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的孙女撒娇,夏菊花怎能不应,立马心肝就软了,大手一挥,说是准备下锅面条给大家吃。

夏小夏在学校里度过了紧张的集训期,终于迎来了寒假的假期。

夏小夏去厨房拿碗筷,夏菊花直接拉着齐笙坐在她对面。

因此,大家只要是家里没背景,家里没法为以后的工作使上什么劲的,有点野心的就迫不及待地找点筹码抓在手里。

无论当时是囫囵吞枣地一遍过,还是认认真真的研究,此时她都能想起来当时的内容。

“那要是买房的多了,以后可不就是得涨房价了吗?咱们先不说老家那边,就是这咱国家的首都,这大城市呀,那以后房价可不得蹭蹭蹭往上涨。”

那人一听这话,就不高兴了,啥叫农村来的,她也是农村来的,小夏也是农村,人家农村不比你们城里读得好?

倒不如等她和老头子去了,一起在京市好好玩一趟,也好留个纪念。

夏小夏按照系统所说的,慢慢放松心神,感觉到脑海里有一股力量柔和的在牵引自己,她没有抵抗,顺从地跟着那股力量走。

被打开的包裹里放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有夏妈林宝花新做给闺女的衣服,两套裙子,两件小外套,正适合秋天穿。

能让他大跌眼镜就更好了,打破那层冷静的面皮,活泼点多可爱?他这种老人家就喜欢爱笑的娃子。

“罗大哥,早上好!”

夏小夏从保温盒里拿出还略有余温的饭菜,一份白米粉,一个炒豆子一个炒肉片和一个青菜汤,赵亚显然很了解她的口味,没点一些油腻的肉菜来,夏小夏满足的吃完了,小心翼翼地收拾了下才睡觉。

于是京大操场上,就出现了这么一幕,文明京大的拼命小三娘夏小夏学神居然不去图书馆看书,到操场上疯跑,这是疯了吗?

夏伟业和哥哥嫂子回来的时候,家里就剩夏菊花和夏老头两个,旁人都被夏菊花给忽悠走了,他们也不是没眼色的,再怎么眼馋也不好意思强留。

“额,当我没说,学神怎么会紧张,快让姐姐抱抱,好蹭蹭学神的光环!”

京大的医学临床系出了名的难考,这个时代医生是最吃香受人崇敬的一个职业之一,每年都有无数的考生前赴后继,因为人数的原因分成了两个班,一班和二班,夏小夏被分在在一班。

利用这股东风,加上政府的支持,把机器销出去,即使刚开始一个厂就要那么一两台试试,然后发现机器的工作效率和精细程度之后,立马加单,口碑口口相传。

徐家父母也没回去,昨晚睡的招待所,这会儿跟着车子一块过来。

说过了这茬,林宝花又关心了闺女几句,唠唠叨叨地不知不觉说了大半个小时,回头电话一挂,顿时心疼这电话费了,嘴里嘀咕着电话好使归好使,打次电话花个几块钱还是不值当,这几块钱上县城新开的小饭店都能点盘大荤菜了。

又特意通过水果那边的人脉关系,跟南方那边的小厂批发了一些好看又便宜的布料,让过来载水果的合作商顺便带过来,节省了一大笔费用。

到了省城大概下午三四点,这段时间正好是开学时期,门卫放得松,录取通知书看过眼就放了进去,等夏小夏报名完了已经是五点左右了。

“夏同志当年还参加过红军啊?”

“走,姐姐带你去下棋,咱今天玩个好玩的。”

憨厚的农家大叔,挑着家里种的红薯玉米白面儿,拎着篮子卖鸡蛋的阿婆,还有那灵巧的小姑娘织的围巾帽子手套做的袜子,身上挂了个自己缝的布袋,斜斜跨着,里面就是做的这些小玩意,一件一块,大点的围巾两块,两块五,一有生意来,顾不得北风吹得红通通的脸蛋儿,也不在意被风打乱的头发,高兴地拿出东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第26章

眼下也不是想这些的时候,林宝花把担忧藏在心里,只能祈祷和相信闺女了,相信好人有好报的。

“哟,宝可真贴心,你娘都没给奶奶做过头巾呢,可真美的我。”

结账的时候,夏伟业要付钱,被闺女拦住了,只听见闺女软糯糯的声音说道:“爸爸,我今儿是要买礼物给家里的长辈和哥哥呢,我想把学校奖励的两笔钱拿出来买礼物给大家,和你们一起分享我的快乐。”

吴家的媳妇小吴氏领着一个年轻女子过来,门拍得啪啪响,半晌还没开门,她又提高嗓门喊了一遍。小吴氏婆家住离夏家隔了一户,今天从娘家回来,正好碰见张老师问路,顺带领人过来找人。

夏小夏鼓励地看着她:“对的,我觉得你可以考上的,到时候我们一起去上学。”

过了两天周末,周一很快到来,夏小夏的班主任是个留乡知青,是第一批来下乡的知情,眼看过了好几年,也没回去的信儿,就娶了村里的姑娘,在这教书扎根了,这个二十来岁的男老师抱着试卷进来,教室顿时一静。

都是平时舍不得吃的,还有奶奶腌的两斤兔肉,这兔肉是之前猎的那只大兔子,还剩下的几斤都让夏菊花腌起来风干了,平时家里的小子缠着要吃都没让。

“系统,打开背包吧。”

夏小夏就觉得小猫咪是在跟自己道谢呢,这下撸得更起劲儿了。猫似主人,小脾气温和斯文极了,夏小夏简直爱不释手。

夏菊花都被逗笑了,一张老脸笑成菊花了。

这个辣鸡系统,除了会说风凉话威胁别人完成任务还会干啥啊,啊呸!

“妈,您吃吧,我没事,中午奶给我喝了碗鸡蛋水,撑着呢。”

在这个缺衣少食的七十年代,不用想也怕是要受罪!

这次一起过来的,是几个数学系的带队老师,和三个参赛选手。

他们提前两天过来调整时差,担心睡眠不好,影响发挥,毕竟数学类的竞赛都是需要集中注意,只要有一点偏差,很可能就得不到分数。

主办方提供了酒店住宿,还找了个通中文的接待过来,在这方面倒是比较人性化,因此经费有限,他们甚至没有带一个翻译过来,只来了两个老师。

现在有精通中文的接待让大家放松了很多,尤其是这个人还是个华裔美国人,黑头花黄皮肤的相同血统让大家在异国更加放松紧绷的精神。

这个华裔年轻人,是父辈移居过来的中国人,他从小学着中文和中文化长大,因此对大家的生活习惯都略有了解,说话也跟母语似的,并不拗口。

从接机到住宿都安排得非常体贴,都安顿好了,跟着两个老师约好了后天早上八点来接人,才礼貌的道别离去。

第63章

交流赛开始的这天,天气晴朗,一行五个人,尤其是参赛的三个,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少年人,精神体力都恢复得特别好,即使来的路上再如何紧张,经过两日的调整也已经恢复了过来。

似乎连着老天都在帮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