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女见眉形十分古怪,因问:“夫人,这又是什么眉?竟从未见过。”

芸香嗤道:“是主是奴又怎么样?花要谢,人要死,皇帝老子也难违天命。”

孩子也有样学样啃父亲的脸:“才没有呢,繁儿一直很乖的,听娘的话。”小脸蛋微微泛红,不好意思说自己才刚睡醒。

“这树干滚圆,没靠稳当,这才醒的……”她脸上微热,小声辩解,只换来他哈哈大笑。她知道自己嘴上说不过他,忍着脸红,问道:“相爷,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迷迷糊糊不知睡了多久,侍女却始终没有叫她。直到颠簸摇晃的马车突然一停,她头顶撞到车厢壁,这才醒了过来。向车外望去,附近的禁军都已停步,车上的人也纷纷下了车。她问侍女:“怎么回事?”

她闷闷道:“如今可不比当初了,有锦衣玉食高楼华厦。”

边令诚苦道:“一百人也聊胜于无,少尹咱们快走吧。”

王思礼所率前军是哥舒翰营中较为精锐善战的部队,后军则几乎全是新兵,见前军大败,不战自溃,纷纷败逃。黄河北岸的军队见南岸惨状,也跟着后逃。哥舒翰仅与麾下数百骑逃脱,自阳山西面渡过黄河,进入潼关。潼关门外先前挖了三条深沟,都是宽两丈,深一丈,本是准备用来抵御叛军进攻。官军黑夜中溃逃,一片混乱,人马堕入沟中,须臾就将三道深沟填满,后面的人践踏而过。此战出兵十四万,最后逃入潼关的只有八千人。

他笑道:“我当然也没这个本事,所以才落荒而逃,奔回自己老巢去窝着呀。”

“杜乾运?”她皱起眉,“可是左骁卫大将军?”

哨兵问:“少尹,要不要禀报大夫?”

钦差回道:“是西平郡王在潼关城门截获的书信,上书历数安尚书七罪,请诛之,陛下乃从其请。”

菡玉回头奔向营房,正好在街角捡着一件丢弃的破旧玄铁盔甲,大概是路过的士兵临时现破损丢下的。她也不以为意,胡乱套上,赶往城楼。

杨昭凑近她,放低了声音:“玉儿,我欠你大师兄的那份,在你二师兄身上补回来了,你可以不要再生我的气了罢?”

菡玉往前一步挡住明珠:“相爷,明珠所说俱是我所想,并非擅作主张,更不敢顶撞相爷,你莫怪她。”

菡玉回道:“臣旧疾复,回乡求医,回京时路经潼关。封将军临终书遗表一道,托付臣交予陛下。臣不敢有付将军所托,连夜回京,无暇顾及仪容,还望陛下恕罪。”

杨昭道:“朝上小弟自会力争。只是朝中拥护太子者不在少数,届时若横加阻挠,后果未为可知。有贵妃先行规劝,陛下点了头,就好办多了。”

皇帝大喜,连道:“好!好!”当下任命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去把安禄山手中的范阳、平卢等地夺回来,左相韦见素正在场,当即命他制制书以告天下。

“你别紧张,我没要做什么。顺其自然罢了,反正,”她无奈一笑,“这孩子迟早也是留不住的。”

是啊,这么远,隔着二十年的岁月。

他坚持澄清:“我没碰过她。”

菡玉道:“张员外和我一向交好,人也亲善,你去找他,他必然会通融的。”

杨昭道:“我可能要离京一段时日,这边的事就全交给你了。”叫起杨宁:“你跟我去。”

菡玉连忙解释:“是刚才路上碰到……”说了一半,杨昌已推开了门,菡玉只得住口,跟着他一起走入房内。

皇帝沉默片刻,问:“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

菡玉正抬头看着围墙,忽然一指墙头露出的树梢:“来了!”

三人进了都堂内室,韦见素开门见山,将安禄山所求、皇帝急令说了一遍,准备明日觐见时进谏劝诫。“安禄山久有异志,这次又提出此等要求,反意已明。明日我入宫面圣,当极力向陛下陈言,若陛下不听,相爷再继续劝说,以为襄助。不知右相意下如何?”

