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鸠镇这个地名不见史迹。在今东阿县西南不远处有个叫班鸠店的镇子,可能与其有点渊源。斑鸠店今属东平县,离美丽的东平湖很近。

《说唐》的这段书,密集出场了数个重量级人物。他们是大隋朝十八条好汉中的六位,即第二条好汉,天宝大将宇文成都,使一条凤翅镏金镗;第四条好汉,紫面天王雄阔海,使一条熟铜锟;第五条好汉南阳侯伍云召,使一条亮银枪;第六条好汉伍天锡,使一对短棒混金镗;第十条好汉,四宝大将尚师徒,使根提炉枪;第十一条好汉,弘霓关总兵新文礼,使一根铁方槊。大隋朝十八路反王中的二路:南阳王朱粲,河北凤鸣王李子通。

这段书提到了四个隋史大事件,(1)遗诏风波,(2)伍建章冤案,(3)伍云召造反,(4)韩擒虎征讨。

杨广还有一项本事,他表演天赋极高,善于作秀。他深知皇帝皇后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有次杨坚驾临他的宅第,看到乐器弦都断了,上面有许多灰尘,认为杨广像自己一样俭朴,非常高兴。独狐皇后不仅对杨坚管得紧,对大臣们的私生活也很关注,宰相高颖的小妾生子,她老大不高兴,说高颖的坏话。杨广这方面非常注意克制,与妻子萧氏关系不错,独狐皇后对此很欣慰。

当时的济州地方官员中是否有个唐壁的人?也没法查证。唐壁是后来的一路反王,其原型似应叫唐弼,但这唐弼一直在今陕西、甘肃一带活动,不可能到山东地界。唐弼开始时在扶风起兵反隋,尊陇西的李弘芝为主,后受薛举引诱,杀了李弘芝,归降薛举。再后来与薛举反目,失败后不知所终。

李渊公元566年生于长安城,父亲唐公李昞,母亲独孤氏。李渊七岁袭父职,大约十二岁左右,靠自己的神箭功夫赢得了一个姑娘的芳心。那姑娘很是了得,她是北周驸马窦毅的女儿,传说生下来不久即秀过颈。周武帝宇文邕喜爱这个外甥女,养在宫中。那时宇文邕为政治需要娶了个突厥女人为皇后,但很不喜欢,常常表露出来,这小女孩颇有政治头脑,劝他舅舅说:“现在边境地区不安宁,突厥人尤其强大,希望舅舅抑情抚慰,以苍生社稷为念。只要突厥真心帮忙,那么江南、关东就没有了危险。”这个姑娘就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哥四个的生母窦氏。

渤海郡太守唐炜等人密谋反对罗艺,罗艺立即兵捉住他们全部杀掉;又趁势罢免了他不信任的柳城太守杨林甫,改柳城郡为营州,任命邓暠为总管。三拳两脚,罗艺经营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自称幽州总管。

公元588年3月,对南陈的心理战启动。隋主杨坚表讨陈檄文,历数陈后主的罪状,并令人抄写二十万份,潜送到江南,四处张贴,瓦解敌方军民的抵抗意志。

此后杨坚倍加小心,整日如坐针毡,好在他的同窗密友郑译是皇帝的红人,由他帮忙,安排杨坚离京到扬州任总管。刚要起程,突然听说他的宝贝女婿病得讲不出话来了,于是推说得了脚病,留下来观察动静。

这个故事虽然基于历史资料,可与史实有诸多不符。

其中,真有其人的是:徐勣、魏征,秦琼、单雄信、张公谨、史大奈、屈突通、屈突盖、王伯当、程咬金、盛彦师、柴嗣昌,计十二人。

不同确定身份的有:鲁明星、鲁明月、梁师徒、尤俊达、齐国远、李如圭、计六人。

属子虚乌有的人物有:尉迟南、尉迟北、南延平、北延道、连明、白显道、金甲、童环、樊虎、贾顺甫、柳周臣、丁天庆、黄天虎、韩成豹、张显扬、何金爵、谢应登、濮固忠、费天喜、李成龙、罗成、计二十一位。

