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建成与李世民矛盾公开化、尖锐化几乎不可避免,李世民的史官把责任完全推到失败者身上,有些不公平,他们两个派系在道德方面没有高下之分,而且都彼此视对方为敌人。

在刘黑闼聘请的四路反王中,朱登为子虚乌有的人物;唐璧被薛举父子击败后就失去了下落;沈兴根本没有帮助过他;唯有徐元朗确实与他有过联盟关系,其事前文中已有交代。这里重点讲一下沈法兴。

罗世信打仗有个习惯,每杀死一个敌人,就割下他的鼻子,回来后数鼻子报功。

刘黑闼负责窦建德的特种作战部队,他有勇有谋,从事侦察、情报、偷袭、破坏工作很有一套,被誉为神勇将军。

李建成生于公元589年,比李世民大十岁,比李元吉大十四岁。李渊太原起兵时,他已二十九岁,是名副其实的老大哥。李渊称帝,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可谓名正言顺,理所当然。李建成能武能文,有一定的能力,李渊起事初,他先后担任过左领军大都督,抚军大将军,东讨元帅,打过一些胜仗。成为皇太子后,他主要协助李渊处理政务,为接班积累政治经验。李渊对太子的培养是全方位的、积极的,史书说:“每令习时事,自非军国大务,悉委决之。”并找机会让他历练。公元619年,叛乱分子祝山海自称护乡公,李渊遣太子率部讨伐,取得了胜利。第二年,匈奴别部的酋长刘仚成率数万人侵犯边境,太子奉命反击,先大败他们,又诱骗他们投降,屠杀了他们六千多人。

公元6oo年,倭国国王派使者朝见隋帝杨坚,皇帝命令外事部门了解倭国的基本情况,得到的信息称:“倭王称天为兄长,太阳为弟弟,天不明时国王开始办公,,跏趺而坐,太阳出来后就停止工作,理由是:把政事交给太阳弟弟处理。”

裴仁基父子与一些反对派官员密谋行刺王世充,遭到残酷镇压;但王世充也受到惊吓,他哥哥劝他趁早杀掉杨桐,以绝后患。

宋金刚部悄悄撤退,被唐军探知,立即跟踪追击,一昼夜行军二百里,猛追至雀鼠谷,捕住了他的主力,一日打八次胜仗,俘杀宋部数万人,迫使其残部退入介州城。宋金刚打算作最后一搏,他出西城门集结二万余人背城结阵,意与唐军决一死战。李世民派徐茂公、秦琼、程咬金率部攻击他的北翼;令翟长孙、秦武通率部攻击他的南翼;自己亲率骑兵攻击他的正面。宋金刚部再次大败。宋金刚没有被秦琼杀死,而是突围北逃,他计划收拾残部回头再战,可他的兵将已毫无斗志,纷纷散去,他只领着百余贴身骑兵逃到了突厥人那里。可能在突厥人那里避难的滋味很不舒服,他想从突厥人那里偷偷回来,可何谈容易,他逃到上谷时,追兵赶上,杀死了他。

刘武周老家为河北景城,后移民到了边防重镇马邑。这小子天生不安份,好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物来往,他的哥哥刘山伯看不过,教育他说:“汝不择交游,终当灭吾族矣。”这刘武周长就的骨头,哪里肯听,他哥哥生气就揍他,揍急了他离家出走,投军当兵,成了杨义臣将军的部下。高丽战争期间,刘武周因功被提拔为建节校尉,后调回家乡马邑服役,为鹰扬府校尉。

天色微亮,王世充的部队就摸到了瓦岗军的营寨前,瓦岗军仓促应战,非常被动。混战最激烈的时候,王世充把一个事先装扮成李密模样的人拉到阵前,高声大喊:“已经擒获李密了!”与此同时,王世充秘密埋伏的骑兵分队从后面杀出,焚烧瓦岗军的营寨。瓦岗军军心摇动,溃败下来。

刘黑闼组织叛乱,派人联络徐圆朗共同行动,李渊命葛国公盛彦师前去解决这件事情,盛彦师带兵到达任城地区,反被徐圆朗部击败活捉。刘黑闼任命徐圆朗为大行台元帅,徐圆朗则自称为鲁王。

