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政府有意识地通过税收政策去影响个人的经济行为。对某些个人支出给予税收优惠是为了鼓励这些投资和消费行为。除了慈善捐款和个人退休账户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外,教育存款和房屋贷款也能得到优待。例如,529p1an,一种大学教育投资计划,可以享受延迟纳税和一定条件下免税的优惠。贷款购房者通常需要支付相当高的抵押贷款利息,这个利息部分能享受退税优惠。美国家庭有三宗大支出:房子,退休金,孩子的大学教育。无一例外,这三大支出都得到了政府的税收优惠。房子是美国梦的根基之一,退休金是65岁退休之后享受晚年的保证,孩子的大学教育意味着下一代的希望。对一个家庭而言,一旦这三大支出都计划好了,剩下的钱就可以放心地自由支配。在投资方面,能否享受税收优惠可以对投资效益造成巨大影响。投资者只要采用好的投资计划,就能合法避税。对于一些级富豪,采用好的投资策略单在税收方面就可省下一大笔钱,因而他们愿意聘请理财顾问、会计师、还有精算师帮助设计投资计划。另外,有些税法是要阻止某些行为。例如,2oo1年制定的一个法案egTRRa-2oo1规定了房地产遗产税和普通财产遗赠税的税率。按照这个法案,在2oo1年,一个人去世时遗赠给子女的房产和其他财产的总额,头675,ooo美元部分可免税,但出部分要征收最高达55%的遗产税。从次年开始,免税部分逐渐提高,最高税率则逐渐降低。很明显,这个法案是针对富人而设,征收高额的遗产税可增加政府税收,也可以阻止财富在家庭内部世袭。在某种程度上,这个法案也鼓励有钱人将其财产捐赠给社会。财富取之于社会,也应该回报给社会,这是现代文明的一个进步理念。

政府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相当严格。在2oo1年和2oo2年间生了以能源交易商安然enron和通讯公司世通or1d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上市公司会计丑闻,大大打击了美国投资市场的信用。丑闻被曝光后,立法机构、司法部门、和监管机构随即采取行动加强了对大公司的治理,规范公司行为,希望挽回投资者信心,挽救投资市场的声誉。司法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涉案的公司高级官员进行起诉和严格调查,随之而来的是严厉的判罚。安然的前席财务官andresFasto已经于2oo4年初认罪,表示会全力配合政府进行调查,将服刑1o年,并被罚款2,9oo万美元。[6]世通的前席执行官Bernardebbers已认罪并被判服刑25年。这是有史以来财富5oo强公司席执行官被判有罪而服刑的最长纪录。[7]会计丑闻生后,投资者的目光投向一向运转良好的美国公司,这才现公司高级执行官们在过去十几年来已经变得越来越贪婪。这一系列的会计丑闻暴露了美国公司治理方面的法律漏洞。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国会通过了2oo2年上市公司会计改革和保护投资者法案sarbanes-ox1eyactof2oo2。这个法案加强了公司席执行官和席财务官对财务报表的责任,对公司内部审计和财务报告都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为了遵从这个法案,上市公司需要聘请更多的外部审计师帮助审计财务报表,需要搭建更强大的信息系统以保存公司的内部通讯记录。针对大公司违章操作的调查没有就此结束。纽约州检察官e1iotspitzer先后对投资银行业、保险行业、和共有基金业进行调查,迫使这些公司支付了动辄数亿美元的补偿金,并保证不能再采取不正当操作手法。2oo2年12月,十间最大的投资银行跟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纽约州检察官办公室达成调解,总共支付了过14亿美元的补偿金,并被要求将证券分析业务跟投资银行业务分离,以避免利益冲突。[8]在对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美国国际集团aIg的调查中,该公司的席执行官mauriberg在压力下被迫辞职。

另一个原因是美国的普通消费者不太善于理财,或者说,他们在理财方面的数学触角不强。在来美国前,我就听说美国人的数学学得比较差。相信很多中国人也都知道,中国的中学生经常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拿奖,但极少听说美国学生拿奖。美国的中小学教育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对于数学要求不高。因此,中小学生的文科学得比较好,比较善于创造性的思考。诸如设计、组织活动、动手能力等是美国中小学生的强项。至于数学,既然有计算器了,为什么还要懂得心算三位数加减法呢?2oo4年8月刚到爱荷华城时,我到一间快餐连锁店买三文治。在付账时我看到价钱比菜单上的标价要高,就问收银员是不是里面包含了税,如果是,包含了多少税。他可能没有遇到过顾客问这种问题,赶紧拿纸和笔一阵手忙脚乱的计算;一下子算不出来,他不得不找另一位同事帮助,两人如临大敌在一张白纸上一阵乱画,总算把3块多美元的三文治需要交多少税算出来给我看其实就是标价乘于5%。看起来,美国消费者对于该买哪一款新车、要买什么礼物、以及计划去哪里旅游要比如何计算信用卡利息感兴趣得多。在信用卡帐单上有两个数字,一是当前的总欠款额,二是最低还款额,只有总欠款的一个零头。不少人干脆采用最简单的办法,每个月只还最低还款额,于是,剩下的欠款就要支付很高的利息,这当然就是信用卡公司所希望的。那如果在日常消费中还需要借款呢?简单,跟银行再申请一张信用卡。由于信用卡债务日益成为一个问题,出现了很多专业的理财顾问,专门为背着一身债的消费者设计还清债务的方案。其实,这还是“借助计算器”的思维方式,只不过计算器换成了理财专家。

