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人的成长更需要考试以外的许多素养、习惯的培养,一味争求考高分,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很可能会让孩子失去许多本质的东西。

有一天,我的朋友让我看他上小学的儿子写的一篇作文。作文中,孩子写道:“我讨厌太阳,我讨厌白天,我喜欢黑夜,因为只有在黑夜里,我才能够摆脱爸爸为了让我考进重点中学而给我布置的学习任务。爸爸总是在逼我学习,给我施加压力,总是希望我能出人头地,一点儿都不考虑我的实际情况……”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比如有些孩子虽然功课不好,但对音乐却有敏锐的感觉,在听过两三次后,就能将一首歌的词曲印入脑中,唱出来的曲调正确,歌声动听。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就应当认同他在音乐上的天分,赞美他歌唱得好听。这样,本来自认不是读书材料的孩子,就会一下子恢复信心,不仅是唱歌,做其他事情也会很努力。

用“欲速则不达”来概括家长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一点也不为过,这样的结果让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都受到伤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父母的盲目从众心理。他们的思维习惯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却无意中让孩子“输了大人生”。

然而,对孩子拔苗助长培养的家长却比比皆是。小伟是我表姐家的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暑假期间,表姐就给小伟报了5个班:英语、奥数、钢琴、美术、书法,希望多方面发展孩子的整体素质。为此,她不辞辛苦地陪小伟四处赶场,并监督他完成作业。繁重的补课任务让小伟苦不堪言,提起补课,小伟都头疼,说自己厌恶学习、讨厌补课!

俗话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蝴蝶必须在蛹中痛苦挣扎,直到它的翅膀强壮、**,才能破蛹而出。

父亲把毕加索送到了当地有名的美术学校。对于美术,毕加索所表现出的耐力是惊人的,他可以一连画几个小时不放下画笔,与在课堂上的表现判若两人。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从来不要求孩子必须要学习什么。沐沐刚读小学时,下围棋,他觉得没意思;弹钢琴,简直像要他的命;书法,他根本不懂;奥数,他更是闻之色变。所以我们都没有强迫他去学习这些他不感兴趣的东西。

承担能力的人。

小朱丽的首次创业就这样带着遗憾结束了。

王羲之长年累月苦练书法,成就了“天下第一行书”的盛名;钱钟书坚持每天进阅览室,才说出“横扫清华图书馆”的豪言壮语,成为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因为坚持,登山者才能登上世界第一高峰。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1。赞美要坚持原则

舞会上,这个女人曾经的两个情人也来了。第一个情人见到那女人时说:“哟,你和年轻时完全不一样了,变成一个老太婆了。”第二个情人却对她说:“你简直太美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依然和以前一样美丽,要是你不介意的话,我多么希望能成为你今后的生活伴侣。”接下来,舞会开始了,老女人在第二个情人的邀请下走上舞场。

马尔科姆福布斯,世界最大的商业出版物之一,《福布斯》杂志的主编,当年却没能当上普林斯顿大学校刊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