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俩要的东西数量较大,营业员把提货单交给她们,让去仓库直接领。

还有几个看来是坐地户,对黑市相当熟悉,看到生面孔就上来询问,又买又卖,好像后来的倒爷,这让悠悠眼前一亮。

“开在家里是好,可上级要求必须两间房。”三舅舅为难地说。

姥姥看着花布,高兴的说:“那可太好了,俺正发愁咋织出让她兄妹几个都能穿的布。”

“对,以后咱娘俩就是家里的财神。”

“你姥爷教会了我许多东西,不只是读书认字,持家理财,还有社交礼仪,带我出席各种场合,去过好多的地方,姥姥可是涨了大见识。别看咱现在穷,姥姥以前可是享过一村子人都没享过的福。”

听到悠悠的喊声,姥姥直起腰,用手捶了几下,抬头看看了太阳。“可不咋地,日头到正南了,是该回家了。”

“鲁省是香附主产地,主要分布在黄河冲积区域,又称东香附,品质较好。春、夏、秋三季均可采,一般在春秋季采挖,洗净泥土,晒至八成干,用火燎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也可用火燎后直节晒干。七十年代的价格在07元左右,后世因除草剂的大量应用,野生香附几乎灭绝,医用香附大多来源于人工种植。品质好的野生香附卖到千元的高价还经常断货。”

“姥姥说猪吃草,我和哥哥都去给猪割草吃。”

正月十八村里的小学开学,十七上午妈妈和另外两名老师就到学校做准备。

可是,据悠悠穿过来的半个月的观察,这个时代的物价尽管低,可是各种物资处于极度缺乏的状态。别说大宗的物资了,就是零星的也很艰难。何况自己还是个5岁小不点,基本上没有自主权。

悠悠跑到生产堤上往北看,一眼就望到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宽阔的黄河蜿蜒而来,犹如一条巨龙。实在是太壮观了,激动的悠悠跳了起来。

“桂花婆家给蒸的花糕大,让孩子们尝尝,吃个稀罕。”

缺乏娱乐项目的村民白天聚在大街上,聊天打屁侃大山,把村里的新老稀罕事都翻出来拉呱。

各家的火把大小不一,燃烧的时间长短不同,快烧完的几个放在一起,就形成个小火堆,人们围着火堆取暖,最远的火堆离村子有一里地(半公里)。

一群孩子趴在玻璃柜台前,挤着看里面用托盘装着的水果硬糖,偶尔有个买的,一毛钱12颗糖块,要就买五分钱的,再少了没法卖。

人群外面摆着几个小摊子,有吹糖人的,捏面人的,还有卖烟火(烟花)的,卖杂货的货郎担。

两月两,长一长,杏花、海棠。

“吃俺一斗谷子二斗米。”

庄稼人平时出门交往的机会不多,过年该走的亲戚必须走一遍,不走就是断亲了。人们通过走亲戚挎得馍篮子,也能大概了解这家人的家庭状况和大致的品行。

“都饿了吧,赶紧过来吃几个垫垫。”

“姥姥,我错了,以后不爬锅台了,我只帮你烧锅。”悠悠满口的保证。

即便是动乱期间,有舅姥爷这个国家功臣挺着,加上村子是地处偏远的黄河滩区,村里受到的影响不大。好的年景一个工值达到了5毛钱,大多数村民的生活都能吃饱穿暖,舅姥爷的威信也与日俱增。

新客带来的礼物,二奶奶依照这里的规矩,只留了十个个馒头和花糕鼻子、一封果子,其余的都给压了回去,其余的一样没留。

“景芝白干酒、大金钟烟,到底是支书家,要面!”

