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丰小说网 > 红楼春纤 > 第四十三章 诸般细故内里思量

至十四日,贾府俱是妥当,上下一夜不曾安睡,只等翌日。

玉钏儿忙是谢过赏,坐在下面吃了一碗茶,果真轻浮,心内也是喜欢,忙又谢过一回,方因着王夫人房中事务繁忙,不得不起身告退,笑着道:“太太那里只怕还有些旁的事吩咐。”

“如何不是!”王夫人听得未必能有第二回这一句话,想着近来的几番煎熬,且连着素日淡淡的外甥女儿黛玉也得越加照看,却还只是这么一个结果,不免心中生出些悲痛,眼圈儿一红,便取了帕子擦了擦眼角,口中犹自道:“只是道理虽在那里,真个行事,却是另外一回事,我瞧着老太太也颇有几分节省之意。若我无能,只怕越发连着那一点子脸面都没了。”

黛玉便将添妆一事粗略说道了一回,因见贾母也是看来,又道:“只是我尚且守孝,倒不好见常姐姐的。她却有心,特特过来与我说了两句话,才是回去。”

黛玉见着如此,便知道大约是有些紧要的家务事,正待离去,贾母却张口留下了她,面上慈爱之色,真真是满溢而出,因道:“你也渐次大了,你娘似你这般的时候,一应的家务事也都明白了些,今儿的事虽是紧要,你也听一听,日后方好筹划应对。”

王夫人哪里有心思吃茶。嫡亲的长女元春忽而得蒙圣宠,一跃而上,竟成了尊贵的贤德妃,不曾辜负了旧日说的大造化,竟是光耀门楣,与自己添了多少光彩!如今却又能省亲一回。嫡亲的女儿隔了十数载,又能回到自家里,却是有心隆重,想着大操大办的:这一则是圣恩隆宠,不能不报;二则女儿争气,且光耀门庭,心中疼惜,自是要与她添光彩的。

心内这么想着的,春纤便有几分沉吟,有心相劝,却也不知与黛玉从何处寻出个人或是事来寄托情思,不免有些郁郁。黛玉与春纤相处日久,抬眼见着她这么一副模样,口中却又那么说,心下一转,便隐隐猜出几分来,当即便伸出手握住她的手,道:“瞧你这口不应心的模样儿,难道在我们面前,还有什么不能说的不成?”

“当真是这样?”紫鹃回过身来,再一想春纤所说,由不得低声喃喃,只觉得心跳得厉害,竟是要蹦出来一般,这一句话说来,都带着颤音。春纤沉默片刻,便低声道:“原是姑娘说的,比如现今的吴贵妃,便是取中贵字,又添了姓名,方有双字,旁的却从没听着过的。”

然则,秦可卿却不如黛玉这般境地,原是病症好转的,府中人等都说自此大安的,一日忽而就是亡故。众人皆是诧异,但病情反复原也有的,便也不曾多说什么。黛玉听得这讯息,反倒感伤了一回,道:“原说着大安了的,不想竟就这么去了。”只是她与东府论起亲眷来,原是更远了一层的,秦可卿又是晚辈,她身子弱,贾母便令她自在屋子里安歇。

虽是这么说,贾母却立时令请了太医过来,又是亲自唤了热水,且与黛玉擦拭了面庞双手,坐在那里候了半晌。宝玉等等了半日,见着她犹自坐着,方开口请她回去安坐。贾母却是不肯,执意在此候着。春纤与紫鹃对视一眼,紫鹃便先劝道:“老太太放心,我们自是好生照料姑娘,再不敢轻慢分毫,若是姑娘醒来,见着老太太如此,只怕心里不安呢。”

春纤原是在她左近,见着她面上并无喜色,反有几分悲痛,便知她又是想起了亡父,心内也是一阵叹息,面上却并不露痕迹,只几句话打发了那小丫鬟,便靠近黛玉些,口中轻声道:“再想不得圣上竟有这般恩赐,可见圣明,晓得老爷那一番忠心,惠及姑娘。若老爷泉下有知,想来也能宽慰,现今,也独独姑娘一个,是老爷的牵挂了。”

