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黛玉因气温陡降,不妨着了些风寒,因自觉是小病,便没当一回事,也不听紫鹃的劝好生休息。因连日来画画未免过劳了神,这几日又引肺部不适,一连几天咳嗽不止。紫鹃见黛玉如此,只得强逼着她躺在床上将养。因黛玉不喜吃药,亦嫌麻烦,坚持不让紫鹃去禀告贾母传太医来,只说过几日就好了。雪雁这几年也懂得一些医理,不用黛玉吩咐,自觉做些药膳来与黛玉调养。而园中姐妹们怕黛玉闷,也时常过来与她说些闲话解闷儿。宝玉更甚,一日来几次,生怕黛玉病中烦闷难熬。

不一时便来了许多人,乌压压挤了一屋子,站的站,坐的坐。贾母喜热闹,见此情景更是欢喜,笑着把方才一席话说与众人听了,众人谁不凑这个趣儿?都欣然应诺。随即开始凑份子。贾母先道:“我出二十两。”薛姨妈笑道:“我随着老太太,也是二十两了。”邢夫人王夫人道:“我们不敢和老太太并肩,自然矮一等,每人十六两罢。”尤氏李纨也笑道:“我们自然又矮一等,每人十二两罢。”贾母忙和李纨道:“你寡妇失业的,哪里还拉你出这个钱,我替你出了罢。”凤姐忙笑道:“老太太别高兴,且算一算帐再揽事。老太太身上已有两份呢,这会子又替大嫂子出十二两,说着高兴,一会子回想又心疼了。过后儿又说‘都是为凤丫头花了钱’,使个巧法子,哄着我拿出三四份子来暗里补上,我还做梦呢。”说的众人都笑。

贾母摇头道:“使不得。既年轻,就该有个年轻姑娘的样子。你们听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致的还了得呢。她们姊妹们虽不敢比那些小姐们,也不要很离了格儿。有现成的东西,为什么不摆?虽然她省事,倘来一个亲戚,看着不像;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该住马圈去了。”说着叫过鸳鸯来,亲吩咐了一回,叫拿了几样东西来摆上,鸳鸯答应着去了。

这刘姥姥,是一位具有非凡公关才能的老太太,其也见证了贾府兴衰荣辱的全过程。刘姥姥无疑是一个绝对的聪明人。她的聪明体现不在于精通治国安邦,也不是擅于吟诗作画,而是懂得审时度势、察言观色和趋利避害。刘姥姥具有在社会底层积累的草根智慧,就如一只在林莽中生存的野生动物一样,它们本能地感觉到哪里有食物,哪里有危险。一旦将它们圈养在动物园里,无食物安全之虞,它们的这种本领便会急剧退化。这也是刘姥姥的生存智慧高于大观园中诸人的根本原因。黛玉很是喜欢这个善良朴实的农村老太太,她的幽默风趣,她的精明强干与她的率直乐观,无不充满寓言色彩,可以说,她办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无不是一篇精彩的寓言故事,富有很强的哲理性。这是后话。

于是先看探春的稿上写道是:

见众人皆静默,为掩尴尬,宝钗微笑对袭人道:“你可听说了你的事?我正要向你道喜呢,想必两位妹妹也是为此事而来的。”袭人笑道:“宝姑娘别笑话我了。我能有什么喜事。”宝钗笑道:“可不是笑话你,我正要告诉你呢,你又忙忙的出去了。”一语未了,只见凤姐打平儿来叫袭人,宝钗笑道:“就是为那事了。”袭人便随平儿一同出了怡红院,往凤姐处去。黛玉见再待着也无趣,便携着湘云出去了,宝钗自是亦跟着出去,临走时还嘱咐晴雯麝月好生看着宝玉。