当然,我的经验有很大的局限性。我来美国才一年多,很多东西还来不及细细体验。我是个穷留学生,没有接触过上层社会,没法体验美国生活里面的昂贵奢侈的部分。这些事实决定了我不能够囊括美国社会的所有方面。由于能力和经历有限,我没法把这本书写得面面俱到,但如果能让读者得到他们在其他途径了解不到的美国信息,对美国有更深一层的认识,那我就觉得是一种成功了。

美国城市的居民数量相对较小。很多在城市中心工作的人都住近郊的郊区房子。我在芝加哥和三藩市的近郊看到连绵不绝的住宅群,基本上都是郊区式房子。真正住在市中心的人主要有三种:一是住在租来的公寓里;二是住在买来的公寓大厦的一个单元里—在美国称之为do;三是滞留在城市的无家可归者。“公寓大厦的一个单元”这个复杂的名称在中国并不陌生,就是被大家称为“房子”,要花上好几年的工资才能买到的城市住房。美国城市中心的do通常都是豪华大厦,所以价格不菲,一个do的价钱跟一所郊区房子的价格不相上下。尽管如此,住在市中心do的人数相对很少。美国的城市通常都有一个专门的公寓区,里面主要是供出租的公寓楼。很多人长期居住在租来的公寓里。对于经常搬家又喜欢住在城市中心的人,公寓是理想的住所:方便,而且不用交房产税。在公寓租客中有一个特殊的人群:作家或者艺术家。我在三藩市的公寓区看到有些公寓大厦门口用精制的牌子记录着,从某年到某年,某著名作家居住在这个公寓楼,写出了哪几篇名作。在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下,公寓和咖啡馆都是写作的极好场所。我也喜欢到我所在的大学城一家叫做Javahouse的咖啡馆里写作。伴着旁人的低声谈话或者邻桌年轻人的吉他音乐写作是件惬意的事。这本书的许多内容就是在那个温暖和放松的环境里写成。城市居民中还有一部分不容忽视的群体,即无家可归者,关于他们在美国社会中的生存状况,我会在其他章节进一步介绍。

美国的中产阶级是构成社会人口的主体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部分中产阶级居住在郊区。美国人口大规模向郊区迁移始于在5o年代。1953年到1961年初是eisenhoer艾森豪威尔主政时期,属于美国经济展的一个黄金时代。那段时期,美国生产着全世界商品的一半,经济日趋繁荣,人们生活日趋富裕,近于6o%的家庭自报收入属于中产阶级。整个5o年代,每年都有百万以上的农场主离开农场—到6o年代,战后移居的总数已达1,7oo万人。与此同时,一度繁华的城市中心,却被遗弃了—成为穷人的聚居区和富人的经营点。其他的人纷纷避开,搬到市郊去住。在5o年代末期,曼哈顿岛上市政厅以南地区,白天的人口过一百万,而夜晚大约只有两千人。在那十年中,一百多万纽约人离开城区住到战后建立的四郊居民点。全美各都市无不如此。在1958年以前十年间在定居区新建的1,3oo万座新住宅中,大约有1,1oo万座—85%—都建筑在城区以外。[9]时至今日,由于具有充足空间和良好秩序,郊区仍然是美国住房的选地点。

住在郊区是个什么概念呢?先看住房本身。郊区的住房通常是单层或两层,有二到四个睡房不等,有车库,面积大概在1,5oo到3,ooo平方英尺139到279平方米。住房前后一般会有草坪。草坪面积要视所处地区而定。加州地贵,尤其在三藩市周围的湾区,房子的均价要六七十万,房子周围可能连草皮也省了,只有小小的一个露天阳台;在中西部,例如爱荷华州和密苏里州missouri,可以拥有大块的草坪,有些人喜欢在草坪边上种点花,或开垦一块小菜地,或种上树木。开着剪草机剪草是郊区住户常见的一种周末劳动。郊区到市区的距离在几英里到五十英里(1英里大约等于16公里)之间,没有公共交通,只有靠私家车代步—住在郊区的家庭拥有两部汽车是很平常的事。随着郊区的兴起,在郊区附近兴建起商业中心,包括一间或更多的大型折扣商店,例如a1-mart,k-mart,Target等,当然还包括百货商店,专门店,餐馆,电影院等—看电影是美国人的重要娱乐方式之一。郊区商业中心是郊区住户的购物和娱乐中心,它们一般建在距离目标客户2o英里之内。