爸妈一人才吃了一个,看的出来是舍不得吃了,姥姥拿了个花糕鼻子掰开递给了他俩。

刚吃完中午饭,在西屋住的韩德福一家就来串门。

经过反复的认证,悠悠终于接受了现状,在仓储园区自己的豪华办公室内,看了下商城的中控智脑,发现各种交易仍在进行。

看看哥哥空着的手,他拿出两个塞到昊昊手里:“哥哥,咱两分,一人两个。”

因残疾行动不便,大学期间悠悠在网上申办了个店铺,出售自己的手工品和承接订制,丰厚的收入保障了悠悠富足的生活。

爱国舅舅连着拉了好几天的氨水,把村里的五百多亩小麦都追了一遍肥。参加追肥的村民带着口罩还嫌熏得慌,嘴上虽然没说什么,可都提着心。

悠悠跟着姥姥去公社参加培训,其实就是熟悉代销点的业务和流程。智脑关于这方面的资料,还真没有过多的记载。

跟着姥姥参加了一天的培训,悠悠弄明白了村级代销点的业务。代销货物由供销社根据服务人数按比例统一配给,代收的农产品按国家统一定价,收购起来后交到供销社。

在经营中要做到:端满,称平,尺码足,童叟无欺百姓相信。一定要按照国家的统一价格销售,进出货物之间一般有10-15%的利润。

大队的代销店盈利归国家,代销员每月有十元的补贴,同时村里一天给记十个工分。村级的代销点经营范围小,营业额也少,为了方便起见,国家规定村级代销点自负盈亏,收入归代销员,同时代销员没有任何报酬。

中午歇息的时候,悠悠缠着姥姥又去了趟公社的邮局,买了两版不同的邮票。并在回来的路上给姥姥谈及集邮知识,姥姥也被引发出兴趣。

“悠悠,你这是从智脑上看到的吧,姥姥没事了也去看看。”

“姥姥,我可不用看,智脑里有的我都知道。您又忘了,它都是我的。”悠悠臭屁的吹牛,可姥姥楞是被她忽悠住了。

姥姥以后进货都会拐到邮局,看到来了新邮票就会买上一版。

这时虽然已经有了集邮爱好者,邮局的同志还是感到稀奇,没见过年纪大的妇女集邮爱好者,不过来了新邮票,就会给姥姥留着。他们就是去县邮局,碰到新来的邮票,也会给姥姥捎上一版,这让悠悠买到了许多难得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

悠悠的里一个收获就是,终于买了个闹钟。理由就是姥姥开代销点,必须有个固定的时间。

其实,村级的代销点,时间早些晚点也没啥。供销社的领导都说了,能按时最好,特殊情况可以自由把握。要是资金不充裕,没必要配备闹钟。

笑话,悠悠最不缺的就是资金了,唯一缺的就是机会。如今有了合适的理由,当然得买了。不光得买,而且是一次买了两个,代销点一个,爸爸的卫生室一个。

本来想着有了闹钟,省得别人问自己时间了。哪里知道结果正好相反,有了对照,村里人更加的逗悠悠,看见她就问:“悠悠,几点了?”

得到她的回答,就赶紧跑进屋里和闹钟对照,接下来就是惊讶声:“哎呀,真准,一分也不差。”

悠悠每次都翻白眼,咋能一分不差,就你们走过去的时间,也不止一分钟。

不过,每次有人问,悠悠都乐呵呵的回答,听到人们夸奖,也配合的表现出沾沾自喜的表情。

这个年代的农村,本来就缺少娱乐活动,能让大伙有个乐子,开心的笑上一次,悠悠还是非常乐意配合的。

姥姥白天培训,晚上和妈妈俩人忙着络棉线。把线拐子撑在左边“风筝子”上,右边搅线蹲的铁轴上平穿着一个络子,把线头搭在络子上,左手捋线,右手搅动络子,线一圈圈缠到络子上。

迪迪每天看到悠悠回来就缠上来,满脸的委屈眼泪八叉的,不过接过姐姐递给的零食,立马又笑了。姥姥看见就羞他:“又哭又笑,小猫撒尿。”

自从姥姥知道了悠悠的秘密,悠悠给迪迪东西又多了个帮手。各种营养品把弟弟喂得壮壮实实,面红齿白的萌呆了,村里人见了都夸他像个银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