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治

【注哕者,小肠之气不通。逆气上走心而为噫也。】

【注足少阴系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邪搏于阴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瘖。】

厥论

【注少阳之气,合于三焦,故热客于胃。三焦与心主包络相合,故烦心心痛。】

【注肝者将军之官,故在志为怒,而发声为叫呼也。怒伤肝者,用志太过,则反伤其体矣。悲胜怒者,悲为肺志,以情胜情也。】

紫石英茯苓人参远志当归茯神甘草紫菀各二两麦冬一升赤小豆三合大枣三十枚

【注春时阳气上升,故病如气之发而为惊骇也。】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姜苏盐汤调下,妇人酢调下。

总论证治

帝曰:人有身体髀股胻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濇之病。

饮食致病,凡伤于热者多为火证,而停滞者少;伤于寒者,多为停滞,而全非火证。大都饮食之伤,必因寒物者居多,而温平者次之,热者又次之。故治此者,不可不察其所因。

【注形归气,气生形,温热气胜者补阳气,故形不足者温之以气。五脏主藏精,五味各归所喜,故五味补精。】

关格证,所伤根本已甚,虽药饵必不可废,如精虚者当助其精,气虚者当助其气,其有言难尽悉者,宜于古今补阵诸方中择宜用之,斯固治之之法。然必须远居别室,养静澄心,假以岁月,斯可全愈。若不避绝人事,加意调理,而但靠药饵,则恐一暴十寒,得失相半,终无济于事也。凡患此者,不可不知!

【注俱四倍以上者,阴阳俱亢极也。阴阳俱盛而不和,是不能及于天地阴阳精气之承制则死矣。】

治水肿,下水气:赤小豆和桑白皮,或通草煮服之。

麻黄附子汤治水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水,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此方。

有元肾气下注而成脚肿,此当就源头上治,不可妄以脚气药施之。盖气入肾则先脚肿而后肾疼,肾气注则先肾疼而后脚肿,五心平、唇肿、脐突者不可治。病后浮肿,此系脾虚,用二分平胃散、一分五苓散和匀汤调,或生料煎服;或用生料平胃散,加木瓜、腹皮、人参各半钱,茯苓一钱;或六君子汤加木香半钱。肿甚者,木香流气饮。

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

男子妇人诸虚不足,烦悸焦渴,面色萎黄,不能饮食,或先渴而后发疮疖,或先痈疽而后发渴,并宜常服此药,平补气血,安和脏腑,终身可免痈疽之疾。用绵黄芪箭簳者,去芦六两,一半生焙,一半以盐水润湿,饭上蒸三次,焙剉粉;甘草一两,一半生用,一半炙黄为末。每服二钱,白汤点服。早晨日午各一服,亦可煎服。名黄芪六一汤。【《外科精要》】

右为细末,酒煮猪腰子为丸,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酒下。

凡虚损之由,具道如前,无非酒色劳倦七情饮食所致。故或先伤其气,气伤必及于精;或先伤其精,精伤必及于气。但精气在人,无非谓之阴分。盖阴为天一之根,形质之祖,故凡损在形质者,总曰阴虚,此大目也。若分而言之,则有阴中之阴虚者,其病为发热躁烦,头红面赤,唇干舌燥,咽痛口疮,吐衄便尿血,大便燥结,小水痛濇等证。有阴中之阳虚者,其病为怯寒憔悴,气短神疲,头运目眩,呕恶食少,腹痛飧泄,二便不禁等证;甚至欬嗽吐痰遗精盗汗,气喘声瘖,筋骨疼痛,心神恍惚,肌肉尽削,梦与鬼交,妇人月闭等证。则无论阴阳,凡病至极,皆所必至,总由真阴之败耳。然真阴所居,惟肾为主,盖肾为精血之海,而人之生气,即同天地之阳气,无非自下而上,所以肾为五脏之本。故肾水亏则肝失所滋而血燥生;肾水亏则水不归源而脾痰起;肾水亏则心肾不交而神色败;肾水亏则盗伤肺气而喘嗽频;肾水亏则孤阳无主而虚火炽。凡劳伤等证,使非伤入根本,何以危笃至此?故凡病甚于上者,必其竭甚于下也。余故曰:虚邪之至,害必归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穷而至此,吾末如之何也矣。所贵乎君子知其微而已。

痨瘵

玉机真脏论

解毒丸:善治男子妇人及小儿一切积热不解,停留作毒,上焦壅热,咽喉不利,口干多渴,伏暑困闷,霍乱不宁;或山岚瘴气,及食毒酒毒,吐逆不定,游风丹毒,迷惑昏困,不省人事,虚烦发躁,赤目口疮。善解四时伤寒之疾,发散瘟疫毒邪之气,及四方人不服水土一切

