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郡6风6子城见过庄主。”

可面对世间的不平事,谁又能无动于衷呢?难道就任由那些小瘪三在社会上猖狂着?

“少爷!少爷!你醒了?你真的醒了?”

g:甘宁,字兴霸;高干,字元才;高览,字元眺;高顺,字延平;关羽,字云长;管宁,字幼安;郭淮,字伯济;郭嘉,字奉孝;国渊,字子尼;顾雍,字元叹;眭固,字子坚;

另一人道:“最可怜的还是那并州百姓,饱受异族的欺凌,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更有很多人,竟然被匈奴人捉去当奴隶,真是苦不堪言。”

“所以,我过几日便去并州,组织当地百姓,抵抗匈奴。虽不能扭转乾坤,但也要尽一分绵力。”

“哎!只怕季节兄你是有去无回。天下大事,非你我所能左右的,我想,此事皇上迟早会知道,朝廷不久就会派人去并州的,到那时我等再去相助御敌亦不迟。”

“孔章兄所言甚是,只是不知谁愿意去那苦寒之地。并州虽贫,但亦我大汉土地;百姓虽愚,但亦我大汉子民,只是希望朝廷不要放弃并州。”

听到二人的谈话,6风也在心里暗暗叹息。皇帝昏庸,朝纲败坏;吏治腐朽,民不聊生;天下失道,乱民四起;国运不振,边患不息。此谁之过也?皇帝也。这一切都源于汉灵帝刘弘这个昏君。中涓猖狂,把持朝政。中涓何以如此猖狂,何以能把持朝政,还不是因为他背后的支持者——汉灵帝。若不是皇帝宠信宦官,宦官怎么能有那么大的胆量去把持朝政,左右百官。天下乱起,实一人之过也。

可中国古代的那些知识分子们,总是鼓吹那些“为尊者讳”“子不言父过”等一些没用的理论。是谁的错误,它就是谁的,掩饰也没有用,天下的百姓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若汉灵帝能亲贤臣,远小人,正朝纲,使吏治清明,国家富强,百姓安居,则匈奴人又怎敢犯边,天下又怎会乱起?所以,在封建社会,天下的乱治皆由皇帝一人而决。可惜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们,把所有的罪名都加在了那些宦官、奸臣身上了,却不去追究是谁让这些宦官奸臣为所欲为的,从而忽视了事物的主要矛盾,所以,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只要中国的封建社会出现昏庸的皇帝,就会出现天下大乱的情况。

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是因为权力的过于集中。权力只集中在一个人的手里,缺少监督和制衡的力量,就会让掌权者无所忌惮,为所欲为,就会出现许多低级幼稚可笑的错误,更会给社会和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

所以,当一个国家权力过于集中时,必须要有足够的监督力量与掌权者抗衡,如此方可长治久安。

似乎6风想的太久了,也太出神了,连旁边座位上的两个人什么时候走的都不知道。等他回过神来,身旁已经人去座空了。

“唉!失去了一次结交的机会。孔章,季节,这两个人是谁呢?”6风在心里念叨着。

吃完饭,6风便回房间看了一会儿书。那时候,纸张尚未普及,绝大部分的书都是竹简,并且是繁体字,没有标点,书写体是隶书,已经和楷体有些相似了。幸好6风在前世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的教材都是用繁体字编写的,所以,他对繁体字并不感到陌生,虽读起来有点困难,但大致意思还是知道的。

那时侯也没有太多的书,无非就是先秦诸子和《诗经》《论语》等,还有一些汉赋作品。6风此次游学出来,自然没有带太多的书,只带了几卷汉赋,文采华丽却没有实际内容。看了不一会儿,6风就困了,便歪在床上打盹儿,等着时间,想着晚上关于宴会的一些事情。

朦胧之中,6风觉得有人在叫他。睁眼一看,是6安,只听6安说道:“少爷,醒醒吧,一会儿就要去张府了。”

“恩。”6风答应着,“天还早呢,着什么急?”看着外面的天色,太阳还没有落山呢,6风不由得心里有些不满。

“少爷,已经申时了,不早了。”看着6风不情愿的样子,6安赶紧解释说。

无奈,在6安的催促下,6风只得起来梳洗。“晚上的宴会,怎么这么早就做准备,真是搞不懂这些古人。”6风心里很是疑惑。不过,猛然间,6风又明白了,“对啊,古代没有照明工具,晚上就靠点蜡烛了,那还得是有钱人家,穷人家基本是太阳一落山就休息了。所以,古人把黄昏就当成晚上的开始了。哎,回到古代,还得适应一阵子。”

梳洗完毕,6风便来到了张府,一到大厅,就见里面坐着几个人,都在谈论着什么,而早晨在客栈遇见的那两个人赫然在列。

一见6风进来,张飞就赶紧迎了出来,拉着6风的手笑着说:“哈哈,子城,你可来晚了,一会儿你可要多喝几杯。”说着拉着6风就向屋里走。

“罪过罪过,贪睡了一会儿,还望兄长见谅。”6风赶紧赔不是。

“来来来,我给大家介绍,各位,这就是吴郡三才之一的6风6子城。”张飞一边向里走,一边介绍着6风,同时,他也把在座的几个人介绍给6风,其中几个都是无名之人,至少6风没听说过,而在客栈遇见的那两个人,那个俊美潇洒的人竟是陈琳,而那个威严庄重的人却叫崔言。