“明日我带你去个好去处可好?”黛玉道。

此时黛玉、湘云、“三春”、宝钗、袭人等都在这里。那袭人面色凄楚,倒是真正伤心。众人围着宝玉,灌水的灌水,打扇的打扇,手忙脚乱。黛玉见袭人走出门外,知道她是找宝玉的小厮焙茗问话。黛玉早已了然宝玉此次挨打是因一个戏子,名叫蒋玉菡的。此人擅唱小旦,艺名琪官。宝玉曾以玉玦扇坠和袭人所给松花汉巾相赠,蒋玉菡回赠以北静王所赐茜香国女王贡奉的大红汉巾。这蒋玉菡妩媚温柔,很得忠顺王爷之宠,此次不知何故躲藏起来,忠顺王四处找寻不得,大怒,因知宝玉与之交好,便疑到宝玉身上。贾政最是眼里进不得沙子的,听得宝玉竟与一戏子有所瓜葛,甚至得罪了忠顺王府,不由得怒火中烧,很有“恨铁不成钢”的意味。黛玉知这蒋玉菡将来是娶了袭人的,于是心里有了成算。

黛玉微笑问道:“可是梅花上的雪水?”

黛玉摆弄着桌上的茶杯,说道:“才醒没多久。”又道:“紫鹃,你去熬些参汤来罢。”紫鹃答应着出去了。

黛玉神秘一笑:“物以稀为贵。”如今先看销量。若销量果然好。自己还有许多式样呢。

黛玉淡淡说道:“你认为呢?”

宝玉又道:“林妹妹。你先略站一站。我说一句话。”凤姐听了。暧昧地向黛玉一笑:“有人叫你说话呢。”说着便把黛玉往宝玉身边一推。

紫鹃一听,细细琢磨一阵,说道:“姑娘总有一些名句,听起来有些古怪,让人似懂非懂的,不过这意思我也明白,就是不必在意旁人言罢。”黛玉笑道:“紫鹃真是冰雪聪明。”

宝玉听了,喜得直拍膝点头,称赏不已,又赞黛玉无书不知。林黛玉看了一眼宝钗,早已神色平静正在看戏,便道:“安静看戏罢。一时湘云与“三春”姐妹也纷纷夸赞黛玉博学多才,黛玉只淡淡地笑。

宝玉见黛玉脸上有忿忿神色。忙安慰道:“好妹妹。你别生气。下回一定不吃了。”又赌咒誓。黛玉也觉得好笑。又颇为吃惊。自己竟对这样一个小小少年动了情愫么?

看毕两人又回厅内坐下。黛玉对杨柳说道:“你来自苏州。家里又开过绣庄。想必刺绣十分了得。”杨柳谦虚道:“因自小儿就学。还过得去。”黛玉笑笑。说道:“当日我看你不凡。如今让你管理一个绣庄如何?”

“不必多礼。”黛玉将她扶好。紫鹃也走过来道:“你身子还虚者。不必这样。”说罢便出去端来一碗姜汤。对她说道:“这是我们姑娘特意吩咐我们熬地。你先喝下。抵抵寒气。”

黛玉见众人都喜欢这冰品,便知它也合古人口味,因而让紫鹃送了一碟给贾母尝尝鲜儿。又想到王嬷嬷,如今黛玉并没有让王嬷嬷做任何事,一则怜其年老,二则她又是以前黛玉的奶娘,且对自己也十分关心,故黛玉便让一个二等丫鬟春纤在她身旁照料。此刻做出这冰品,黛玉想了想便唤来春纤也给王嬷嬷端去一小碟儿。

说话间。宝玉已是三杯下去。李嬷嬷又上来拦阻。宝玉正在心甜意洽之时。哪肯听话。只撒娇道:“好妈妈。我再吃两钟就不吃了。”李嬷嬷又拿贾政来威胁他。宝玉听了便心中大不自在。慢慢放下酒。垂了头。

黛玉先叫了三碗豆花儿,再问小二店里有什么好点心,小二报上一长串名字,黛玉便点了一份虾饺,探春要了份芝麻软糕,雪雁又叫了一份翡翠烧卖。一时点心上来,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老太太一听说及贾敏。便有些伤感。心下便有八分默许。但只说:“玉儿有这孝心。敏儿也瞑目了。牟尼院香火很旺。善男信女太多且杂。恐不是个好去处。城外不远处有个铁槛寺。是你外祖父和你叔祖父修造地。现今还有香火地亩。且又是家庙。极妥当。便去那里吧。”