诸毒,并皆解之。常服此药,补真益气,化毒除风,神效不可细述。

石室秘箓【清?陈士铎】

中蛊

有中金蚕之毒,如两粤间有金蚕,人收留在家,用计遣之不去。其初有嫁金蚕之法,人家感受此蚕,则子子孙孙永不脱离,最可恶之物也。盖有神人作祟,附在此家不肯去,人家有不愿者,将平生所得财物并将金蚕包裹其内,故意置在道旁,倘人不知其故,拾之而归,则金蚕附于身中而不可脱离矣。再祷而再送之,断断不能也。方用雷丸三钱为末,同白矾少许调匀,倘见金蚕出见之时,辄以末少许渗在虫身之上,立时化为红水如血,神道必然震怒作祟,倘空中有声,即将此药末听其声音响处,望空洒去,则神道必大骂负心而去,永不再至矣。其初起得物之时,必然骤富,物从空中来,其人喜极,将金蚕供之厨柜间,晨夕拜祷,久之其人面如金色,与金蚕相同。服药无效,又久之,腹大如鼓胀矣。当时蜀中盛多此风,得金蚕者大约不能出五年必死,而金蚕不去也,又传于子孙,往往至灭门之祸。

大金牙散【《千金方》,下同】治一切蛊毒,百疰不祥,医所不治者。

金牙鹳骨石膏各八分螌蝥七分白朮活草子胡燕屎雷丸龙牙各六分干漆铜镜鼻栀子龟甲鳖甲鬼督邮大黄桃白皮各四分徐长卿桂羚羊角芍药射干升麻鸢尾马目毒公蜂房细辛干姜芒硝由跋犀角屑生甘草狼毒蜣螂狼牙雄黄草龙胆真珠各三分芫花莽草射罔乌梅各二分铁精一分赤小豆一合蛇蜕皮一尺樗鸡地胆芫青各七枚桃奴巴豆各二七枚

右五十味,治下筛,服一刀圭,稍加至二刀圭。带之辟百邪,治九十九种疰。一本有麝香,无白朮。

太上五蛊圆治百蛊吐血伤中,心腹结气坚塞,咽喉语声不出,短气欲死,饮食不下,吐逆上气,去来无常,状如鬼祟,身体浮肿,心闷烦疼,寒战,梦与鬼交,狐狸作魅,卒得心痛,上叉胷胁,痛如刀刺,经年累岁,着床不起,悉主之。

雄黄椒目巴豆莽草芫花鬼臼一作木香真珠一作木香矾石藜芦各四分附子五分獭肝一分蜈蚣二枚螌蝥三十枚

右十三味为末,蜜和,更捣二千杵,丸如小豆,先食饮服一丸。余密封,勿泄药气,十丸为一剂。如不中病,后日增一丸,以下利为度。当下蛊,种种状貌,不可具述。下后七日将息,服一剂,三十年百病尽除。忌五辛。

太乙追命圆治百病,若中恶气,心腹胀满,不得喘息,心痛积聚,胪胀疝瘕,宿食不消,吐逆呕哕,寒热,瘰疬,蛊毒,妇人产后余疾。

蜈蚣一枚丹砂附子矾石一作礜石雄黄藜芦鬼臼各一分巴豆二分

右八味为末,蜜丸如麻子,一服二丸,日一服。伤寒一二日服一丸,当汗出,绵裹两丸塞两耳中。下痢服一丸,一丸塞下部。蛊毒服二丸,在外膏和摩病上,在膈上吐,膈下利。有疮,一丸涂之,毒自出。产后余疾,服一丸。耳聋,绵裹塞耳。

又方治人得药杂蛊。

螌蝥桂心藜芦各如指大斧月下土如弹大

右四味,治下筛,服一钱匕,下蛊蛇虾(虫麻)蜣蜋毒俱出。

万病圆《小品》名雄黄丸。治蛊疰四肢浮肿,肌肤消索,欬逆,腹大如水状,死后转易于家人,一名蛊胀。

雄黄巴豆莽草鬼臼各四两蜈蚣三枚

右五味为末,蜜和,捣三千杵,丸如小豆,密封勿泄气。宿勿食,平旦空腹一丸。一炊久不知,更加一丸。当先下清水,次下蛊,长数寸,及下蛇,又下孵鸡子或白如膏。下后作葱豉粥补之,百种暖将息。

又方治中蛊毒,腹内坚如石,面目青黯,小便淋沥,病变无常。

羖羊皮方五寸蘘荷四两半犀角芍药黄连牡丹各一两栀子仁七枚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葛氏、崔氏俱无芍药、牡丹、栀子,用苦参、升麻、当归。

犀角圆治蛊毒百病,腹暴痛,飞尸恶气肿。

犀角屑鬼臼屑桂心末羚羊角屑,各四钱天雄莽草真珠雄黄各一两蜈蚣五节贝子五枚,烧射罔如鸡子黄大一枚麝香二分二分:原缺,据《千金》卷二十四蛊毒补。巴豆五十枚

右十三味为末合捣,蜜丸如小豆,服一丸,日二。含咽,不知少增之。卒得腹满蜚尸,服如大豆许二丸。若恶气肿,以苦酒和涂上缝袋子盛药,系左臂,辟不祥鬼疰蛊毒,可以备急。

又方

大戟螌蝥[螌蝥:据《千金》卷二十四蛊毒载其用量为一分。]五月五日东引桃白皮各四分

右三味,治下筛,旦空腹以水一鸡子许服八捻,用二指相着如开,顿服之。若指头相离,取药太多,恐损人矣。

又方治中蛊下血,日数十行者。

巴豆二七枚元青

藜芦附子矾石各二分

右五味为末,别治巴豆合筛,和相得,以绵裹药如大豆许,内下部中,日三,瘥。

又方治下血状如鸡肝,腹中搅痛难忍。

茜根升麻犀角各三两桔梗黄蘗黄芩各二两地榆白蘘荷各四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