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现如今能够与闶阆勉强分庭抗礼的国家只剩下了的珥散。

“开山诀,东南倾!”

阮凌峰看着余夏心想相信你总是对的。而余夏只是摸着杨敬书的头笑笑。

“余哥哥,我想学你的本事。”

杨敬书是个十岁的少年,靠着单薄的身板,一点点少得可怜的运气和一根短矛行走在世州附近,靠着战斗后的死尸吃死人饭。

于是他无视余夏猩红的眼睛,转身就要离开。

正是余夏的终极梦想。

一入了军籍,他就没有办法再外出读书,闶阆对于逃兵的惩罚极其严厉,绝对令人求生不得。

但是这硕果仅存的皇子也用生存证明了他的优秀,但往往会被人忽视。

以前靠着老师照顾,他靠着其他课的成绩,也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考研不一样,考研不止需要总分,同时也需要所有科目达到及格线。

他当了大半辈子大理寺卿,在官场摸爬滚打早已练就了非凡的政治嗅觉,他预感阮凌峰的回归很有可能改变如今的京城形势。

栾海卫军部

吴树将军看着自己的儿子,心情复杂。阮凌峰晋升七品归来,还带着一个同等级高手。这代表了什么?是皇室中的推手,还是黑峰卫已将悄然崛起?

“峥儿,想尽办法和那个阮凌峰带来的高手搞好关系,尽可能分化他们的关系,阮凌峰此次归来必然有所图谋,这个年纪的七品高手实在是太过罕见,不能让他再变得更强,一定要尽可能地削弱他。”

吴峥点头应允,吴树看着暂时风和日丽的天空,总觉得京城不会安宁太久。

皇宫

刚刚从国外归来的十七皇子傲辰端坐在一把雕刻精致的黄花梨椅子上,默默调息,在国外的时候他受了太多本不应受的伤,不知为何,珥散准确地抓住了他的每一次行踪,在国境线上时,五名六品高手的联手追杀差点断送了他的性命。他很清楚想要自己命的人就那么几个不用想,三道墙以外的的十三皇子傲运肯定算是一个。

十七皇子傲辰和十三皇子傲运是当今皇帝硕果仅存的两个儿子,当今皇帝的香火本来有将近一个排,却被珥散人一个一个扑杀,傲辰心想,知道全部皇子行踪的人满打满算也不超过十个,与珥散人里应外合的除了十三皇子恐怕没有别人。

而此时他收到了一个令他极为欣喜的消息:

阮凌峰自国外归来。

傲辰整日活在死亡的阴影下,每天都有人想来杀他,如今能有一招揽新生代高手的机会他自然不会放过。

傲辰开始默默计算自己的身家,顿时觉得自己是个穷人。

日暮失分,楼观云在街上逛着,皇城大街上上至八十岁,下至十八岁的女性集体下意识注目礼。楼爷长的确实帅,举手投足之间自然流露出一股贵气,虽然身上穿着一身亚麻衣裳,却愣是能给人一种他穿着进口货的感觉。走过西直门大栅栏他终于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地楼家老宅。

是的,这是楼观云的家,全天下最有钱的楼家,不为别的,就因为他们家是搞房地产的。楼家的宅子本是座靠近前门的普通宅子,但是由于这座宅子的不寻常,前门渐渐改了称谓,唤作前门楼子。

跟那些一有钱就不知道怎么得瑟的暴发户不同,楼家这种富甲天下的豪门望族,自然早已经磨练出了一种近乎艺术的花钱方式。即使是看着寻常的物件,实际上也都有几百年的历史,至于马扎这一类家具,海南黄花梨更是低配,没有一百年,说实话连楼家的门都进不了。

在余夏知道楼观云这么有钱的时候,真地觉得自己已经无法理解这个人的人生观念。家里有几百亿家产;自己长的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身边更是一大群美女跟着。结果你说这不是你要的生活?

你要的不是,我要的是啊!

门口看门的小厮一见二少爷回家了,拉着长音通知整个楼府:

“二少爷回家啦!”

第一个赶来的迎接的是楼家大管家楼高高,伺候了楼家几十年的楼高高早已被楼家上下认为是自己家的人,而他也通过自己对楼家日复一日的贡献将楼家看成了自己的人生意义,此时看到二少回家,四十多岁的年纪,跑得楞像百米冲刺。

“高叔,我回家了!”

赶到他身前的楼高高突然想起了什么,猛然停住脚步,对待楼观云的态度突然变得冷淡了起来:

”二少爷请。“

仍然恭敬,只是没有了往日的人情味。

楼观云穿过前院,穿过中厅,直到老太爷居住的后院前,才见到了那个人。

楼家大少,楼观天。

原本的楼家,是楼二爷的天下,可是在楼二爷离开的这几年,楼大爷励精图治,终于夺得楼老太爷的赏识。现如今,楼大少已经成为了雷打不动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此时楼观云回家,他不得不好好掂量掂量楼观云的意图。

”我没工夫和你争,我回来看老家伙。“

观云走过他身旁的时候微微偏头。

”我不会动你,你也最好不要妨碍我。“

楼二爷走向后院,留下楼大爷站在原地气得浑身发抖。

垂死病中惊坐起的楼老太爷,一听说自己的小儿子回家了,好像年轻了十岁,双眼冒出一辈子也没有冒出的比一吨梯恩梯爆炸更亮的光芒。

有了二爷照顾的老太爷,不光破天荒地从床上坐了起来,还用那根本连装饰作用都起不到的几颗牙,吃了一小碟豆豉鲮鱼的豆豉,就连原本能挤死蚊子的皱纹都略微浅了一些。

阖府欢乐,楼老太爷是一代儒商,跟他做过生意的人没有不夸他的,楼老太爷生病几年,以前生意伙伴们送的礼就没断过。府里的下人们都把老太爷当爹,不为别的,就因为老太爷对他们真地够意思,只要是楼家的人,家里没有受穷吃不起肉的。

楼老太爷有一句口头禅:

对大家都有好处的,才是生意。

这句话被大书法家王希知用正楷写在一张宣纸上,裱在楼老太爷的小院书房里。虽然这里还有皇上亲笔为他题的字,宰相为他画的画,甚至还有院长的题字。但是这短短的一句话始终在这些人的笔迹中占据了绝对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