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杂志我也看过,这本杂志主要是针对高中生和大学生的,他们所欣赏的文章和高考阅卷老师喜欢的文章是不一样的,这一点你们一定一定要记清楚”絮絮叨叨地又叮嘱了好半天,王伟才布置下作文题目,让学生们开始写作。

“《萌芽》你都没有看过?那韩涵知道不?《三重门》听说过没有?都不知道?”看到同桌连连摇头,陈倩有点没脾气了,“那新概念作文大赛总该知道吧?新概念作文大赛就是《萌芽》杂志社主办的。”

“怪不得宋朝老是被周边国家欺负,要是宋朝能多些陈尧咨、章衡这样文武双全的官员,大概就不一样了吧?欧阳修这件事儿看来是做得差了。”这篇文章给这些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他们懵懂的意识到,看问题的角度并非只有一个。

“暑假的时候无聊,到处找了些书看,我家有亲戚在文化局,他那儿书挺多的。”陈俞安找了个理由。

“还行吧,算是发挥出自己水平了。”周明章含糊地说道,这次还真是自己的真实水平,一点儿水分都没有。

可能是翻找资料多花了点时间,过了十分钟方雅雪才抱着几本厚厚的书回到办公室,这时候办公室里的其他老师也围了过来,老师一天的工作也是很无聊的,这事儿听着挺有意思的,他们也想凑凑热闹。

考试对学生来说是一件辛苦的事儿,对老师来说更是如此,他们不禁要监考,还有及时批改试卷,陈俞安的语文老师王伟刚结束了一轮监考,趁着第二门暂时不用他去,就赶紧拿过试卷批改起来。

“哎呀,完了完了,我暑假连一页书都没翻,这次考试回去肯定要被我爸打啊。”周明章的同桌纪明打着声音喊道,眼睛里却是一点儿慌张都没有,他这个暑假可是早就开始预习高中的内容了,摸底考试简直就是送上门来的大礼。

这个问题暂且不着急,先慢慢熟悉这个时代,然后看看能从记忆中挖出什么好机会吧,一年的时间绝对够用了,想着想着,陈俞安就这样慢慢睡着了。

“还好吧,听说今年高考他班上考得不错。”陈俞安附和道,心里却是有些小郁闷,如果真的和班主任拉上关系,以后自己的日子怕是有些不好过了。

一直提到中午十一点多,该回去吃饭的时候,陈俞安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回到家里吃完午饭,稍微午睡了会儿,下去一点多就又匆匆赶往学校。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街边的商店里传来了屠洪刚的歌声,这两年正是他最火的时候,这首《精忠报国》也入选了1999年的十大金曲。

含糊的声音借着特殊设备清晰地传到他们的耳朵里,常青青一时没忍住眼泪又流了下来。

起初,他想着寻找一些已经成名的年轻作家约稿,比如苏桐,但是读者反映苏桐所描写的生活还是距离他们太远了;于是赵天昌改而寻求中学语文老师推荐学生作文,但语文老师推荐的学生文章,学生也根本不看。

经历了几次失败之后,他对《萌芽》杂志进行了改版,将读者群重新定位在“大、中学生”,即以大学生为主,向下辐射到高中生,向上辐射到工作一两年的青年读者。

改版后的《萌芽》更贴近生活、贴近校园和青年学生,既是一本青年文学刊物又是一种青年文学修养性读物,吸引了众多青年学生的注意。

随后,他做出了一次成功的策划,赵天昌决定举办一个不一样的作文比赛,一方面是挖掘稿源和文坛青年作家,另一方面也想借此吸引读者,让年轻人注意及阅读这份杂志,使到《萌芽》能够跳出市场困境。

他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主旨定为“新思维”“新表达”和“真体验”,区别于传统的较为呆板的学校作文教育。

“新概念作文大赛”大获成功,第一届就吸引了四千多人参加,第二届参加人数更是突破了一万,连带着杂志的销量也是水涨船高,虽然暂时还比不上八十年代的黄金时代,可如果继续保持这个增长速度,超过三十四万的记录也是迟早的事情。

而《萌芽》官方网站也是在赵天昌的主导下搭建的,为得是能给编辑、读者和作者提供一个更便利的交流平台,现在网站虽然才刚刚成立半年时间,可在青少年之中已经是颇具影响力,许多作者都改变了邮寄稿件的习惯,采取了更便利的邮件投递。

早上八点半,付星准时走进办公室,一边打开电脑一边和同组的编辑们闲聊,“再有一个多月‘新概念作文大赛’初赛就截止了,你们有没有遇到不错的作者?”

“有个叫张月然的小姑娘文章不错,我已经给主编推荐上去了,主编也很欣赏,复赛肯定有她一个。”同事回道。

新概念作文大赛分为初赛和复赛,初赛到十一月截止,这一阶段参赛选手们只需要在稿件上注明参赛就可以了,然后编辑部通过筛选,选出四百名优胜者进入复赛,报销硬座火车票,让他们来魔都现场进行写作。

因为刚开始举办,大家都没什么经验,还闹出了一些笑话,去年韩寒就没有接到复赛通知书,错过了复赛。

杂志社得知具体情况后,决定给韩寒一次补赛的机会,重新给他单独设立考场,重新命题,为了公平起见,作文题只好临场现出。

主编李其刚就用考场的现有条件,拿来一个玻璃杯,把一张纸揉成一团,塞进有水的杯子里,只说了一句话“就这个题目,你写吧。”

在短短一个多小时后,纸团沉到杯底,《杯中窥人》浮出水面,成就了一段佳话。

闲聊几句,付星打开邮箱,开始认真地审核投稿,很快一个熟悉的名字出现在屏幕上,“咦,陈俞安又投稿了?《八零后真是‘垮掉的一代’么?》,这题目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