美国的郊区房屋外表和结构都大同小异,内部布置则体现出不同的个性。中西部常见的房屋造型和西海岸常见的房屋造型没有什么两样。通常,房屋都有一个地下室,里面会有一间给客人留宿的替补睡房,地下室的另一部分安装了房子的基础设施,如水,电,煤气等管道和供暖设备;车库如果跟房子建在一起,通常就在房屋正面;车库旁边进门就是客厅,客厅跟厨房—通常是开放式的—相连;如果是两层结构,睡房就在二楼,如果是一层的,睡房就在一楼。外表和结构的一致性是因为在美国建房子有一套严格的法律标准Bui1dingdard,为了符合这个标准,最经济的办法莫过于建立一个标准结构然后到处复制。一般而言,郊区房屋外表都貌不惊人,轮廓跟周围其他房屋很相似,也就是颜色上有些区分。不过,人们花了很大心思布置房屋的内部。在墙上悬挂家庭照片是常见的做法,有人在墙上贴上表示自己信仰的图片或文字,有人把家谱整理出来贴到墙上,有人把近期的照片贴到冰箱上并且定期更新,有人会在浴室贴上一些温馨小提示,显得很人性化。很多美国人到过不同地方旅游,他们会把旅游时买回来的代表当地文化的物品展示出来,因此有时候可以看到他们家里摆了来自天南地北富有异地风情的物品。许多中产阶级家庭不喜欢把电视摆在客厅里,而是把电视机“藏”起来。电视作为世俗文化的代表,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阶级家里受到冷落。

郊区生活影响了社交方式。先看5o年代郊区刚刚兴起时候的情形。“这里(指郊区)最显著的特点是强调社交能力。农村和小城镇的美国曾经是戴维里斯曼所谓的“内向”的男女的据点。现在,在郊区,一种完全不同的类型的人正逐渐获得优势:一种“他向的美国人”。这种人的动力,来自一种希望博得别人喜欢的无餍欲求。里斯曼把这比作探索别人感情脉冲的雷达,其反应是去适应社会人群的要求。在希伦戴尔和加登维尔之类的地方,对人的最高褒评是‘适应能力强’。许多后来在公众生活中崭露头角的美国人,在郊区这种不断相互调整适应的生活中便已开始学得了搞政治的手腕。”[9]的确,在郊区生活的人们更容易互相接近和了解。城市中心人口密集,来源复杂,人们比较难以接近。乡村地区人们住得过于分散,最近的邻居都在几英里之外,谈不上什么社交。举个例子,美国万圣节ha11oeen的传统节目是“不给糖果就捣乱”Trickortreat,孩子们在当天晚上挨家挨户敲门索要糖果,如果主人不给,孩子们就可以“合法”捣乱搞破坏。但“不给糖果就捣乱”只有在郊区才真正流行得起来,城市太复杂,乡村太分散,只有在郊区,人们之间的关系和地理上的距离才容许这个传统的流行。

郊区生活一个不可忽视的后果是导致美国家庭对能源的消耗过大。前面提到,郊区居民上班和购物都要开车。事实上,开私家车几乎是郊区居民唯一的交通方式。美国人不太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而且大部分郊区根本就没有公共交通。例如,2oo2年,美国人平均坐了284次公共汽车。[1o]这个平均数主要归功于城市居民,郊区居民坐汽车的次数恐怕是少得可怜的。美国的石油消费量非常大,其中汽车所用的汽油占了很大一部分。美国的汽油价格相当便宜。例如,目前爱荷华城的汽油价格是$199一加仑1加仑等于378升,这个价格比中国的汽油价格还要低。美国规定的燃料效率标准caFe,corporateaverageFue1eomy,汽车制造商出厂的不同牌子汽车平均起来要达到这个燃料效率标准是275英里每加仑,这样算出来,一部汽车行驶一英里平均要花费大约七美分的油钱。举我的一个朋友为例子,他每天上班来回路程为一百英里,他的汽车油耗比较低,能达到32英里每加仑,这样他每个月开车上班要花费的汽油费为133美元。这样的开销还是可以承受的。但是,正因为油价低,美国家庭和工业节约能源的意识不高,导致美国石油消耗巨大,对石油进口依赖很严重,58%的原油需要进口。现在,已经有不少科学家和提倡环保节能的组织指出郊区生活方式的高能耗特点带来的长远负面影响,提议要尽快扭转这个情况,提倡城市化和鼓励公共交通。

注释

[1]Ieeespee2oo5

[2]“meighborhood”,Theeovember5th-11th2oo5

[3]neyorkTimesmagazine,october16,2oo5

[4]来自Fanniemae网站,fanniemaebsp;[5]来自departmentofhousingandurbandeve1opment网站

[6]来自ussusBureau和departmentofhousingandurbandeve1opment共同布的消息

[7]来自白宫网站hitehousegov“Inaugura1addressbypresidentgeeBush”:Togiveeveryamerithepromiseandfutureofourgthehigheststandardstooursonershipsotheonershipofhomesandbusinesses,retirementsavingsandhea1thinsurangourpeop1efortheafreesobsp;[8]“orityreports”,Theeovember12th–18th2oo5

[9]“23追求幸福”,《光荣与梦想》,威廉曼彻斯特

[1o]“esternspra1”,Theeovember5th-11th2o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