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卢德是位于法国西南部的一个小城镇,有一座供奉圣母玛利亚的神殿,为罗马天主教徒朝圣特别是去治病的重要场所。——中译注。

我相信我们已经找到了这种特殊的因素,而且的确是在我们所期待的地方找到的,尽管它采取了令人惊奇的形式。

然而,每当她尝试做一件事情时,只要别人告诉她或她自己意识到因年纪太大,已不可能在那一领域有所成就,她的尝试就结束了。这种结果本来显然会导致她旧病复发的,可是她现在却不可能再得那种病了。相反,她每次都会碰到一件事故,使她暂时停止活动并感觉很痛苦。例如,在她做某件事情时,她或者摔倒在地,扭伤了脚踝或膝盖,或者碰伤了手。当人们使她知道她自己对这些明显的事故负有重要责任时,她似乎就改变了她的方法。

总的来说,如果这种区别也适用于群体的话,那它将会具有最重大的理论意义。

在完成这种分离之后,我们必须使被我们分离的东西再次合为一体。精神过程是很难把握的,所以这是对于用图表来表达这种东西的最初尝试,你们的评价不要太苛刻了。

逻辑的思维规律不适用于本我,矛盾律尤其如此。相互矛盾的冲动并不彼此抵消或减弱,而是并列存在:至多在支配性的效益(enic)2的压力下,为了有助于能量的释放,会聚在一起以形成种种中间物。本我中不存在可以比作虚无(negation)的东西;我们惊奇地发现了一个对于主张空间和时间为心灵活动不可缺少的形式这一

那时候医疗费对我来说已不重要了:这种治疗花钱很少。

1见《引论》第十四讲。——英译注。

尔伯莱把这种情况描写为一种“功能性现象”(funantel”)的象征意义。我们讲过,在女人的梦中它代表一个男人2。西奥多。里克(theodorreik)(1920年)为我们提供了如下材料:“在贝督因人(bedouins)的极端古老的结婚仪式上,新郎用特制的名为”aba“的斗篷盖住新娘,并且口中念叨着如下典礼用词:”从今以后,除我以外无人保护你了。“(引自罗伯特。艾斯勒(roberteisler)的著作第599页,1910年2月)我希望诸位听了上述材料后会留下深刻的印

然而,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这项工作的困难和课题的暧昧不明。我们如何把梦转化为正常的信息,又如何理解病人的某些语言呈现出了一种对他对我们来说都是晦涩难懂的形式这一事实呢?

我相信很快就会有人提出异议,说这些困难是人为的,并且有人会说更为严格和保持警惕的良心恰恰是一个守道德的

1〔对于弗洛伊德通常使用的“心理惰性”这一概念的评论,请参看编者对弗洛伊德的注解,1915年,标准版,第14卷,第272页。〕

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寻找能够拯救他的特定方式1。各种不同的因素都能影响个人的选择。问题在于他从外部世界中能有希

第五章……………………………………………………(…49)

众所周知,在某个

1这是弗洛伊德喜欢的几段话。在《释梦》第六章(1)中阐述梦的润饰时,地提到了这几段话。在1908年2月5日给荣格的信(琼斯,195,48)中再次提到它们。很久以前,显然是183年,他在给未婚妻的信中就完整地引用过这些话。——英译注。

较早的时期,宗教襄括了与人们生活有关的一切理智性事物;当时几乎还没有科学这样的事物,宗教扮演着科学的角色;它建造了其坚固性和自足性无与伦比的宇宙观。这种宇宙观尽管已遭到严重打击,却仍然维持到了今天。

如果我们要说明宗教的自负性质,我们就应当记住它保证为人类所做的事情。它为人们提供关于宇宙起源和产生过程的知识;它向人们保证,在变幻不定的生活中给予他们保护和最终幸福;它运用全部权威,以它所制定的各种戒律去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这样它就实行了三种功能。第一种功能是满足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它做着科学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去做的同样的事情,并在这一点上与科学分庭抗礼。

宗教的绝大部分影响无疑应归功于它的第二种功能。在镇定人们对生活中的危险和变动所感受到的恐惧情绪方面,在向人们保证他们将获得的幸福的结局并为之提供不幸之中的安慰方面,科学无法与宗教相抗衡。

当然,科学能够教导我们如何避免某些危险,也可以战胜某些苦难。

否认科学是人类的有力助手是很不公平的。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科学却不得不任人继续受苦,它只能劝告人们要忍受折磨。

宗教的第三个功能是发布戒律,制定禁忌和限制。这是它与科学的最大区别。科学虽然也确实从其应用中产生出指导生活的规则与告诫,但它更热衷于研究和证实事实。

在某些情况下,科学的规则和告诫与宗教的戒律是相同的,然而二者的根据却迥然不同。

宗教这三个方面的联系不很清楚。关于宇宙起源的解释与关于某种特殊道德戒律的教诲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但是,关于提供保护和幸福的保证却十分紧密地与道德要求结合在一起。