对于崔言,6风也是比较了解的,他也算是三国时的一个名士,也算是大器晚成的一个代表。他二十三岁之前基本上是一个游侠,仗剑行天下,二十三岁以后,居然顿悟,开始学习《论语》《诗经》,四处展转求学,竟成了一个饱学之士。

此时的崔言也就二十左右年纪,最多不会过二十一二,他应该还没有顿悟求学,是个好机会啊。

6风认出了他二人,而他二人似乎也认出了6风,三人都一脸惊奇,想不到这么快又见面了。

见礼以毕,众人便分宾主落座。最让6风郁闷的是,张飞居然让他做席,显然他成了几今天晚上最尊贵的宾客了,这让6风成了众矢之的。

果然,张飞刚敬完酒,陈琳便开始难了。

“久闻子城乃当世才子,师事大儒伯喈先生,与顾元叹、虞仲翔齐名于世,今日饮宴此景,子城可否赋诗一,让我等开开眼界。”陈琳的话音一落,众人边开始附和起来。(蔡邕表字伯喈,又是当世大儒,所以,陈琳才尊称蔡邕为伯喈先生。另:顾雍表字元叹,虞翻表字仲翔。)

一听此言,6风正中下怀,“哈哈,要是干别的,心里还真没底儿,可是吟诗作对儿,这是我的强项呀。后世那么多的诗词名篇,随便拿出一也会让你们研究半天的了。”

想到此,6风便站起身说道:“诗词歌赋,风也略有小成,然风一直以为,寻章摘句,穷经皓,此乃小才也。”

一听此言,众人不禁心中暗想:“好大的口气,此为小才,何为大才?”

这时只听6风接着说道:“大才者,当上承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扬天朝天威,内亲附百姓,使人民安居乐业。”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此乃丞相之职也,何人可为?”

“鸠雀不知鲲鹏,小才不及大才。吾欲修大才以安天下,然于小才之道亦有所见解。近日以来,吾以为乐府诗过于简朴,难以尽述情怀,故试做七言之诗以添诗律。”

众人闻听此话,不禁大惑:“七言诗,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且看你如何作来。”

“前几日匈奴寇边,吾心有所感,吟成几句,今日献丑,还望各位不吝赐教。”

只听6风吟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功臣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吟过半晌,众人都大感新奇,沉默无语,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片刻,崔言道:“想不到七字一句亦可成诗。此诗平仄韵律皆美,更具大气豪放,想不到子城心中亦有此志。”

众人也不禁点头称赞,陈琳也沉默不语,只是微微颔。

“七言诗其实和乐府诗是一样的,不过是七字一句而已,平仄韵律皆可参照乐府诗。”看到众人这样推崇称赞,6风赶紧解释说。

“那日,我还做了一七言诗,如众人不弃,风愿再次献丑吟来。”

6风的话还没说完,只听众人道:“快些吟来,让我等见识见识。”

6风随即大声吟道:“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无定河边埋忠骨,何惜百死铸英魂。”

刚一吟完,崔言便大声赞道:“好!好才情,好魄力,好志向!我敬子城一杯。”说完一饮而尽。6风只好陪了一杯。

众人也是赞不绝口,接着,话题自然就扯到了匈奴寇边一事。这下张飞终于有说话的机会了,对于诗词歌赋,张飞是不懂的,所以,方才真有些讨厌这些文人了,并且,座中有几人似乎是张飞的同类,对此也不甚喜,一谈到边患之事,众人便开始大放厥词,各个言辞激烈,激动异常。但都是指责朝廷失政,官吏腐朽,无一人提出解决的办法。见众人如此,6风不觉得叹了一口气。

闻听6风叹气,崔言便出声询问:“不知子城对此有何高见?”

“我欲前往洛阳拜见老师,并求取功名,北上并州以御匈奴,吾虽一书生,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吾愿为大汉疆土洒尽一腔热血。”

“好呀,好呀,子城与我不谋而合。”崔言拍手说道,“如此,吾愿与子城同路而行,同上并州。”

听到崔言这么一说,6风心中大快,“真丈夫也,豪爽,有性格,我喜欢,呵呵。”所以,6风赶紧说:“太好了,不想今日竟得一知己,乃风之幸也,当浮一大白。”于是,6风端起一碗酒一饮而尽。

“得子城引为知己,吾亦当浮一大白。”崔言也端起一碗酒干了。

接下来的程序,自然就是拼酒了,你敬我,我敬他,左一杯右一杯的。还好古时候的酒度数不高,虽喝了很多,却只是略微有点醉意。而其他的众人都已经不行了,各个东倒西歪,走路摇摇晃晃,有的干脆爬在几案上睡着了,崔言也醉倒了,惟独张飞还在给众人敬酒。

6风最后陪张飞喝了一杯,便命下人叫过6安,回到了客栈。

一宿无话,第二天一早,刚洗漱完毕,就听6安说崔言来访。6风心里暗暗称奇,一大早,他来干什么?不过也没有多想,就赶紧出去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