黛玉垂下眼帘,不一会儿便是微微仰起脸面,便要出去。紫鹃见状,忙取了一侧放着的淡青素面斗篷,且与她披上,因道:“现今越发冷了,姑娘可得仔细些。”口中这么说着,她却与春纤使了个眼色,自己往后退了两步。这会儿她也是渐次有了准数,在外头的事儿上面,却是春纤这丫头更精明些,竟是打发她去的好。

“我独有你一个,林家数代列侯之家,百年清贵之族,名声财货尽有,又有我在,于那贾宝玉自是一等的。”林如海冷笑一声,面容之上已是有些冰冷:“虽你母素来不喜那贾宝玉,厌其顽劣,但以我想来,那不过书信之中道来,且又年幼,未必能尽信的,其兄便是不错,想来他也不会太差。且诸事不说,总归平安富贵并不算艰难,我方渐生此等心思。不想你一日归来,那贾宝玉着实无能也罢了,竟还有那等金玉之说!难道我的玉儿,竟还匹配不得俊才,反倒要……”

这一句话落入黛玉耳中,却是心酸不已——先前她回到家中,爹爹亦是如此说的。想到这里,黛玉脚下微动,踉跄着扑到床榻前,低声道:“爹爹,玉儿在这里呢,再也不会离开您,您也不要抛下我独个儿!”说到这里,她心下悲痛,却不得不忍着不再落泪,忍不住抽噎了一声。

如海自是明白其中轻重,一动不如一静,不论如何,守城是必不出错的,若是出城攻打,便是成了,如今动辄得咎的局势之下也未必能有什么好结果。若是女儿黛玉终身得靠,自己便是偷生一时,求取些许相处时日,也就罢了。但他现今已是朽木沉珂,今番筹谋必定要损及寿命,垂危之人,又无子嗣,便是京中御史诋毁,到底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必有一线余地,且能借这些功劳与女儿黛玉留一点恩泽。

黛玉主持内里,亦是吟诗一首,博得满堂彩,不免越发起了兴致。及等散了场,她心中度量,今番自己虽说不得八面玲珑,十分周全,却也是尽心而归大约也算过得去了。有此一想,她心中松了一口气,面上的笑容却是更胜,且笑着吩咐管家等好生收拾了去,自己则扶着春纤的手,含笑道:“你瞧着今日如何?”

“你既是有这样的心,不如下回姑娘再去赴宴,便带你过去,你也能瞅准了空儿好好看一看,可是使得?”紫鹃听得一笑,且摇头说出这么几句话来,转眼却瞧着黛玉若有所思,因唤了一声又:“姑娘?”

是夜无话,及等天明,又是另外一日。

见着女儿这般温顺柔和,竟是与先前那个天真灿漫,总还问一句为什么的小女孩儿决然不同,林如海心下一痛,虽素日官场历练,尚能维持住面上神色,却也由不得轻轻叹了一口气,伸出手揉了揉女儿那轻柔的发丝,低声慢慢着道:“我自来生就一番心气,总想着凭借自身才干,便能与家中上下撑起一片天地来!不想,蹉跎半百,独得一个你,却未必能让你平安康泰,一生顺遂,却也是无能之极了。”

这本就不是什么大事,春纤不过应了一声,又吩咐雪雁好生伺候姑娘,自个跑了一趟,又是将史记收到屋子里,才是回来与黛玉道:“管家已是应下了。”这边,黛玉也瞧了紫鹃预备的衣衫收拾,从中择了一件大红彩绣百花绫子袄儿,海棠红的纱裙,并玉色丝绦等物,又有一整套的鎏金头面,嵌着红宝石,光彩耀眼,极为鲜亮。

那匣子甚小,不过巴掌大小,却是填漆描金的,十分精细。春纤也忙深深一礼,口中谢过了赏赐,才是往前走了几步,双手接了过来,却是手中一沉。

春纤见着林如海半日不曾言语,不免有些诧异,但她心内已打定了主意,又是有过经历的,越发气定神闲,竟只垂手站着,微微低着头,并不曾稍有动弹。林如海这般瞧了半日,见她临事如此冷静,也深觉讶然,但转念一想却又松缓下来,道:“你便是春纤了?听得那紫鹃说,玉儿与你倒是有一师之缘?”