宇文化及兵临东郡城下,东郡守将王轨开城投降。

司马德戡暗示出的意思很明确,他打算联络裴虔通等人动兵变,结伙而逃。

第三,需要重点说说沙陀罗子突厥老英王。考史书,并不见有这么个突厥反王,然突厥人在隋炀帝时期与内地相当亲密。

李世民从容地说:“我是认真分析了天时与人事,才敢这样说的;如果您要告我,我也没办法,我愿意受死。”

既然瓦岗军没有组织过南下江都的军事行动,那么书中所说的临阳关、红泥关、宁阳关、黄土关、东岭关在什么位置?五关守将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呢?

东都洛阳的留守政府已经知道了杨玄感的意图,在一些重要关口加强了防御。杨玄感从汲郡(今河南卫辉市)南渡黄河,一路上来投奔他的人很多,到达洛阳城外时,已聚十余万人。将要攻城,杨玄感誓师说:“我身为国家的高级将领,有家私亿万,根本用不着求富求贵,今日不顾破家灭族的危险领着大家起义,只是为了解放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民众。”大家听了很感动,来辕门主动请战的人络绎不绝,但是洛阳城防坚固,守军拒绝投降,杨玄感进攻受挫。

战争开始,杨素亲率舰队顺流直下,6军则沿江岸东下奔袭,一举突破了南陈大将戚欣在狼尾滩设置的防线。南陈将领吕仲肃镇守歧亭要塞,他在北岸凿开岩石,用三条巨大铁链锁江,横截杨素的舰队。杨素亲自率兵登岸攻下歧亭要塞,解除了铁链,大军一路东指,南陈守将望风披靡,杨素部进驻汉口。

他随杨素立下许多战功,封为高唐县公。后来因母丧,去职回家守孝。

公元598年,不知什么原因,高丽国王带领靺鞨部落的骑兵骚扰隋朝的辽西防区,皇帝杨坚闻奏大怒,任命他儿子杨谅为元帅督率水6大军3o万人征伐。但这次战争准备极不充足,6军从山海关开出,遇上暴雨洪水,粮草供应紧张,瘟疫流行,无功而返;水军自今山东掖县仓促出海,遇上大风浪,折损了大半。

尽管有此败绩,王世充部当时仍算大隋朝政府军中的一支劲旅。

瓦岗军积极应战,将全军精锐编为十队,以四队埋伏在横岭,阻击裴仁基部;以六队布置在石子河东岸,以逸待劳。刘长恭到,列阵石子河西岸,他见瓦岗军兵力少,等不及裴仁基部到达,草率动了攻击。翟让佯装后退,李密从侧面横击,隋军大败,刘长恭单人匹马逃走。这一战折损了东都城守军的一半以上兵力。

翟让也正为此事犯难,瓦岗地处僻壤,人马多了,弊事丛生,不胜其烦。

公元615年,卫文升奉诏解决京师周围的治安问题,但其时局势靡烂——盗贼蜂起,百姓饥谨,官府败坏——他已无能为力,徒唤奈何。沮丧之余,卫文升上表乞求退休,皇帝不予批准,驳回。

李靖领兵经略突厥,张公谨担任副总指挥,上书分析可以攻击突厥的六大理由,很是精辟,为李世民采用。公元63o年,唐朝军队攻克定襄城,颉利可汗败走。皇帝李世民委任张公谨为定襄都督,进封为邹国公。张公谨在定襄政绩很好,可惜病死在工作岗位上,时年三十九岁。

这两件事可见程咬金为人行事之一斑。

李子通的崛起,引起了杜伏威的警觉,他必顺遏制住李子通的展势头,尽早消灭他。杜伏威遣助手辅公袥率部攻陷丹阳,屯兵溧水。李子通出动主力部队反击,损失惨重,不得不放弃江都,,故地尽属杜伏威所有。李子通东走太湖地区,收合散亡,约二万人,袭击吴郡的沈法兴,夺了他的地盘,把小都设置在了余杭城。