前者是对满足后者的报酬;只有服从那些要求的人才可指望得到这些好处,而惩罚则等待着不服从者。顺便提一句,类似的情况在科学中亦存在。

科学告诉我们,凡是漠视它的教诲的人都将遭受损害。

宗教中教导、安慰和要求这三方面的奇特结合,只有在对之从发生学方面进行分析时,才可望得到理解。

我们可以从最显著的聚焦点,即宗教关于宇宙起源的教导方面开始研究。

我们可能会发问:宇宙进化论为什么应该是宗教体系的一个固有部分呢?

宗教的教义说,宇宙是由一个类似于人的存在物所创造的,而这个存在物无论能力、智慧和情感力量,都远远优胜于人,它是符合于理想的超人。

把动物当作宇宙的创造者则表明了图腾的影响,关于图腾我们稍后至少要简单地评论一下。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即使在人们认为存在着许多神的时候,这个创造者也始终只是单个的存在物。同样有趣的是,这个创造者通常是男性,尽管并不缺少女神。而且在某些神话中,宇宙的创造是从男神除掉被人们贬低地描绘成妖怪的女神1开始的。

最有趣的各种细节问题在这里都显现了出来,不过我们没有时间加以详述;我们要进一步往下探讨。

我们将指出的情况是,这个神性的创造者被坦率地称之为“父亲(faather)”。精神分析认为,他确实是一位父亲,因为他具有在幼小的儿童看来是宏大的一切特征。宗教徒在描绘宇宙的起源时,就好像是在描绘他自己的起源一样。

1在《摩西与一神教》d节第一部分第三篇论文中,弗洛伊德对女神作了大量论述。——英译注。

这样,我们就很容易解释安慰性保证和严格的道德要求,是怎样与宇宙起源说相结合的。

具有同样特点的人,即儿童把自己的存在归因于他的父亲(或更准备确地说,无疑是作为父亲和母亲的综合体的父母机构),也保护和照管着处于软弱和不能自助状态中的儿童,因为儿童这时面临着潜伏在外部世界中的各种危险,父亲的保护使他感到安全。诚然,当儿童长大后,他知道自己拥有了更大的力量。

但同时他也加深了对生活中各种危险的认识,他正确地断定,从根本上说,他仍然像童年时期那样不能自助和自我保护;相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他依然是儿童。所以,甚至在现在,没有他的儿童期所享有过的保护,他就什么事情也办不了。然而他早已认识到,他的父亲能力极为有限,并不具备每一种杰出的特征。

于是他便返回到他在童年时曾给予极高估价的记忆中的父亲形象,并把这种形象强化为神,使其成为某种当代的和现实的东西。

这种记忆中的父亲形象的力量和对保护的需要的执着性,一起支持他信仰上帝。

宗教纲领的第三个方面即道德要求,也很容易符合这种童年状况。

我可以提醒你们注意康德的著名断言,他把星空和我们的道德法则相提并论1。不管这种并列听起来可能多么奇怪——因为各种天体与一个人类生物热爱或是杀死他的同胞的问题能有什么关系呢?——它却触及到了重要的心理学

1在本节初版中,该话是这样说的:“在一个著名的断言中,哲学家康德指出星空的存在与我们的道德法则的存在,是上帝之伟大的最有力的证明。”而在《全集》(1934)中,这段话已变成了上面所译的那种形式。显然,对康德同一段话的较早的引证,早在以前就有所遗漏了。——英译注。

的事实。正是给予儿童以生命并保护他免遭伤害的同样的父亲(或父母机构),也教育儿童应当

古龙【绝代双骄】sodu

或不应当做什么,告诫儿童应该使自己习惯于限制自己的某些本能愿望,并使他知道,如果他想成为家庭圈子里和以后更大的社交圈子里的一个可以被接受并被欢迎的成员的话,他就应当熟悉那些他的父母和兄姊希望他了解的与他有关的东西。

通过爱的奖惩方法,儿童受到了教育,认识了他的社会职责。人们告诉他,他的生活中的安全依赖于爱他的双亲(以后则是爱他的其他人),并取决于他们能相信他对他们的爱。所有这些关系后来都原封不动地被人们采纳入他们的宗教中。他们的父母对他们规定的禁令和提出的要求,则作为道德良心存留于他们身上。

借助于这种同样的奖惩办法,上帝统治着人的世界。

分配给个人的保护和幸福的数量,视个人服从这些道德要求的情形而定;他对上帝的爱和他被上帝所爱的意识,是他的生活安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