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认定邱瑞杀了宇文成龙想造反,下旨让他自杀。邱瑞没了退路,只好向瓦岗军投降。

瓦岗寨的地理位置显然要优于王薄在山东长白山的据点。王薄的长白山位于今邹平县南部,山势峭拔,绵延数十公里,最高峰摩诃顶,海拔8268米。表面看,以长白山当根据地强于土丘瓦岗寨,实则不然,一则长白山是座比较孤立的山,容易被围困;二则这附近缺乏可供劫掠的朝廷物资,给养补充困难。王薄起事聚集力量的地方据说在今邹平县青阳镇的雕窝峪,该山峪三面环山,有数里长,深邃奇险,适合小股绿林好汉藏身,却不是展队伍、做大事业的地方。王薄起事不久就成了流寇,一直没闹腾出名堂,与没有一块进可攻退可守的根据地大有关系。

史书上提到一个实实在在的金堤关——李密劝翟让攻取荥阳,翟让听从他的建议,“于是破金堤关,掠荥阳诸县”。荥阳即今靠近郑州的荥阳市,金堤关在它东北方向的黄河岸边。自济南至瓦岗寨,根本走不着这里。此金堤关肯定不是彼金堤关。

九月十五日为秦琼母亲七十岁生日,单雄信暗传绿林箭,通知各路豪杰齐去济南府给秦母贺寿。

程咬金的老爷爷程兴,干过北魏的北衮州司马;爷爷程哲,当过北齐国的晋州司马;老爹程娄,任过北齐济州大中正。周将尉迟勤兵破济州城时,程娄没有死节,而是逃了出来,那是公元577年的事,否则他就不可能当程咬金的父亲了,程咬金出生于公元593年。

考史籍,找不到宇文成都这人。宇文化及有二个儿子,名叫宇文承基与宇文承趾,似乎都是草包,没有什么事迹可言。宇文化及为窦建德擒杀时,他们也陪着掉了脑袋,爷仨的头颅被放进石灰粉中干燥保存起来,后来当礼物送给了突厥人。

伍建章这个人,史书上查不到。从书中交待的情况看,他有战功,忠义双全,给东宫前太子杨勇当过侍读,身份为太师(皇帝或太子的岳父),是被杨广诛杀的第一个朝廷重臣。这样一个人,在大隋诸臣中,没有类似的,如果勉强找出一个,只能是高颖。高颖是因太子废立事件而触需头的最高级别的政府官员。杨广当上皇帝,曾短时间起用过高颖,后因高颖多次批评他的政策与行为,惹恼了他,以言论不恭罪草率诛杀了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高颖一代名相,隋朝的灵魂级人物,在群众中威信非常高,他的被杀让大隋全国人民伤心惋惜,后世的人也一直为他鸣冤抱不平。

杨广为取代哥哥杨勇费煞苦心,志在必得。他有两手准备,一是积极培养支持者,尤其是朝中重臣,让他们在皇帝皇后面前拆哥哥的台,努力争取以合法手段达到目的;二是准备使用非常手段——武装政变,如果不成功,退一步武装割据。史上记载,杨广密谋夺权,视郭衍为心腹,遣宇文述告诉他实情,郭衍大喜,说:“假若大事能取得成功,晋王自可以成为皇太子;如果事情不顺利,可以割据淮海地区与江南地区。”为配合杨广,郭衍谎称桂林的土著人造反,申请前去平叛,借机招兵买马,扩充军备。

秦琼等人闹花灯打死恶少宇文惠及的事,不可能存在,因为宇文述只有三个儿子,长子宇文化及官拜右屯卫将军;次子宇文土及,招南阳公主,为附马都尉;三子宇文智及,拜殿内少监;根本不存在一个四儿子宇文惠及。只是这宇文智及似是宇文惠及的原形,此人标准恶少一个,打架斗殴,走狗斗鸡,吃喝嫖赌,五毒俱全。宇文述厌恶这个儿子,经常用鞭子管教他;可这家伙长就的一身骨头肉,死不改悔。他与他大哥宇文化及臭味相投,哥俩到突厥境内走私,大概是贩卖军需物资之类,被边防军逮捕,判了死刑。宇文述在皇帝面前给宇文化及求情,把责任全推给了宇文智及;可皇帝杨广非常需要宇文述的忠心与支持,赦免了他们。江都之乱,宇文智及鼓动大哥宇文化及参加叛乱,杀了皇帝,后来事败,在聊城为窦建德捕杀。

