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点解释是李选侍企图逼封皇太后妄图影响朝政,这点其实是说的通的,毕竟李选侍作为非皇后的存在,想要名分自保不过水分也是很大的,毕竟这明朝出过皇帝专权,首辅专权,这太后专政实在是没听说过……

明朝中后期,与民争利几乎成了政治上的不正确,万历皇帝要开征商税,根本在文官体制下无法成了税务机关,只好派太监,依赖流氓无赖去收税,结果是把商业税转嫁到了小民百姓身上,然后被大富商们利用,最后商业税都是不了了之,中学课本的五人墓碑记就是反应这事的,如果去掉里面煽情的语句,理性分析一下,大家可能会看出相反的东西

只是……这青山居士又是居住在哪里,真正的名讳是谁啊!

不过这非大神的不看的读者,追求的就是一个名牌效应,其实和盲目追星,为了苹果手机卖肾的小姑娘没有本质区别,这种人最注重外表的卖相,李天才自然也不例外,而这本【政务全书】是刘白羽直接从位面商人系统兑换出来的,现代工艺制造,这外表的卖相自然也不是一般的好!

这也就是所谓的“辽东秀才”,随着辽东战乱,努尔哈赤的大屠杀,往日金贵的读书人成了第一个被屠杀的对象,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造假自然就是死无对证了,于是就出现了各种没有半点辽东口音的“辽东人”到各地的教谕那里补“秀才”,当然,这也是要给教谕们一点小意思的……

而且就像现在有风气败坏的地方,有钱人弄个低保是表示自己和政府里面关系好,有路子一样,孩子们都有一个增生之类的头衔,在明末也证明可自己和官府亲密的关系,这几乎都从潜规则,变成明规则了,可是李天才这个迂腐的老夫子,这也不行!

“老爷,这裹脚成为畸形的那是乡下土鳖啊!扬州瘦马怎么会出那种岔子呢?”杜光九急忙解释道,原来这扬州瘦马还真有类似现在健身馆的功能,塑身,瘦脸,细腰之类都是小儿科,而且这裹脚什么的其实束腰一样,也是美容的一种,只是乡下土鳖乱来一起,把好好的脚都裹成畸形罢了

“这?”杜光九觉得这样太没有技术含量了,对不起自己的专业素质!不过又一想自己已经是人家的奴才了,该说的固然要说,不说是自己不忠,不过拿主意的事还是主家,自己越粗代庖,就算是事情办好了,也是不忠不是?于是点了点头,按照刘白羽的意思制定了计划

“那是,这些劣绅们可黑着呢!我辛辛苦苦的放印子钱,他们要强行入股高息分利,有时候收了欠钱的的“说和钱”还要勾销利息,这还不算黑,最黑的是说话不算话!就说这次吧,我早就说了,今时不同往日,不是水灾就是旱灾,到处都是流民,几十里不见人气都是寻常事,宅子铺子啥的就是低价到手,也未必能卖出去……”

“不亲自来一趟不行啊!实话实说,我这次是来逼债的!杜光九,不杜老爷!换钱吧,一共是两千两银子,我只要现银,不要东西抵债!”

杜光九是个典型的“破靴党”这是当时社会给这类士林无赖的“称号”。破靴党们几乎都是秀才或者监生之类的人物,也算是衣冠中人,可以走动官府,同时又是黑道说的上话,黑白两道都有能量,平日包揽讼事,说合是非,手段百出,没有顾忌,十分无赖。是一种披着读书人外衣的一种高级混混。

刘红宇得到了鼓励,站到高出,对流民们清了清嗓子:

不过就是和小蝶吵一架也得买肉啊,小蝶和儿子都是七八天没占荤腥了!亏自己顶着一个朝廷命官的体面!结果日子过成这个样子。想着想着,吴典史忽然心中悲伤,或许自己也只剩下一点体面了……

“典史老爷,这人数有点少,体格也实在是……我在老爷那里交不了差呀!”

是的,晋商和建奴关系说穿了,不过是买卖关系罢了,晋商之所以和建奴沆瀣一气,还不是为了一个钱字?还不是建奴是人参,东珠,皮毛这些特产的独家供应商?而这些独家货物因为辽东战局,价格还在不断飞速上涨!

关县令表示最有潜力的就是那粉盒里的镜子,他说这东西偶然也有佛郎机人贩来,大镜可价达数百两,他们的小镜子虽然小了点,却比泰西来的镜子清澈透亮得多。要是能有尺寸更大的,价钱好说。至于那“软瓷”--密胺的碗碟,论到质地手感花纹,都没什么出奇的,只是好在轻便不碎上。“软玻璃碗”,也就是塑料饭盒,虽然不碎,但是比起玻璃碗又不如它晶莹剔透。至于塑料雨衣和小刀,在关县令看来不过是些玩物,或许在江南运作得当能卖上个好价,在山东么,就呵呵呵了。

不过刘白羽没想到的是,这大明朝的税收真的比土匪还不如!也不管你土地好坏,直接按照面积收这些苛捐杂税!为什么呢?这也是有原因的,一则是那些好地集中在大地主,大官僚的手里,他们自然不希望和小官僚小地主一视同仁。二则是土地的好坏,甚至多少都在小吏的鱼鳞册里,而这些小吏还是祖传的鱼鳞册里面都是元朝,甚至宋朝的土地情况,你觉得到了明末,这些资料的可信度是多少?