趁众人都在,黛玉按照早就想好的套路,从衣袖里拿出一叠银票,站起身来郑重其事地交给贾母,说道:“外祖母,黛玉今次过来,带来父亲交给我的两万两银票,以作黛玉在府上的用度。”

“姑娘。你是怎么了?这可如何是好?姑娘等着。奴婢去喊王嬷嬷来。”雪雁毕竟年幼。看她家小姐怔怔地样子快要被急哭了。以为是病糊涂了。于是便要出去叫人。

今回思病愈之理,必是每日吟唱《离骚》之功。概吟唱之时,音韵铿锵抑扬顿措,引自身气脉流动。便如道家炼气。久之,竟医好了绝症。今先生年近九旬,鹤发童颜,健步如飞,观之若五十许人。每日吟诗唱赋,挥毫品茶,真奇人也。欲问其名,廖怀沙是也。廖怀沙:著名学者,书法家。

{东海龙宫人物}

武功:易筋经

暗器:血莲子

与世荣、侯小月似有说不清楚的微妙关系。

贾蔷——与贾蓉一道,在宝玉之前,曾是凤姐儿的入幕之宾。

宝物:映花琳琅世荣与之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微笑道:“用语太直露了。那‘月桂’‘玉镜’‘冰盘’等,皆是前人咏月习用地词藻。意思虽有,措词却不雅。皆因你被前人的诗作缚住了。把这丢开,再作一,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香菱听了,点点头,默默地走了出去。不多时,惜春过来找黛玉顽,又笑着告诉黛玉说自己来时看见香菱在那沁芳闸边树下,一会坐在山石上出神,一会蹲在地下抠土,呆头呆脑的,很是好笑。黛玉听了也笑,这“呆头呆脑”之评,何其有趣!古往今来,品评佳人,皆是用诸如“聪明伶俐”“兰心蒽质”之类华丽辞藻,却感觉总是平平无奇。

今以“呆”字为香菱定评,何等妩媚之至。

正说着,只见香菱兴冲冲地又跑了来。后头竟还跟着探春、宝钗、宝玉等,均是一脸笑意。原来香菱方才地痴傻模样早被他们都看了去。黛玉拿着香菱的诗细细看来,众人也凑过来一起看,只见作道:

非银非水映窗寒,拭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

香菱自为这妙绝,听见如此说,未免有些扫兴。黛玉却又说道:“你这第二诗已有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烘托,可见你已放开了手脚。只是‘玉盘’‘玉栏’等词仍有陈旧气息,且又有些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一。”

香菱听罢,方重拾信心,更不肯丢开手,便要立即思索起来。因见黛玉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聚精会神,苦思冥想。一时探春隔窗对她笑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都大笑起来。宝钗笑道:“可真成了诗魔了。都是林妹妹引的她。”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她既有心来问我,我岂有不教之理?”宝钗笑了笑,又道:“昨夜这个人便是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听见她又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到这里来。你们看她的样子,本来就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弄成个呆子了。这会子作了一又不好,还要另作。”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性情地。我们成日叹说可惜她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笑道:“你能够像她这般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看了她一眼,不答。

又顽笑了一回,各自散了。

第二日,香菱一大清早便跑来找黛玉,手里拿着诗稿,说是昨夜梦中得的,让黛玉看可好不好。黛玉拿来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黛玉看了笑道:“这很好。除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

香菱听了喜道:“姑娘可是真话?”黛玉笑道:“当然是真话。”

一时李纨带着众姊妹也簇拥着过来,因宝钗告诉她们说香菱梦中作诗说梦话,众人便都过来要她地诗看,看罢皆笑道:“这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社里一定请你了。”香菱听了,更是喜之不尽,又心下不敢信,忙问黛玉宝钗是否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