一路行来,黛玉固然是见着旧日景象,心生眷恋怀念。春纤等瞧着一路行来,富贵之气尽数洗去,唯有天然之意,风雅之气,倒也心生讶然。扬州地处江南,本就是烟雨水乡,连着呼吸之间都透着别样的润泽之气,房舍屋宇自与京城不同。一眼望去,亭台楼阁,回廊甬道,自是一派粉墙黛瓦般的写意,又或玲珑,或古朴,或雅致,不一而同。兼着花木扶疏,溪泉奔涌,鸟语呢喃,风声细细,越加添出十分的风流雅致,一步一行,竟有移步换景之感。

这般而言,自己合该早作准备,总要周全妥当,方是正经。

可这满舱的布置等物可就撒了欢,噼里啪啦的声音不断。及等春纤等安稳下来,抬头看去,便是一地儿的碎片,满地乱走的各色东西。春纤旁个不管,忙先按住黛玉,带着些喘气道:“姑娘仔细些,莫要伤着了,且在这榻上躺着,待我们收拾了去,再走动也是不迟。”一面又不免生出几分疑惑:这好端端的,怎么就突然这么摇晃?难道是这船撞到什么东西了不成?

闻说病了两字,黛玉两行清泪已是夺眶而出,登时呜咽一声,忍不住抽噎啼哭了半晌,才是渐渐在贾母并鸳鸯紫鹃等劝慰之下收住了眼泪。贾母原极爱这外孙女的容貌性情的,又是近年来常在身侧,越发与旁个不同,一时也生出几分心酸来,当即便轻轻拍着她的背,一面叹,一面道:“我的儿,你这是要揉碎了我的心肝啊。”

“还能是什么事儿,自然是林姑娘的大事。”晴雯见着春纤这般形容,倒是与平日不同,忙说了一回,道:“我也不过隐隐听了两句话,因着内里夹了林姑娘并宝二爷,方记住了。”

黛玉瞧着这两套首饰,心内一则喜欢,一则也是悲伤,又垂泪一回,半日方才收拾了去,且到贾母之所在与她说谈一回,过后方回。及等晚间睡觉,才忽而想起今日之事,心内有些盘算:今日那薛家送了宫花过来,虽不过小事,到底因着那周瑞家的竟不曾致谢一二。虽说薛家兄妹着实可厌,但今番却是自己失礼,且薛姨妈素来待自己和煦,倒是不能一般见识,总归走一趟,略说一声儿的好,省得旁人说嘴。

“我让小厮们在外头寻了一些。你素来喜欢这个,就挑了几个与你顽。”宝玉一语带过,手下也是不停,也是取了一个出来,一面说,一面拆,一面又瞧着黛玉的举动,却是一颗心分作三片来,忙碌得很。偏他却也有几分灵窍,心做他想,竟也能渐渐拆解了小半,只略逊于黛玉而已。

“不过心中有些闷闷的罢了。”黛玉听得这话,只是淡淡一笑,口中回了这么一句话,便要靠在榻上思量。春纤于紫鹃对视一眼,也不敢惊动了她,便只收拾一回,就坐在不远处做些针线活儿,一面陪着黛玉而已。

而后紫鹃取了针线,春纤拿了一本书卷,坐在纱帐之外消磨,偶尔悄声说两句话,不知不觉便过了一个时辰。若是往日里,说不得这一日就这么静悄悄过去而来,偏今日多了一个湘云,原是爱玩爱闹的,去了一个黛玉也就罢了,连着宝玉也没了踪影,不免寻了过来。

紫鹃原与春纤交好,自然知道她的经历——原是一个农家老太太收养的孙女儿,虽也日日做活过得幸苦,到底有老太太疼爱着,倒也罢了。谁知老太太过世,那一对养父母就待她一日不如一日,后头更是卖了她。好在那村里便有一个牙婆,原是正经的路数,倒也没落到那等肮脏的地界,入了贾府之中,竟是不幸之中的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