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杜斌突然问,正胡思乱想的她有些慌乱,忙应道:“是,是,局领导班子集体研究过了。而且,你来昌海市之前,好像俞局长已跟刘市长沟通过了。”

难的时候,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而不是把为人民服务只停留在文件中、口头上。如果我现还有哪个部门扯皮,耽误了抗旱,市委将就地免他的职,然后再处理。”

“这些人,哪个你得罪得起?哪个不是你日后求得着的?”马德良问。

等大家的掌声停息下来,刘玉林对杜斌说:“下面,请杜斌说两句。”

“信不信由你。看着吧,不出一年,就有单位来求你买他们的房子。”马德良不怀好意地笑笑。

昌海市来的人,有一个人杜斌认识。他高高的个子,黑红的脸膛,叫马德良,在昌海市检察院当检察长,是杜斌的中学同学。后来杜斌考上大学,马德良当了兵,两人分别二十多年了。

杜斌很满足自己的写作生活,虽不能暴富,却也不会遭受冻馁之忧。他信奉无欲则刚的原则,所以表的杂文以文笔犀利、文思敏捷而深受读者喜爱。其实,这次被派回家乡当挂职副市长,是受了他文章的影响。省委副书记李明达特别欣赏杜斌的文笔,说他敢讲真话,富有责任感,有思想,再加上儿子李金标时不时地在他面前夸奖杜斌,所以这次省委选派下基层挂职的干部时,主管组织工作的李明达,就向组织部的吴副部长推荐了杜斌。

作家杜斌到昌海市当了挂职副市长。昌海是他的家乡,他有十多年没回去了。

“你再给井得富拨个电话。”杜斌打断他的话,表情淡淡地说。

郭林连忙拨通了手机,讨好地说:“井书记,你还没动身吧?你等着啊,杜市长要跟你通个话。”他把手机递给杜斌,然后恭敬地退后一步,双手垂立,看着他的脸。

“得富,我是杜斌,你别来了,我只是来看看中学的语文老师,没什么事。你不用来了,我看你们乡的旱情挺重,集中精力指挥抗旱吧。”杜斌对着话筒说。

井得富是羊甸子乡的书记,在他的政治生涯里,作为一名从通讯员一直当到书记的基层官员,当然认为接待好市领导比抗旱重要得多,他说:“杜市长,难得你来我们乡指导工作,我这个父母官能不陪吗?要不,我就失礼了呀。我已经出了,很快就到。”

杜斌知道他撒谎,就说:“我说了,这次不是来工作的。你马上调头回去,指挥好抗旱救灾比什么都重要!我谢谢你这份情义,等旱情解除了,我专门去看你。到时候,你不陪我喝酒还不行呢!”

杜斌知道井得富没出,但不能揭穿他的谎言。他知道这就是所谓的“难得糊涂”。

“既然井书记不来了,杜市长就到学校吧,一会儿咱们去饭店用餐。”郭林讨好地说。

“不用了,我看你也在赵老师家吃吧?”杜斌淡淡地说。

下午两点十分,杜斌从赵自忠家赶回办公室,秘书吴宇跟了进来,杜斌让吴宇给俞思卿挂个电话,请他来办公室一趟。吴宇答应一声,回办公室通知俞思卿去了。

杜斌想,教育局的两个改革方案,俞思卿还没跟自己汇报,就直接跟刘玉林汇报了,这不是隔着锅台上炕吗?他这么做究竟是什么意思?是根本就没拿自己当回事?还是想给自己一个下马威?或者,真如外界所传的那样,他和刘玉林的关系非同一般?杜斌虽然一时想不明白,但他还是告诫自己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刚来昌海,就与主管部门的领导把关系弄僵。何况,俞思卿曾经是自己的老师呢!如果弄得太僵,不但会影响工作,还会让外界说闲话,说自己当了副市长,就容不下自己的老师。

就在杜斌出神凝思的时候,俞思卿推开了门,他打着酒嗝走进来,大大咧咧地在杜斌对面坐下,问:“啥事?”

杜斌说:“你让吕秘书送来的改革方案,我看过了。听说教育局班子研究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