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身子不适?我看你脸色似乎不太好。”李岫说着,伸手来探她额头。

当初韦坚倒台,李林甫起用陈希烈为相,就是看在陈希烈柔顺易制,朝中大事都听李林甫决断。谁知最近以来,因为李林甫身体欠佳,时常不能理事,陈希烈做主多了,对李林甫渐渐不顺从起来,还屡次和他作对。

正在焦急地引颈盼望后头的金吾卫兵,就听守在前面大门口的官差几声惨叫,倒下一片。原来是院内的人爬上围墙开始向外放箭。

莲静脸一红,低下头道:“只是有一件事要告诉你,几句话就好。你最近……”

李岫依言到人群中去把王繇叫来。王繇看到韦会,问:“二弟,你有什么要紧事?连为兄的诗会也不来参加了!”

十一月丙午,杨昭在京遥领剑南节度使。

六品文官眼看杨昭扶着安禄山上了殿前台阶转向供朝臣上朝前等候休息的偏殿去了,口中啧啧感叹。同僚道:“还看什么看?那里是四品以上才能进的地方,多看两眼也不会让你进去的,还是快些到廊檐下占一个暖和点的好地方罢!”

杨昭等他二人走开了才松了一口气,步入帐中,又盯着莲静肩膀看了许久,才相信她肩上刀伤的确是没了,不由叹道:“莲静,你果真不是凡人之体!”

莲静一惊,下意识地护住胸前:“什么叫原本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你想怎么样?”

那两名美人柔声道:“遵命。”遂收拾好面前残局,重新摆上案几蔬果。莲静镇定心神,重又坐回去,那两名美人倒也温顺,只依在他身侧,不再动手动脚,还帮他剥了水果递到面前。莲静心知自己方才失态,隐约感觉有人在注意着自己,便微微搂住那两名美人,学着其他人的模样跟她们调情逗笑。

迎接的队伍行至骊山东面十余里的戏水,前方驿路来报安禄山就在数里之外,遂止于戏水西岸,等待安禄山一行。半个时辰之后安禄山也到了戏水,随行不过百来人,安庆绪这次并未跟随。

另一名护卫道:“我看他是别有居心,故意来搅局,想趁乱造事。兄弟们别听他胡言乱语,他要是再赖着不走,就乱棒把他轰出去。”

片刻之后,就看到几名侍卫拥簇着李林甫进了后院牢狱,陪在李林甫身旁的是杨昭,边走边向李林甫诉说着什么,脸上表情似乎是十分为难。莲静眼尖,看到他左手活动不甚自如,僵直地垂在身侧。

韦参军感激莫名:“今日才知四郎高义,愚兄永铭于心。但这皮袄愚兄不能收,劳烦四郎送与隔壁王公用。”他所说之王公,乃是指朔方、河东两镇节度使王忠嗣,此刻也身陷囹圄。他本在杨慎矜之前受李林甫构陷入狱,但案子悬而未决,人也就关在牢里等候审讯落。

“吉少卿说的哪里话,少卿到底还是朝廷命官,陛下一日不宣少卿有罪,少卿便还是位居下官之上的正四品太常少卿。下官怎敢以下犯上,让少卿坐囚车呢?”

“术士?”皇帝显出不悦,“杨慎矜为何要以美人馈赠?”

莲静笑道:“我天生不怕冷,三九天里也只穿这么多,就是喜欢这份利落爽净。车厢里不如外头开阔,还是坐在这里好。”

两人来到杨父墓园前,杨慎矜已命手下按史敬忠的要求布好道场。天色有些阴沉,墓园中迷雾缭绕,阴风阵阵,血腥味扑鼻而来。

杨昭回道:“昨天臣的确一路将吉少卿送回太常寺公舍,回返途中路过驿馆,顺道拜访了御史大夫。”

另一名大汉打断同伴,喝问:“可是太常少卿吉镇安?”

莲静道:“臣也不愿见战乱纷争,生灵涂炭,但天象如此,是为陛下示警。”

太子道:“韦卿之计甚好,只是附近可有合适之处?”

内侍忙召户部郎中王鉷到御前见驾。王鉷此时兼任户口色役使,掌管租庸税役,左右藏库及内库都属于他管辖。此人善于巧立名目,多加征收赋税。皇帝曾下旨赐百姓复除,王鉷却改征辇运车船之费,过往商旅都强迫购买本郡帛绢等轻货,百姓所输赋税比不复除时更多。唐初旧制,戍守边关者可免租庸,六年一换。但边关将领耻于言败,战死的士卒都不予申报,不除籍贯。王鉷为敛财,称这些有籍无人的都是逃避租赋,在六年外对戍边兵卒强征租庸,最多的有并征三十年之久。皇帝以为他善理财,能富国,委以重任,世人却说他“割剥以求媚”,朝野中外都有怨言。

武司阶却为人谨慎,不想与这位后台颇硬的新任参军交恶,陪笑道:“食君之禄,担君之事,小小武将,也希望能替陛下分忧。只不过位卑力微,也只能随口谈论几句,哪称得上议政呢。”一边说,一边捅了捅韦参军。韦参军只是不理。

“多谢女侠相助。”扮作书生的女子向她福身行礼,接过她的衣服,换下身上湿衣,除去湿透的书生帽。火光掩映下,只见青丝如瀑,娇颜如玉,身姿如柳,果然是一位美貌佳人。

他侧过身来,声音近在耳边:“你说,是谁逼的?”

