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哪里。”6风客气的说,“不知季节前来所为何事?”

另一人道:“最可怜的还是那并州百姓,饱受异族的欺凌,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更有很多人,竟然被匈奴人捉去当奴隶,真是苦不堪言。”

6风进门以后,张飞也在打量着6风。6风是一身游学仕子的装扮,切云高冠,白色儒服,面如琼玉,目若朗星,虽不是十分俊美,却流露出一种英雄气概。

也许别人能,但自己绝对不能。

孙飞被他抱得很紧,很不舒服,不由得呻yin了一声。

h:韩当,字义公;韩遂,字文约;韩浩,字元嗣;郝昭,字伯道;何晏,字平叔;华佗,字元化;华歆,字子鱼;皇甫嵩,字义真;黄盖,字公覆;黄权,字公衡;黄忠,字汉升;霍峻,字仲邈;

一夜没睡好,第二天看着陈琳远去的背影,崔言忽然在心里感到一种莫名的失落。孔章可以去投奔何进,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呢?6风,6风,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难道,我真的要和你一起荡平天下吗?崔言在心里问了自己这样的几个问题。

陈琳走后,崔言便一个人在街上漫无目的的走着。诚然,对于6风的思想,他开始接受了,但是,他却没有胆量去实现,因为这太过骇人了。所以,他在期待,期待老天能给自己一个英明的决断。

忽然,前面的哭泣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居然走进了一条幽静的小巷。他抬头一看,见一个小男孩蹲在墙角哭泣。于是,崔言便上前安慰那孩子,可那小孩依然哭个不停,原来,是三个大孩子一起欺负他,所以他很委屈,遇到这样的事,崔言也感到很无奈。正在这时,只见一个妇人从巷口走来,对那孩子大声训斥道:“王平,你有没有出息,男子汉大丈夫,当持三尺剑而行走天下,惩恶扬善,救万民于水火,扬千秋英名,立万世功业,似你这般哭哭啼啼,成何体统?”

那小孩听到训斥以后,便止住了哭泣,踉踉跄跄的随那妇人走了。

二人走后,崔言不觉大为感慨。那妇人应该是小孩的母亲,如此教子,可堪比孟母三迁。

是啊,大丈夫当持三尺剑闯荡天下,怎能学小儿女之态?大丈夫当立万世功业,想人之不敢想,行人之不敢行,受万人景仰,怎可久居人下?

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人生感义气,功名谁复论?

想到这诗,崔言心中大为畅快,长啸一声奔回了客栈。

再见到6风时,崔言长揖到地,说道:“崔言愿随子城闯荡天下,荡尽人间不平之事,生死相依,不离不弃。”

看到崔言如此行为,6风有些手忙脚乱了,不知如何是好。不过,他也很快反应过来了,赶紧扶起崔言,说道:“季节不必如此多礼,从今日起,我二人便联袂而行,生死相依,不离不弃。”看着崔言眼中闪现的泪花,6风的眼角也湿润了。

之后的几天,二人便经常促膝而谈,直到深夜,且6风还向崔言学习击剑,并和张飞大醉了几次,三人的感情也呈直线上升。不过,二人知道大事未了,所以,几天以后,二人便告别了张飞,南下洛阳。

临走,6风特意嘱咐张飞,最多三月之后定会来请张飞出山,一起到并州抵御匈奴,以建功业,张飞也十分乐意的答应了。不过,崔言对此翻前景却不甚看好,但一看6风如此豪放,心里也就释然了。

二人一路辗转而行,不几日便到了河间县。原本,此去洛阳是不用经过河间县的,但6风考虑到河间县可是有一个三国时的顶级大猛将张郃啊,所以,故意绕个弯儿来到了河间县。崔言对此很是疑惑,但听6风说来拜访一个大将,也就没有多说什么。水伯和6安是下人,自然不会多问。

张郃在河间县也算是有点名气,没费什么劲儿就找到了他的住处。投了拜帖以后,张郃竟亲自迎了出来,仔细的打量了6风之后说:“阁下就是吴郡6风6子城?”

