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ator没有能够挑战联合舰队的武力的话。

齐格一边向s驾驶员下令,一边调动着部队开始战斗。

景嘉静静的坐在靠窗的椅子上,,眼光不时从街道上来往的人群中扫过。

因此,当克鲁泽对他说队里要来几个红衣新兵的时候,米基尔自告奋勇的承担了新兵迎接和队内“新兵注意事项”的教育工作,甚至还特地跑到军校去和他们几个打个招呼,因为米基尔看得出队长对他们几个的重视,不仅因为他们是资质上乘的新兵,还因为他们身后的背景,所谓的“**”。

“战争一旦开始,除了胜利我们别无选择,战败的结果我们都可以预见到。”

但他自己,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天之骄子――因为ator的存在。

没有人喜欢被少数人凌驾的感觉,因为无法在立法和舆论层面禁止ator参赛,之后不久夏季奥运会就被宣布取消,而各个比赛项目则转移到以很多“非ator运动联合会”的名义展开的联赛当中,人们依然热烈的关注着这种被肢解的“奥运会”,依然有大量的运动员参加、依然有广告商和大企业的参与……唯独,没有ator。

早在7o年12月初,为了争取赤道联合这个夹在东亚共和国和卡潘塔利亚基地之间的中立国继续保持中立,以作为缓冲地带迟滞联合军从东亚方面的进攻,pLanT派出秘密代表团开赴雅加达,与东亚共和国的外交人员展开反复争夺。一开始,赤道联合政府还躲在一边待价而沽,等着双方拿出更优惠的条款,但12月18日,耗尽耐心的东亚共和国向赤道联合下达最后通牒,要求在1o天内给出明确答复。

穆一本正经的通报,看也不看脸被噎得紫红、忍不住剧烈咳嗽起来的伊丽莎白,这也是他特地和伊丽莎白这个基地a战斗管制室主任联系的原因,只是登记军籍号表示返回的话任何一个管制室通讯员都可以做。

ZaFT舰队直到联合军兵临L5仍然还在混乱当中。

“我明天就去加利福尼亚大学附属医院预约。”

artius,3月――航空工程学、造船工程学

兽蹄前部,“Lohengrin”“罗安格林”阳电子破城炮x2

一度,罗德尼亚面临关闭的危险,惨淡到连打扫卫生都要研究员们自己动手的境地。而拯救了这一切的,不是哪一位慷慨的出资人,而是54年骤然爆的、席卷全世界带走了至少25亿生命的s2流感,这次恐怖性的灭绝事件不仅导致地球上社会舆论对ator和基因调整的态度急剧转向、大批ator被虐杀或赶出地球,还给罗德尼亚带来的巨额的资金以及更为重要的,优秀而且充足的“素材”。

作为65届席毕业生,蕾娜在哪支部队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待遇,但是,出身富豪家族的蕾娜并不是为了待遇来到军队的。

说起来,蕾娜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就打定主意要进入宇宙部队,也许只是晚上那个看星星的时候的突奇想,也许是父母家族从事宇宙贸易的潜移默化,又或者是自己被宇宙的幽暗和深邃迷失了眼睛,总之,在6o年,蕾娜走进了这座联邦宇宙军的摇篮,5年后毕业进入“世界树”基地担任见习少尉,但很快,蕾娜就申请了返回军校,虽然当时中尉的授衔文书已经在路上了。

“也许是过于长久的和平……”

蕾娜想着,自己真的接受不了这样的军队,悠闲、散漫,每个人都像是把这里当作游乐场,甚至有人来到部队的原因竟然是“现在没有战争”。

67年,蕾娜回到了学院,打算在这里培养出一些合格的“军人”。

之后虽然每一年都会失望,但每一年都还会等下去,一直到现在,蕾娜也没有改变的想法,虽然2月5日的哥白尼惨案很是轰动,包括蕾娜在内的很多人都感受到潜流的汹涌,但也没怎么在意,毕竟――

“联邦军不会输。”

蕾娜坚信这一点,然后,是2月14日。

蕾娜直接拒绝了军队的征召,但没等反应过来,2月22日,“世界树”大屠杀就生了。

“战争真的来了”

蕾娜开始潜心研究ZaFT军逆转战局的革新兵器,s,7月,在联合军“g”计划展开的时候提交了“s作战预想与战术细则推断计划书”,12月受命组建s实验部队。

联合军最早的s部队是由战斗用调整者组成的特勤部队,编号1到12,除了从不上战场的第1、第3特勤部队以外,现在只剩下第12部队呆在托勒密担任守门犬。

对,就是守门犬,联合军把所有还能用的战斗用调整者全塞进了这支部队,等待着有朝一日ZaFT进攻的时候就把他们推上战场充当炮灰。

因此,蕾娜的s试验部队编号从13开始,虽然蕾娜本人不喜欢这个不祥的号码,但在各兵种编制完备、战术体系已经定型的现在,新建的s部队确实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像ad时代刚走上战场的战车一样,虽然作用显著却无法在体系内立足,在ad2o世纪3o年代辉煌一时的纳粹军事帝国用闪电战将战车的战术性能挥到极致以前,所谓战车不过是伴随步兵进攻的铁罐头而已,直到被纳粹德国铁甲洪流冲垮的时候,无数军事专家才猛然意识到战车并不是移动炮台兼机械重步兵,横扫一切的重骑兵集群才是它最佳的写照。

现在,虽然联合军上下在ZaFT的s部队手上吃尽苦头,虽然Jo-a那帮年迈守旧的官老爷们也承认了s的战术价值,但对于s部队的具体位置仍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复,这让正在编写s战术操典的蕾娜有些无奈。

都什么时候了还这么官僚?