不知什么原因,有一回韩擒虎邻家的老太太看见他家门口站着许多卫兵,气势象是要迎接王爷,她认为韩擒虎升官了,就过去打听,其中一人说:“我们是来迎接阎罗王的。”言毕就都不见了。又有一个街坊病的厉害,惊跑到韩擒虎家里,嚷嚷要见王爷。值班的人说:“这里哪有王爷?”那人回答说:“阎罗王。”韩擒虎的家里人很生气,要揍他,韩擒虎劝止说:“我活着为朝廷一级上将,死后当阎罗王,这也很好啊。”韩擒虎患有严重的失眠症,不久就死了,享年五十五岁。我们虽然弄不清他具体死于哪一年,但据推测,应在杨广当皇帝前,因此不可能干过替杨广平叛之事。

此战秦琼大出风头,深得赞许。此后,在攻击海曲孙雅宣的战斗中,秦琼又率先攻入敌城,立了头功,声名大振,被朝廷授官建节尉。

罗艺的夫人不姓秦,姓孟,不可能是秦琼的姑妈。孟氏后来也被朝廷杀了。史书上没有提罗艺儿子的事迹,连名字也没提。

公元6o4年,即仁寿四年,陈后主去世,终年五十二岁。他的生命像一凄美的诗。

杨林的另一个原型大概是河间王杨弘。杨弘是杨坚的堂弟,有文武才略,杨坚谋取周廷时,多得他的助力。杨坚当皇帝,封他为右卫大将军、上柱国。杨弘上马能征战,是个优秀的将领;下马能治事,是个不错的良吏,公元6o6年去世。

李世民动宫廷政变,徐茂公没有直接参入,他当时正在晋北边防前线上,与突厥人周旋。李世民即皇帝位,拜他为并州都督,实封九百户。

贞观三年,朝廷动对突厥人的全面战争,任徐茂公为通漠道行军总管,率军出云中(今内蒙托克托县),与突厥颉利可汗的主力部队会战于白道川(今内蒙土默特左旗)。突厥人战败,颉利可汗退保铁山(今内蒙阴山北),他假意请求和谈,想待机逃跑。唐军派鸿胪卿唐俭为和谈代表,与之周旋。

徐茂公与定襄道大总管李靖商量这事,一致认为:“颉利可汗虽然战败,但他的实力受损不大;如果他越过戈壁大漠逃走,盘踞祁连山西部地区,道路遥远且地势险要,再追击就难了。如果趁和谈代表在他们那里,他们防备松懈,突然动袭击,就很容易消灭他们。”

二人制订作战方案,李靖率军夜行,负责正面进攻;徐茂公率部绕到其背后,切断其后路。这一战唐军大获全胜,漠南的东突厥势力基本被肃清。

公元63o年,朝廷立皇子李治为晋王,他仅是个幼儿,却遥领并州大都督一职,名义上他为徐茂公的直接上司,实际上并州的事务全由徐自己处理。李世民此举的目的,是想让李治与徐茂公亲近。

公元637年,朝廷封徐茂公为英国公,李世民对身边的人说:“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世勣(徐茂公)于并州,隧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

徐茂公在并州这个边陲重镇上一干就是十六年,直至公元641年,朝廷拜他为兵部尚书。

徐茂公没有来得及赴京上任,薛延陀部(原突厥的一个部落,后叛突厥,其领导人于贞观三年自称可汗)二十多万人,侵入漠南地区,驻屯白道川,其先锋进据善阳岭(山西朔县北),进攻东突厥人。其时,东突厥人的事务已属朝廷的半内部事务,,俗语说打狗看主人,此举显然等于向唐政府宣战。皇帝任命徐茂公为朔州行军总管,负责对薛延陀人作战。薛延陀人的前线总指挥大度设见唐军出动,连忙后撤,徐茂公选轻骑六千人经白道川、青山,追至诺真水(内蒙艾不盖河),予以猛击,取得了歼敌三千,俘敌五万的战果。大度设狼狈逃回漠北。

