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北秦朗城蛰伏数年的老将西鸿率军出征,原本还以为施诤言会遭受阻拦,看当前传来的战报,怀城亦入大靖之手,想来如今的北秦境内人心溃散。念及当年战亡在青南城下的安宁,帝梓元心生感慨,也是明白施诤言这些年背负家族和爱人的血仇隐忍至今,怕是一腔热血之下,北秦再无人可拦他的脚步。

“本王虽为他嫡姐,是他唯一的亲人,可这些年我并未教养他长大,为他主婚实之有愧。靖安侯长于至今,卓然俊才,仁德宽厚,我心甚慰。但十四年前他的命,不是本王所救,他三科状元之才,不是本王所教,他沙场御敌之能,不是本王所给。”

韩烨坐下,乖觉地自己倒茶,他看了帝盛天一眼,缓缓开口:“老师,今日时辰不早了,可否打扰老师一日,留我在涪陵山叙旧,明日诤言会安排好离京的一应事宜。”

终归,韩烨只落下这么一句,他垂下眼抱着已渐渐冰冷的茶盅,再也没有言语。

至东宫,帝梓元在马车里候着还不算,帝烬言拉了她一起入宫内挑选弓箭,嚷嚷着让她瞅瞅他的藏宝阁,也送她几件好行头。帝梓元拗不过他,只得耐着性子陪同。

韩烨却改了每日只在梅林休憩的习惯,施府每个旮旯地儿都被他杵着根竹竿跑了个遍儿。

帝梓元拖长的声音,嘴角微勾,“况且好歹算计了我一回,她也当得我一见。”

她长长叹下一口气,眼底浮现连自己都未察觉的释怀。

“我孑然一生,早已出世,韩仲远,你要奈我何做什么?”良久,帝盛天开口,声音叹然,她回转头,“那一年我在苍城见到的你,不是如今这般。”

君玄未答,她抬首望向窗外京城的方向,负于身后的手缓缓握紧,难以抉择。

巧合的是恩科之前,李崇恩正好接了个案子,这案子不大不小,绝对上不了朝堂的台面,可偏偏却因缘际会牵出一些事来。

“九殿下!等一等!”清越的少年声音在御花园门口响起,一个少年朝这边跑来。这少年身着骑装,容貌俊秀,腰别马鞭,英气勃发,让韩云看直了眼。

韩云出宫进学这一日,谨贵妃牵着韩云入华宇殿拜访帝梓元,本想众目睽睽下亲自把韩云交到帝梓元手上,顺便正式拜会这个嚣张得逆了天的摄政王。

“老相爷,龚大人,本王想让二位做这次科举的主考。”帝梓元合上奏折,泯了口茶道。

因着这杯茶,洛铭西略微苍白的脸色都显得红润起来。“帝伯父辞世前把你交给我,这些不算什么。”他如儿时一般,拍拍帝梓元的头。

大靖王朝建朝以来最大的一场胜利和储君的丧礼都是在这场仿佛下不完的大雨中度过。

“是,殿下早已将唐石将军派在十位准宗师身边的人纳为己用,否则上次也不能及时赶到虎啸山救下侯君您。五日前,殿下令我将那七人引上了云景山。”

说好的殿下三日内必回呢?说好的开战前殿下统御三军呢?说好的还他一个平平安安活崩乱跳的太子殿下的呢!

“陛下。”吴赢正在寻莫天,匆匆走上石阶立在他身后。

绝壁后的先锋官吴非见韩烨等人出现,手疾眼快地收回火折子丢在地上猛踩几脚,长舒了一口气。他知晓轻重,当即向韩烨行礼后领着剩下的几个将士追着运粮车而去。

禁宫内知晓莫天将回命丹用在连澜清身上的,只有当朝国师净善道长和内侍官吴赢。

“梓元。”帝梓元显然为军献城一事动了真怒,韩烨听出她话语中的嘲讽淡薄,却难说出一句辩驳的话。

连澜清看向韩烨,朝一旁摆摆手,示意侍卫将李忠架起来面向韩烨。

帝梓元拦住他,抓住他的袖摆的一角,“那也不行,你别忘了军献城内除了北秦铁骑,还有数万手无寸铁的大靖百姓,北秦王如果死在军献城……”无异于让这些无辜的百姓一起陪葬!

得,这是明晃晃的要亲近佳人吖!

帝梓元的目光在施元朗的骨灰盒上逡巡了片刻才收回,她放下布帘,神情微凝。明明可以快马走近路将骨灰送回将府,却偏偏安排重兵绕过半座城的街道,这段回程分明是引韩烨出手的第一步。好在韩烨布下的探子一早便查明施元帅的骨灰早已藏于施府书房密室之中,书房四周的守卫并不算多,如今招摇而过的不过是个假货。等引开桑岩制衡住莫天,连澜清投鼠忌器,韩烨抓住时机夺回施元朗的骨灰离开将府并非不可能之事。

说起来晋南乃帝家属地,自然只有君家有这个能耐从晋南的十万大山里采叶。

这么一想,帝梓元头一抬就准备怒斥韩烨的无耻做派,却撞上了一双沉沉的看不清情绪的眼,她不知怎么,张牙舞爪恶狠狠的话突然就说不出口了。

帝梓元好整以暇地弹弹绣摆,“没事,我在莫天面前折腾了一个时辰他也没认出来。”

“当时大靖有帝盛天和韩子安……”莫天神色一正,就要辩驳。

帝梓元走出书房,踩着积雪停在梅树前,透过满枝梅花,神情渐渐恍惚。

看嘉宁帝如此淡定,赵福也不觉意外。自一年前安宁公主牺牲在青南城的消息被送回京后,西北军情再危急,陛下亦不曾失态;胜利再大,欣喜之情也不会溢于言表。

上书房的门被人推开,帝梓元一身大红曲裾,披着雪白的薄裘立在上书房门前,她朝着里头的韩烨微扬下巴,一双灿若星辉的眸子满是桀骜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