她明知该气他得了便宜还卖乖,心下却莫名地虚慌,只别过脸去,看着远处渐近的皇帝仪仗銮舆,轻声道:“陛下到了。”

他淡淡地瞅她一眼,站直身子,出列上前去迎接。

天宝八年二月时皇帝就参观过一次左藏库,盛赞杨昭富国有术,逾制赐其三品紫衣金鱼。如今他身为御史大夫,名正言顺的正三品大员,一身簇新的紫色官服,腰间鱼袋金光闪闪,无不昭示着他在朝中无与伦比的权势地位。

莲静垂目看着他腰间的金鱼袋,不期然被旁边一块玉佩吸引住视线。那是一块质地上乘的羊脂白玉,晶莹通透,不见一丝杂色,只是形状有些奇怪。一般的佩玉都是琢成环状,好穿丝线;或者雕出鱼纹水纹,以求吉祥。杨昭腰里缀的那枚玉佩却是半圆的形状,平口朝上,圆弧朝下,如同一只碗的侧影,还有些不圆润的凸角。但实在隔得远,看不见上头的花纹,不知是何造型。

这时皇帝突然指着一间库房的屋顶诧异地问:“杨卿,那是什么?为何与别处不同?”

百官顺着皇帝所指看去,只见那库房的顶上一角用锦绣丝缎搭了一个小棚子,十分华贵,锦棚外更加盖了亭檐遮挡,好像那小棚子底下有什么了不得的事物似的。

杨昭回道:“陛下,前日左藏库中忽现凤凰,盘旋三周,栖于此屋之顶,留下印痕。臣以为这是难得的祥瑞,因此命人于屋顶筑亭,以免凤凰遗迹被风雨吹打。正想奏告陛下呢。”

皇帝一听大为惊异,命内侍取梯爬上屋顶,果然见那锦棚之下有一个巴掌大的鸟爪印,不像平常鸟类所能留下的。群臣顿时议论纷纷。

这时出纳判官魏仲犀上前禀奏,说他也于日前看到一群凤凰聚集在左藏库西的通训门上。皇帝大喜,群臣也趁机恭贺,人人都得了不少赏赐,满载而归。

杨昭当然是最多的那个,皇帝赏了他新绢千匹,他手下几个随从都拿不回去。皇帝给的赏赐又不能不要,只得再去调派人手来取。

皇帝圣舆已远,百官渐渐退走。杨昭守着一堆绢帛,百无聊赖地ap.3z打了个哈欠。几千匹绢对他来说实在算不上是大数目。他家后院的库房里堆满了这种东西,让他一看见就厌烦。人一旦有了权势,钱财便滚滚而来,挡都挡不住。他并不爱财,反正以他现在的身份,要什么不是伸手即来,囤那么多财帛做什么呢?还得多造房子去存储。

他倚在绢堆上,一手无意识地抓起腰间的玉佩来把玩,倦意慢慢地袭上眼睑。昨晚终于难得地早早睡下,却做了一晚的梦,醒来后梦里那人那情景还总在眼前晃动,让他一天脑子都不清明。

他朝库门瞥了一眼,正看到最后几个官员将要出门去,莲静就在最后,两只手空空如也,候着前面的人一步一步慢慢挪着。他忽地来了精神,让人去把她叫过来。

“大夫叫下官来所为何事?”莲静毕恭毕敬,垂手而立。

杨昭屏退左右,也不解释,笑问:“陛下赏赐群臣,人人有份,怎么吉少卿却是两手空空呢?”

莲静低头不语。杨昭恍然道:“哦,陛下并非每人都赏,只是逢恭贺道喜者便赐绢帛。想来吉少卿是不曾向陛下道贺了?凤凰现身,如此祥瑞,吉少卿不是最应该欣喜的么?”

莲静淡淡道:“我已不是太常少卿了。”

杨昭道:“吉少卿虽然不当太常少卿了,但是陛下可没忘少卿的异能。如今集贤院、通玄馆等地缺乏能人,陛下还有些怀念少卿呢。”

莲静道:“下官能力低微,天资有限,不是习法的料,不如当个九品芝麻官,还能为民谋福。”

“吉少卿太过自谦了。”杨昭笑道,“陛下前几日还说呢,以吉少卿的禀赋,在御史台做监察御史,天天做些弹劾地方官的差事,实在是有损仙风呢。少卿不以为鄙,还似甘之如饴,真不知少卿怎么舍得下的。”

莲静听他话中带着蹊跷,低声道:“我为何来做监察御史,你是知道的。”

杨昭笑容不减:“我是知道,但那原因,我能对陛下说么?陛下只会以为你是……”

莲静脸色一变:“陛下以为我什么?”

“以为你……”他俯下身来,凑到她耳边,“别有所图啊。”

莲静不以为然:“我能有什么图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