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声泪俱下,他已经忘了伤的疼痛,心象刀铰一般,但他没有说话没有说错了,其实他的心里早已悔了,从一踏进家门,看到母亲惊慌的眼神的那一刻。

母亲在一边劝着父亲说着好话。

父亲总是喜欢在家里表演纪律,特别是在他小的时候,这些他和姐姐从心里异常的反感,直到大了以后,他对父亲当时的这个家规也是不予肯定。真正成人后,他们不会不懂得这起码的礼貌,特别是在比较隆重一点的场合,但时,他们对小时的这种表面上的表演压迫式教育,从小根本就没有被内心接受。

母亲后来跟他说,在那三年里,有很多人给母亲提亲,都被母亲断然拒绝,母亲年轻的时候在十里八村是出了名的美人,即使是到了中年也是风韵犹在,但是母亲不为任何名利动心,母亲不愿离开那个和父亲一起生活过的老家,虽然房子破旧,虽然生活艰辛,母亲仍是咬着牙挺了过去,就是为了给死去的父亲的交代。

最后还是爷爷打破沉默,“走,到家里坐。”

这是一部社会上不容忽视的一种群体——再婚家庭里孩子成长描述的作品,充满了太多的辛酸和心灵磨砺,完全是不为人知的另一群体世事生活的揭密。这部作品没有青春偶像剧的浪漫与多情,但却充满了生活中真情的感动与生命的悲壮,不寻常不一般,象是真实影象的放映,读后感觉就象生在自己身边一样。

其实有些事情都是没必要的担心,至少在他家里对于他,他感觉是这样,因为他来到这个家的时候年龄还小,单纯的就象一张白纸,根本没有任何的心眼,他需要的是家庭的温暖而不是猜忌,而且他那时侯也不懂什么是猜忌,更重要的是他承受不起。

他希望父亲能够有什么就对他说什么,这在他大了以后更是这样认为。可是在这种家庭里单方面的情愿往往只会成为奢望,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没有从一开始就从真正意义上很好的沟通。

试想,如果一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单亲的命运,他的父亲或者是母亲再婚,如果对方始终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看待,孩子也不知道父母中有一方不是亲生,一家人之间怎么会有任何的隔阂?问题就出在这里,孩子是半大来的,一些顾虑没有办法不存在,这样的事情有时候也不能全怪大人,孩子的性情也会不一样,怎样能够处理好这种家庭的这方面问题确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总之还是人性上的问题。

这就是再婚家庭里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这种情况的最直接的受害人就是孩子。而孩子则是这种家庭不稳定的最根本因素,这也是大部分再婚家庭生活不幸福的一个极大的原因。

好在他的性情没有过于地被这些问题左右,在没事的时候他就把自己沉浸在书籍里,什么书他都看,只要是能看的书,那时候,平时能借到一本小说是他最高兴的事情,所以他的性情没有因家庭的原因而变的古怪,性格也没有因为这些原因而扭曲,他的心里还算健康地在慢慢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