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漆的包铁大门,加上门前三米高,威风凛凛的石狮子,就算此时张轩没有运起望气术,仍然能感觉到一股威严与贵气迎面压来,不自觉的便恭谨了三分。

“道法学不到,有个异能傍身也不错啊。”于是立马点头答应了下来。

“怎么,茂才公不相信老道?也罢,那就让茂才公亲身体验体验。这墙后乃是大户人家的后院,一般不会有人在,你可以心中默念一遍‘穿墙术’,便可以穿进去,再默念一遍‘穿墙术’,就可以穿回来。“老道看张轩不信他,立马拉下脸说道。

“去去去,哪来的臭道士,想吃梨拿钱来买,没钱滚一边去,别耽误我做生意!”乡下人一把把老道的手打开,大声呵斥道。

街上是熙熙攘攘的人流,大部分是行人,也有赶着毛驴运货,或者推着独轮车叫喊让路,又或者挑着扁担叫卖的。偶尔有坐轿的、骑马的和坐马车的贵人经过,大家都纷纷自觉的让路,这些人等非富即贵。

张母更不会让自己去经商而耽误了学业,要是被官府知道了那更是不得了,直接取消考科举的资格。另外,张轩在现代也算是个另类,不爱工科爱古文,真让他来发明个什么也是无从下手。

县试、府试合格后,官府会发放相应的证明文书,就和现在的毕业证差不多,凭着证明文书,学子才能参加三年举行一次的院试。

虽然日子过的清苦些,但也算小康之家了。

“砰砰,少爷,您起来了吗?宝儿给您送早餐来了!”门外传来好听的糯糯的女声,让张轩终于从悲伤中回过神来。

所以,以前同学之间开玩笑的时候,经常吊丝打扮的张轩,在被别人取笑吊丝的时候,往往一句:“咱不管怎样,都是最像星爷的,星爷那是赌圣的霸气,咱是书生的意气!”就把取笑者咽的说不出话来。

第三名,书友一吞洪云,100!

当然,书生更要谢谢那些一直支持书生的书友朋友们!

总之,大家点进来看过之后,如果觉得还算看得进去的话,就顺手点一下收藏吧!如果有能力,也帮忙投一下推荐票!谢谢了!反正每天都会有的,不投也浪费了嘛!嘿嘿!

当然,书生没有南朝大大那么强力,只是给大家描述一个我心中的聊斋故事而已。

c五六年

刘管事摆摆手:“感谢的话就不多说了,用心做事,好好读书,若将来能够金榜题名,那就是对魏公最好的报答。我先让人领你熟悉一下府中,并把这个月的薪酬领了。”说着拉响了旁边的铃绳。

很快,一个仆从打扮的青年走了进来,躬身对张轩施礼道:“公子与我走吧。”

张轩拱手与刘管事告辞后便与青年一起离开。

通过交谈,张轩知道了青年名叫赵三,是魏府收养的孤儿,从小在魏府长大,现在是二等家丁。

“公子,我先带您到工作的藏书阁看看,再去领您的薪酬,如何?”

“如此甚好!”

藏书阁共有三层,进了里面,张轩发现第一层的面积很大,大概有百二十平,一半放着十二排摆满书籍的书架,一半放着十几张桌椅,上面摆好了纸墨笔砚等抄书的工具。

其中有一半桌椅上已经有人正在工作了,看到仆役领着张轩进来,知道是新来的同事,纷纷起来见礼,张轩也一一回礼。

短暂的攀谈后,张轩知道这五六个人也都是魏县家中贫寒的学子,都很年轻。

一番寒暄后,张轩告辞离开,与赵三前去帐房那里领了米肉钱粮。

跟着赵三出府后,张轩看着百多斤的东西,自己这个瘦弱的体格肯定是搬不动的,不得不雇了辆小车。

走到半路,想起自己的书篓还在集市上呢,也不知道会不会被人拿走了。于是又转道去了城隍庙。

还好,来到城隍面前,张轩看到自己的书篓正放在之前那个老学究摆摊的桌子边上,应该是他给自己收起来了。

于是上前道谢道:“学生张轩多谢老先生了。”

说着从后面的小车中拿出一刀肉,递给中年人以示谢意。老学究推迟不过只好接过,只是惊奇张轩刚刚出去一会儿,怎么就带回来一车的米肉?

待知道张轩得了魏府抄书的差事,周围七八个写字的都围了过来,酸溜溜的道了几句恭喜的话,羡慕的不行。他们也知道这个消息,只是奈何自己年龄太大,生不逢时啊!

张轩背起自己的书篓,便朝家里走去,到了家门口又是好一阵热闹。张母听到门口的喧闹出来一看,竟然是自己的儿子带着一车的米粮回来了,连忙问怎么回事。

“娘,我看您整日操劳,忠叔和宝儿也整日忙的不见人影。今天孩儿上街听人说魏府在招人抄书,就去试了试,没想到就成了,这是这个月的薪酬。”张轩指着那车米肉道,然后又把袖子中的纹银并十几文钱递给了母亲。

周围的来看热闹的邻居听说张轩在魏府谋了个抄书的差事,都羡慕的围着母子俩说着道喜的话,可见魏府在魏县人心中的地位,就算是一份普通的差事都很受人尊敬。

母亲李氏却有些难过的道:“想我张家也是书香门第,现在竟然沦落到靠轩儿你出去做事养家,真是苦了你了!”

“娘,您快别这么说,如果没有您含辛茹苦,日夜纺织操劳,倾尽家财为孩儿治病,哪有孩儿的今天!况且,魏府的书很多,孩儿在那里边抄书还可以边复习,等到今年院试过后,孩儿考中了秀才,有了禀米,也就不再做了。”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