菡玉嗔怪道:“这就真成捣乱了!你要见我,去我住处找便是,你不是认得的么?怎么闹到这里来?”

大汉一瞪眼,挽起袖子便往少年那边跑去。韦谔喊了一声:“张三哥!”也没喊住他。大汉追着少年,沿池塘跑了一圈,等把少年追到,一根藕也给他吃光了。少年被他揪住,狼吞虎咽把最后一点吞下肚去,嬉笑着冲他摊摊手。

陈希烈笑道:“右相对下属真是体恤入微关怀备至啊,令下官自叹弗如。”

她心头一跳,脚步便滞住了。

菡玉道:“劳烦侍郎进内堂通报一声,下官有急事要求见相爷。”

杨昭却沉下脸:“这地方有那么好么?叫你跟来就跟来!”

“高将军?”他皱起眉,“知道是什么事么?”

他拉着她的手冰凉而微微抖,裴柔问:“相爷,你是还不舒服么?”

她惊愕地瞪大了眼:“相爷!你怎可这样说陛下和贵妃?他二人是两情相悦,才不顾世俗之见结成良缘,长厢厮守。而我们……”

杨昌连忙接口道:“已经派人跟着她们了。”一边吩咐下去:“备轿。”

“那你能不能……经常来看看我?”孩子可怜巴巴地哀求,转而又摆摆手,“还是不要了,会叫别人怀疑的。我偷偷溜出去找你,好不好?”

她犹作无谓挣扎:“吉中丞又没有邀请下官……”

芸香道:“谢相爷关照。刚刚我出来时,郎中仍是愁眉不展,黯然神伤。一会儿相爷见了郎中,可要多多包涵着他些。婢子也是希望相爷与郎中能云开月明尽释前嫌,千万不要弄巧成拙才好。”

这么多年了,没想到还能见着这荷花笺……

菡玉恼怒:“相爷,贪财之心人人皆有,相爷以此取笑,令他人丑态毕露,觉得很好玩么?相爷今日富贵,视钱财如土,倘若换作普通百姓,为衣食所累,不也像这些庶民一般汲汲营营?”

裴柔忍住怒气,娇声道:“相爷,那你帮我把这枝桂花簪在髻上。”

芸香哈哈大笑,红颖也忍俊不禁,两人凑近了咬起耳朵。红颖问道:“你在那边当差,天天伺候来去,可有……真见过?”

谁知那鲜于仲通竟一拍掌道:“吉郎中说得太对了,一语惊醒梦中人,下官怎么就没想到呢!”又对官差指挥道:“听到没有,就依吉郎中所言,让石匠把陛下改过的那几个字用金粉填上!”

莲静疲惫地摇摇头:“子由,你且放心,我一定会想到办法的。”

莲静道:“我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也没人管着我,早上起来吃夜饭也不要紧啊。”

莲静便把李林甫的近况说了一遍。皇帝听完,只不紧不慢地说了一句:“朕这几日都不曾顾及右相病体,是朕疏忽了。卿就拿朕一道手谕,传随行在骊山的太医署博士去给右相诊治罢。”

李岫道:“崔员外刚刚就是往宫里去的,这会儿只怕已经进宫了。”

天宝八年二月时皇帝就参观过一次左藏库,盛赞杨昭富国有术,逾制赐其三品紫衣金鱼。如今他身为御史大夫,名正言顺的正三品大员,一身簇新的紫色官服,腰间鱼袋金光闪闪,无不昭示着他在朝中无与伦比的权势地位。

李岫心里一沉,也明白父亲的身体状况的确是大限不远,能不能撑到今年过年都不好说了。他自己其实一直以满盈为惧,早在当初杨慎矜出事后就曾警示过父亲,但父亲不听。“我找机会劝劝父亲罢,就怕他不肯啊。”

杨昭一拍桌子,喝道:“到底是知道还是不知道?”

一听这消息,双方都是大惊。这时正巧有一名弓箭手失手将箭射到后头,落到王鉷身旁。王鉷急忙大喊:“凶徒狗急跳墙,要杀朝廷命官!负隅顽抗者,就地格杀正法!”

他笑得轻蔑:“区区一个王准,我还不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