在对于s部队是像ZaFT那样作为独立部队乃至主力部队使用还是拆散配合现有战车、战斗机部队进行作战,总部的高级军官们一直争论不休,尤其是屡战屡败但傲气依然不减的坦克兵们。

可以预期,6地将会是联合军s部队的主战场,空战还是以战斗机为主,而水战s不会在已经被ZaFT的水战s打得完全没有脾气的海军那里受到多少阻碍,至于宇宙,那还是很久远的事,再说宇宙广阔的战场也意味着s部队肯定会被拆散使用,宇宙军也不会对这种“对s截击战用兵器”有多大意见。

只有6军的同志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骄傲,依然坚持将s配属给战车部队作为对s战用兵器使用,而在蕾娜看来,这无异于把s和战车一起送给ZaFT当靶子,正确的战术配置应该是将战车部队配属给相当规模的s独立部队作为火力支援和战场辅助之用,面对ZaFT的s集群,只有同样集群化的联合军s部队才能抗衡。

只要击败了ZaFT的s部队,这场战争就算胜利了,说到底,人力匮乏的pLanT只是依靠s的优势作战而已,打掉了这个优势,他们只能走向最后的战败,胜利必将属于光荣的联邦和联合。

7o年12月,除了os部分还没有最后完成以外,联合军s开已经进入尾声,同时,Jo-a授权蕾娜伊梅里亚少校正式开始组建s试验部队,地点选在了巴拿马基地,量产s的开也在这里进行。

71年1月5日。

“战争已经打了一年了。”

蕾娜看着眼前从联合军各兵种抽调的58名预备驾驶员,第13独立部队的成员们。

“联合军步步败退,因为低估了调整者的狠毒,和s的战力……但现在!”

“我们已经不再轻敌,不再因为没有可以对抗s的兵器而无奈,作为联合军第一支s部队,我们将担负起联合军重振的使命,用调整者自傲的s起联合军走向胜利的反击!”

71年3月2日,第一批联合制s,gaT-o1strikedagger走下生产线。

说起来这个名字还是引起了一番争议,作为开代号的dagger倒也算了,strike可是在ZaFT手中展露出狰狞的战力,11台ginn、14台oebius、13艘战舰,联合军开的最新锐s在敌人的手中将设计中的高战力挥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对战舰作战时连续使用strikerpack系统进行的长时间不间断炮击,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扭转战局,将已经在联合军舰队炮击下节节败退的ZaFT部队从失败中拯救出来,最终将整整58艘战舰组成的联合军大舰队彻底毁灭。

gaT-x1o5strike,以这台s为代表的5台g的战斗力在2月11日的会战中初露狰狞,29台ginn、98台oebius、19艘战舰,联合军用自己数千官兵的尸骨铸就了gunda这个战略兵器用s的英名,联合军s部队的定位也迅明确下来。

对s战用机动兵器。

联合军s的主要作战对手将是ZaFT乃至任何敌军的s,以小队配合和协同攻击战术为核心,凭借数量优势压制乃至消灭敌军s,因此量产性、操作性将是联合军s的主要特征,除了部分精英部队以外,联合军s部队将数量和战术配合作为作战训练的核心,“多对一”将是联合军s部队的主要战斗方式。

就是用一群看上去像s的物件打倒ZaFT的s。

蕾娜理解Jo-a的战略,毕竟在个人能力、机体性能上和ZaFT比拼是不划算的,同样一台s在联合军驾驶员的手中很可能连在调整者手中挥的战力的一半都没有,虽然联合军也有战斗用调整者、也有强化人组成的部队,他们的战斗力不逊色于任何ZaFT的s驾驶员,但那毕竟不是联合军的主流,说到底,联合军是一般自然人组成的部队,一切战略和战术考量都必须以此为前提。

3月3日,第13独立部队开始s战术训练,每天都有新人加入进来,每天都有战术测试垫底的旧人被踢出部队,他们被编组为预备s部队,作为以后s部队扩大时的预备兵源,其中战术测试优秀者同样可以回到第13部队。

3月16日,第一台联合中端s,gaT-o1a1dagger走下生产线。

与简易量产型的strikedagger这种低端s不同,dagger才是联合军gaT计划量产型s的真正成果,当然,制造成本高出5o%,操作性上也不像strikedagger那么简单,这种s是作为联合军精英部队的配属s使用的。

3月28日开始,包括蕾娜自己在内的16名驾驶员开始使用dagger进行作战训练,16人分为4组,除了直属蕾娜的第1小队以外,其他三个小队由在训练中脱颖而出的三个驾驶员担任,第2小队爱德华?哈德森,第3小队摩根?雪佛兰,第4小队让?凯利。

爱德华?哈德森,43年生于南美联合,64年加入南美空军,7o年开战时为南美空军少尉飞行员,这位技战能力出色的飞行员因为完全没有“战术配合意识”而被认为没有指挥才能,在参军6年后仍然只是一个普通的飞行员。

7o年2月19日,大西洋联邦入侵南美联合,这场奇怪的战争在2月26日就结束了,而爱德华本人则从南美空军飞行员变成了联合军南美战区驻屯军飞行员,唯一的区别是从少尉升任中尉,因为很多不愿意给大西洋联邦卖命的南美飞行员选择了逃亡和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