晋王杨广与太子杨勇宫廷争宠时,李渊大概不在京城,更不可能有避祸回太原的事。李渊有机会经营太原,是在杨广皇帝任内,为十几年后之事。

宇文化及勒死隋炀帝杨广后,拥兵北上,到达河北地界。他知罗艺是个实力派人物,遣使者前去招诱,罗艺看不上,说:“我是隋朝旧臣,受恩深重,皇帝被你们这群乱臣贼子杀了,我非常痛心。”他杀掉宇文化及的使者,设置灵堂,为杨广皇帝丧。

公元588年严冬腊月,正是长江的枯水期,隋军见陈军主力大量被吸引到了西线战区,遂调整战术,由副总指挥杨俊统领水6军十万人率先向今武汉方向起攻击,试图兵逼武昌,分割南陈军队,切断西线战区敌军的东退之路。杨素的军队随后出三峡,与陈军水师大战于今宜昌地区的狼尾滩。

杨坚总理朝政后,迅把小皇帝的五位叔爷爷诱骗进京,这五位外封王爷没来得及作出反应就入了罗网,被找借口诛杀了。同时,他迅组建自己的核心团队,其中李德林与高颍勘称左右臂。

北周开国,杨忠已是名将。因军功赐姓普六如氏,封随国公。公元563年,周帝宇文邕,拜杨忠为东征北路元帅,联合突厥人自晋北方向攻击北齐;又让令达奚武为东征南路元帅,领兵三万人出平阳(今山西临汾),自南路攻击北齐,计划让南北两路军于齐都晋阳城会师。同年十二月,杨忠部攻入北齐境,连拔二十余城,所向披靡。突厥木杆可汗、地头可汗、步离可汗率十万骑助战,两军于恒州汇合后,分三路进逼北齐国都。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大雪封地,北齐皇帝高湛冒雪自邺城赶回晋阳督师,严阵以待。两军对垒,北齐军集中全部精锐部队主动出击,突厥人恐惧,撤到西山上躲了起来,余下杨忠一支孤军苦战。其时,令奚达武的南路军被齐将斛律光缠住,救援无望,杨忠只得撤军。

李密的瓦岗军攻占兴洛仓国家粮食储备库,东都洛阳危机。皇帝紧急调王世充率部驰援。到达洛阳,王世充立即动反击,把瓦岗军赶回了洛水东岸,李密的谋士柴孝和在此战中淹死于洛水。自此,王世充屯兵洛水西,瓦岗军屯兵洛水东,两军对峙,试探着小打了六十余仗,难分胜负。

两军旷日持久地对峙,王世充急躁起来,率部渡过洛水,向兴洛仓动攻击,李密率骑兵迎战,抵挡不住,退回城中。王世充逼到城下,遭瓦岗军猛烈反攻,溃不成军。撤退过程中,他的人马从浮桥上掉进洛水淹死了万余,他的部将杨威、王辩、刘长恭等皆没有逃出来。是夜,天下大雪,侥幸逃出来的士兵因渡河时湿了衣服,在撤退的路上又冻死了数万。等回到洛阳,王世充查点人马,仅剩千余人,悲痛之余,他让人捆绑自己,找越王杨桐请罪。杨桐赦免了他,让他收拾残部准备再战。

尽管有此败绩,王世充部当时仍算大隋朝政府军中的一支劲旅。

既然王世充的达靠得是军功与才干,那么所谓的琼花事件就肯定是后人杜撰的了,不过,这事真有些影子。

琼花是种千古名花,属半常绿灌木,花大如盆,洁白如玉,所谓:“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相传,琼花为扬州独有。据记载,汉朝时扬州城东有株琼花,大概基因变异,长得很奇特,当地人为他建了座琼花观。这花高有数丈,风姿绰约,清秀淡雅,犹如仙子,到宋朝时犹存。欧阳修做扬州太守时,在花旁又建了座无双亭。宋孝宗喜爱它,把它从琼花观移到杭州行宫花园中,谁知逾年而死;运回扬州重栽上,却又枯木复苏。这株奇花在公元1276年突然死去,那一年宋朝亡国。