徐茂公回京履职,忽得急病,医生开了药方,需要以胡须的灰为药引。皇帝听说后,剪下自己的胡须给他送去,徐茂公感动地头磕出血,流着眼泪拜谢,皇帝劝慰说:“我也是为自己的江山社稷考虑,不烦深谢。”

公元643年,朝廷立李治为皇太子,让徐茂公当皇太子的助手。有一次闲喝酒,李世民对他说:“我想把太子托付于人,考虑再三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你当初不抛弃李密,想必现在也不会辜负于我。”徐茂公泪流满面,咬破手指予以承诺;不久喝醉了,皇帝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他身上。

公元644年,皇帝李世民御驾亲征高丽国,封徐茂公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徐茂公从柳城出师,大张声势,做出要进攻怀远镇(沈阳市西南)的姿态,实则秘密挥师向北,渡过辽水,到达玄菟。高丽人见唐军突然出现,惊慌失措,各城闭门严守。徐茂公攻下高丽的盖牟城(今辽宁盖县),俘虏二万余人,获粮食十多万石。继而包围辽东城,打败了高丽援军。

李世民率领主力部队赶到,唐军越战越勇,连下辽东城与白岩城(辽宁抚顺市南),进逼安市城(辽阳市南)。不料安市城是块硬骨头,唐军围攻数月不下,皇帝见粮草将尽,天气转冷,只好下令班师。这一战为徐茂公日后平定高丽积累了丰富经验。

公元646年,薛延陀部落因屡次遭唐军重创,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余众七万余人,请求朝廷准许他们居于郁督军山(蒙古爱抗山)之北。朝廷怕养为后患,决定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派徐茂公到突厥部落征兵,深入大漠动进攻,薛延陀人仓皇迎战,损失惨重,从此灭亡。

公元649年,皇帝李世民病重,他对皇太子李治说;“你对李(徐茂公)没有恩遇,我现在故意找个理由贬了他;当我死后,你重新予以起用,拜他为仆射(相当宰相),到时他必然感激你,会全心全意辅佐你。”果然李世民贬徐茂公为叠州都督,李治即位后拜他为尚书左仆射。父子两人演的蹩脚双簧瞒不过徐茂公,但其托孤苦心让他感动地一塌糊涂。

公元664年,皇帝李治要到泰山封禅,任命徐茂公为封禅大使,随驾去泰山。经过他的家乡滑县时,他那已成寡妇的老姐姐住在故宅里,皇后武氏亲临慰问,赐以衣服,封为东平郡君。碰巧老姐姐不舒服,徐茂公亲去为她煮粥,他已许久不干这类粗活,操作不慎,让炉火把胡子给烧焦了。他姐姐心疼地说:“家里有许多仆人丫鬟伺候,你何必亲自动手?”徐茂公略带悲凉地回答:“这不是因为没有人指使,是我看到姐姐老了,我也老了,今后虽想经常为你煮粥,怕也没多少机会了。”

公元666年,高丽国生内乱,受害者泉男生遣他的儿子到唐朝求援。朝廷任命七十三岁高龄的徐茂公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督率诸军进攻高丽。徐茂公率部攻占高丽的西部边境重镇新城(抚顺市北),又连拔其十六座城池。高丽军队动反攻,被唐将薛仁贵击溃。

公元668年,唐军先锋薛仁贵部攻占抚余城(辽宁四平市),附近四十余座城池皆降。随后,徐茂公督率数路唐军渡过鸭绿江,沿途摧营拔寨,包围了平壤城。经过一个月的围攻,城破,俘虏了高丽国王高藏及其权臣泉男建、泉男产。东北亚小霸王高丽国至此灭亡,朝廷将其故地分为五部,将之并于版图,封薛仁贵为安东督护,统兵两万人镇守。

朝廷命徐茂公不要直接回京献俘,而是先带高丽国王去昭陵,告慰太宗李世民之灵。

公元669年,徐茂公病重,皇帝李治与皇太子非常关心,给他送去药物。徐茂公爽快地服用皇帝赐的药,但不允许家里人给他请医生。亲属劝他治疗,他说:“我山东一田夫耳,攀附明主,滥居富贵,位极三台,年将八十,岂非命乎?修短必是有期,宁容浪就医人求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