“这……咱能不能不要提鸡粪喂这个,喂那个的事情了,真有点恶心。”想着鸡粪的臭味,关县令又想起自己前天吃的肉了,本来那肉味道还不错,关县令还回味了几次,被刘白羽一提,顿时猪肉的香味化成了鸡粪的臭味,关县令没来由的一阵干呕……

“我说关县令,张天宏大哥一直夸你是个好官,现在看来,你可是名不副实啊,居然连基本的政务都不懂,唉,真是为本县百姓感觉到悲哀,他们眼里的好官,其实连做官的门都没入呢!”

典史是中国古代官制,设于州县,为县令的佐杂官。原本职责是“典文仪出纳”【就是一个类似纠风办外加财政局的官员】。明清两代均有设置典史,掌管缉捕、稽查狱囚,属于未入流九品之下的文职外官,但在县里的县丞、主薄等职位裁并时,其职责由典史兼任。因此典史职务均由吏部铨选,皇帝签批任命,属于未入流品级中难得的“朝廷命官”。

在黄大力现在的心中,王法就是个屁,王法真那么好,自己对明朝忠心耿耿却成了江洋大盗?通缉死囚?只有对自己亲之信之的刘白羽才是自己的天,自己的法!心里想着这些,身体自然大踏步走了过去,拿出自己腰上佩戴的一把亮闪闪的现代精钢短刀,递给八个辽民!

一个人没能力做坏事不代表这人心底好,有能力做坏事不做,这才是真的好人呢,不过自己大哥的威力也未免太夸张了……刘白羽心中默默的想着。

而到了明末,因为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小财政赈济灾民的能力低下的弊端就越发明显了辽民们逃到中原之后,本来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明朝初年,官府拿出可以耕种的土地给予灾民的这套自然不好使了。小财政又拿不出赈济灾民的钱来,辽民们为了求生,自然和当地的居民产生了极大的冲突

四爷这种青皮无赖,最会打赖耍横,还真是不畏生死,黄大力手下几十条人命是有的,不过考虑到老爷要去办户籍,不可节外生枝的现实,黄大力又犹豫起来了:

张天宏说到这里,猛然想起了刘白羽给自己的“传家宝”,咬了咬牙,下了决心:

大家整理一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明朝公务员的具体特点如下1工资低,低到不能维持生活2权力大到基本不受监督【农民们不识字,不会算术的占绝大多数】3升职基本无望,没参加科举你还想升职么?4世袭,工资虽然低,但是这差事是铁饭碗的,因为国家收税的土地证明【鱼鳞册】基本都是小吏们保管的,不世袭,别人接手就只能是一团乱麻!

“而且这【农务全书】还只是第一波,我还有第二波呢,是针对官员的!就叫【政务全书】!”

总而言之,孔圣人的经历和现在的差不多,不过是走的读书路线而不是啥武力粉碎真空之类的玄幻路线罢了而他比一般的主角强得多,没有得到贵族身份,复兴家业就沾沾自喜,而是四处讲学,搞有教无类,试图撼动西周的体制

“方夫子名声一定不错吧!”刘白羽试探着问道

第二天一大早,刘白羽带着黄大力,刘熊两个护卫,骑着一只系统兑换出来的山东大毛驴,这家伙除了冲击速度比不上蒙古马之外,不挑食,耐力好等等优点是完爆蒙古马的,尤其是刘白羽兑换的是未来改良的品种甚至短距离冲刺速度都和蒙古马不相上下,更是神骏不凡,让张天宏也不由的看起来眼热……

刘白羽无法,只好舍弃了全部理论,直接就讲技术,而且简化了,他教了一种简单的办法用一根干燥的木棍捅进堆肥深处,稍停一会取出来的时候棍子是湿润的就说明水分是正好的,否则就要洒水保湿。

这天晚上张田和他老婆又打闹了一场,刘白羽觉得这张田的老婆简直就是他的对头,什么事都和他唱反调,刘白羽不知道的是,这一次还是刘白羽惹出来的,他这次顺手给了张田家几十斤肉,以及雪花糖,雪花盐等等好东西若干,张田本想二老爷吃的高兴了,能顺手把剩下的赏给自己家,可是因为刘白羽的计划失败,导致心情不好,一口没吃,张田夫妇如何敢把这些东西都留下。

刘白羽想起自己来之前,恶补的不需要化工就能得到的天然肥料,南方沿海有鸟粪石这种天然东西,还有传说中的褐煤,不过对于山东来说,这些东西不比化肥更现实,都挺玄幻的

“挺好,挺好,比我想象的好多了。”刘白羽见他也是面色不善,同为男人自然有点同情,应对起来也小心了他的自尊心。

张田所在的张家田庄是一个不知名河畔散落的许多小村落中的最大的一个,当然,没有张天宏家的家丁保护,周围小村落在各路好汉,豪杰的“帮助”下,数量级也由许多变成了几个,而且剩下的最后一个,也为了安全把土地投献给了张天宏,所以这个不知名河畔理论上都是张家的产业了

中国的传统农业就是精工细作,单产高——听着挺不错的,但是在没有普及化肥的情况下,如果不强制休耕,那么肥力会迅速下降,而中国越是王朝后期,人口越多,就越是不能强制休耕,就算土地主们变得目光长远起来,豁出去不要租子,养护地力,有地不让人种会让秀才们喷死你,甚至引起农民暴动,直接把地主家分了……直到三百年一次的大动乱,给土地强制休耕为止当然三百年一次的大动乱原因肯定不止这些,但这无疑是其中原因之一,却是无可辩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