二十年后,有个道士叫金丙瑞,以普通琼花补种在琼花观。普通琼花俗称聚八仙,花开之时,八朵大花围成一圈,圈内中间有许多小花,据说计有1o8朵,花期较短,香味较淡,枝叶均可入药。

隋朝时那琼花观的琼花大概犹存,王世充投皇帝所好,精心予以培植,以博皇帝褒奖,也未尝不可能。杨广在做皇帝前,曾在江都扬州呆过十年,想必对琼花熟知,对琼花观里的那株异种情有独衷。

在王世充落难时,帮助他的那个店主段达,既非扬州人,也没有开过酒店,公元616年前,他可能根本不认识王世充;他帮助王世充是在洛阳,而非在江都。

段达是今甘肃武威人,父亲叫段严,做过北周朔州刺史。段达三岁即袭父爵,为襄垣县公。长大后,他身材高大,能骑善射,杨坚任命他当侍卫队队长。杨坚做了皇帝,升任他为车骑将军,兼晋王杨广府中的参军,南方的陈国残余高智慧部叛乱,他率万人出征,立有战功。但他的军事才干平平。

杨广当皇帝后,他西征过吐谷浑,战果不详。清河人张金称聚众造反,段达奉诏征伐,损失很重,敌人轻蔑地喊他“段老太太”;后愤再战,方勉强获胜。

公元615年,今河北易县人魏刀儿,聚众十余万人起事,自号历山飞。段达率部讨伐,但当时叛军强大,政府军与他们多次恶战,决不出胜负,段达产生了畏战之意,不敢主动寻敌作战,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负面议论。

公元616年,皇帝杨广要去江都扬州,诏令段达与元文都留守东都洛阳。瓦岗军占据洛口要塞后,兵攻打洛阳城,段达与监门郎将庞玉出城阻挡,打了几次胜仗。王世充洛水大败,瓦岗军又逼至城下,段达与尚书韦津出兵反击,见瓦岗军强盛,段达不战而逃,所部溃散,韦津失踪。

皇帝杨广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团伙谋害,段达与元文都等人推举越王杨桐为主,派人招安李密,诱使瓦岗军与宇文化及的部队决战。宇文化及的军队以原皇帝禁卫军为主干,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瓦岗军拥众三十万,士气正盛,也不含糊。

公元618年6月,宇文化及部渡过黄河占领了黎阳(今河南浚县),瓦岗军的徐茂公部退保黎阳的国家粮食储备库,那里靠近瓦岗军的老根据地瓦岗寨,李密急率军增援,与宇文化及大战童山下。是战,瓦岗军损失重大,李密负伤;但宇文化及损失更惨,他不得不收拾残部逃奔河北魏县。

李密击退宇文化及的进攻,准备去东都洛阳当相,元文都等人也准备欢迎他。王世充知道李密辅政会生杨坚式的逼宫事件,乃对手下的将领们表演讲说:“元文都这些人,是些无知的官僚。我看照现在的局势展下去,大家都会被李密擒获。况且,我们这些军人多次与瓦岗军交战,杀了他们许多父兄子弟,一朝落入他们之手,后果很难想象。”

元文都等人知道军方的态度后,很恐惧,密谋找机会杀掉王世充。这时,段达开始帮助王世充了,他派女婿张志找王世充告密。王世充随即兵围攻宫城,迫使杨桐杀掉元文都,破坏了李密当相的好梦。

王世充很感激段达,对他极推崇。后来,王世充打败李密,解除了瓦岗军对洛阳的威胁,段达再出手,先劝杨桐封王世充为相国九千岁,又逼杨桐禅位于王世充。王世充自立为郑国皇帝,封段达为司徒,唐军攻占东都洛阳时,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