝本不欲他去,后经太子李隆佑游说:“这裴元修八岁便同裴大将军食住于军中,十岁便已杀敌,想必裴大将军生前定是悉心教导,只可惜大将军故去得早,否则日后必是统兵之才,此子若只使其安于后方,实是可惜。不若让他跟了儿臣,有个建功立业的机会,想必裴大将军泉下有知,也定当欣慰。再者,儿子此番前去,父皇是做了万全准备的,那裴家公子跟着儿臣也必不会有何生命之险……”

顺启帝思量一番也觉有理,虎父无犬子,是人才当不可埋没。若是不成,日后再荫封个安乐侯爵。若成了,儿子便又多了一个可用之人。

李隆佐与太子李隆佑只差两岁,自幼便形影不离,此一次,兄长要出征,他便也跃跃欲试一同前往。

然,顺启帝怎可放他。

太子此番前去,哪怕是做了万全的准备,也恐有那异心之人钻了空子。他这两个最得意的儿子,当然不可同放到那危险之地去,让有心人连锅端了。

故,安抚于李隆佐,让他于京中跟随舅父明理调配军需,道:“你皇兄与前线几万军士的身家性命全交于你的手中了,办差当仔细着!”

李隆佐自知,此差事干系重大,慎重点头,于顺启帝面前立了军令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