6风很奇怪,自己不是6风难道还有假冒的不曾,于是答道:“不错,区区正是在下。”

但张郃神情却变得激动起来,说道:“昨日拜读先生的两七言诗,郃深感佩服,不期今日竟见到了先生,先生之大才大志,令郃感怀于心。”

6风听到张郃这么一说,看来有门,但还是谦虚道:“拙劣之作,实不堪入目,怎敢称先生,不知君表字为何,君可称呼在下表字子城即可。然风确有去并州抵抗匈奴之意。”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子城之言,让郃铭感五内。郃亦有去并州之意,只是苦无门路。”

6风刚要说话,却听张郃说道:“哎呀,我真是失礼了,几位快入内一叙,怎能让贵客立于门外呢,快请,快请。”说着便领着众人到了大厅。

落座以毕,只听张郃说道:“郃表字俊仪,不知这位兄台如何称呼?”说着便看着崔言。

于是崔言赶紧说道:“在下崔言,字季节,清河东武人,与子诚为友,便结伴游学。”

此时崔言还不出名,张郃只是略微点了一下头,意思已经认识了。接着张郃兴奋的说道:“我昨日刚拜读子城大作,想不到今日便见到子城,此真乃人生一大幸事也。”说完之后,高兴之情还溢于言表。

这时6风才恍然大悟,难怪在门口时张郃会盯着自己仔细看,又会很失礼的在门口和自己聊天,原来是太激动了。哈哈,原来如此,看来张郃还是一个性情中人呐。不过6风也很奇怪,几天前自己作的诗,没有几天的工夫,张郃居然都看到了,看来古代虽没有现代的信息传送工具,但传递信息的度也是蛮快的吗。当然,可能也是因为河间离涿县并不太远,又有文人之间的往来,所以张郃就看到了那两诗。看来,张郃还真和陈寿在《三国志》里写的一样,说他“爱乐儒士”,就是喜欢和儒生士大夫交往。想到此,6风心里便有了底儿。

看到张郃如此高兴,6风解释说:“风本想去洛阳求官,行至河间,闻公有英名,所以前来拜会。”

实际上这话是漏洞百出的,你从涿县去洛阳,根本不用路过河间,现在却从河间绕个儿弯走,分明是别有用心吗。不过张郃却没有想那么多,心里头还正兴奋着呢。

“我也曾听闻子城有此想法,吾亦有此意,如子城不弃,愿与子城同行。”

晕了,一听张郃这么说,6风简直要高兴得跳起来,想不到张郃居然主动的送上门来,真是太好了。不过6风转念一想,不行,那过几天见到赵云怎么办,赵云可是自己的偶像呀,自己还想和赵云结拜呢,过把当大哥的瘾。无奈呀,谁让自己十五岁便到汉末了,三国时的大多数武将都比自己大呀。如果带着张郃上路,那过几天结拜的时候,张郃岂不要当大哥了,不行,不能领着张郃。

想到这里,6风赶紧说道:“难得俊仪有此想法,风三生有幸。可如今朝中局势混乱,风此去前程未卜。俊仪家业在此,若此事不成,恐俊仪多有不便。莫若俊仪在此相候,最多三月时间,若此事可成,吾定会来请俊仪。”

闻听此言,张郃非但没生气,反而很高兴,说道:“不需子城亲来,若大事可济,子城派一信使前来即可,吾必将飞马赶到。”

6风又晕了,想不到张郃这么好说话,三言两语便搞定了。接下来,便谈了一些其他的事。和张郃交谈,自然是兵法谋略行军布阵之事了,对《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熟烂于胸的6风,自然是把张郃忽悠得没脾气,最后还请他和崔言大吃了一顿。而崔言更是疑惑,想不到6风对行军打仗之事也有深刻的见解,不由得对6风钦佩之情又增加了几分。不过他最郁闷的是,6风也太过博闻强记了,6风远在吴郡,怎么就知道在河间县住着张郃这么一个人,自己本就是冀州人,且多年在外游历,自己怎么就没有听说过张郃这个人呢?也许,对于这个迷,崔言永远也不会解开了,因为6风绝对不会告诉他谜底的。

辞别了张郃以后,6风一行人便向常山真定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