盟单上的时间为隋炀帝二年,即公无6o6年。考那一年,徐茂公(名勣)可能正在家乡读书,翩翩少年郎一个。徐茂公生于公元591年前后,曹州(今山东东明一带)人,后来举家西迁到了不远处的滑州离狐(今河南滑县一带)。徐茂公家境殷实,算个地主家庭,二十几岁时就投奔瓦岗军,此前当没当过游方道士?干过没干过算命先生?就弄不清楚了。

魏征,即魏徵,他被当成结义兄弟中的大哥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出生于公元58o年,比徐茂公大十多岁。魏征读书很多,喜欢纵横术,自以为满腹谋略,属自命不凡的那类人。李密当家瓦岗军时,武阳郡的朝廷地方官元宝藏归顺,所属官兵编入瓦岗军序列。元宝藏请魏征出山帮助,魏征见机会来了,不再当道士,到了武阳郡军中。元宝藏安排魏征干些文秘性工作,军中公文皆出其手。李密见元宝藏递送来的公文写得不凡,知他那里有高人,注意上了魏征。魏征很激动,连续给李密写了十项政治提案,李密非常欣赏,夸他有才能;但俩人有缘无份,因各种原因,魏征的政治提案被束之高阁。魏征在瓦岗军中一直不得志,远不如徐茂公风光。

张公谨,魏州繁水人(今河北大名县附近),他有没有在罗艺帐下当过小军官?我们弄不清楚。他在史书上一出现,即为王世充属下的官员;后投降李渊,依旧是个寂寂无名的小官吏。徐茂公、尉迟恭与他关系不错,极力向上推荐,他才有幸成为李世民的幕僚。张公谨的家乡离瓦岗寨不远,他又与徐茂公熟悉,据此推测,他有可能也为瓦岗旧人。

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三弟李元吉关系恶化,准备动政变,秘密派人灼龟甲占卜凶吉,张公谨见了,将那些道具扔到地上说:“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天我们碰到的事没有疑虑犹豫的余地,占卜有什么用?就算卜出的结果不允许这样做,情势恐怕也不允许我们放弃。”可见张公谨是个很理智之人。

玄武门政变那天,李建成、李元吉的余党疯狂反扑,猛攻城门,张公谨临危不惧,一人独挡城门,把他们阻在城外。事毕,李世民授他左武侯将军,封定远郡公,赐实封一千户。

李靖领兵经略突厥,张公谨担任副总指挥,上书分析可以攻击突厥的六大理由,很是精辟,为李世民采用。公元63o年,唐朝军队攻克定襄城,颉利可汗败走。皇帝李世民委任张公谨为定襄都督,进封为邹国公。张公谨在定襄政绩很好,可惜病死在工作岗位上,时年三十九岁。

史大奈这个人,可以肯定没有在北平摆过擂台,也没有在罗艺帐下当过将官。

史大奈是突厥人,原名大奈,可能他在突厥时担任特勤这个职务,所以又叫特勤大奈。隋炀帝时期,他随曷萨那可汗入朝,加入中国籍,当过朝廷的将军,随东征大军伐过高丽,因战功官至金紫光禄大夫。隋未,到楼烦地区为官,负责管理那里归附的突厥人。李渊太原起兵,史大奈率部归顺,在饮马泉战斗中,他率部自后面袭击隋将桑显和部,扭转了战场局势,为李渊进军关中做出了贡献。唐军攻占长安后,李渊嫌他的姓氏拗口,赐姓史氏。史大奈算是个优秀的将领,他随李世民破薛举,平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屡立战功。公元629年,朝廷封他为窦国公。九年后去世。

屈突通、屈突盖哥俩与贾家楼这帮绿林兄弟不是同辈人,更非同类人。隋炀帝二年,屈突通已经五十岁,哥俩都是政府高官,不可能千里迢迢自陕西跑到山东与这伙年轻人鬼混。

屈突通文武双全,性格刚毅、清正忠勇,是个很有名的官员。隋文帝杨坚曾派他到陇西朝廷养马场调研,那个时代战马为重要的战略物质,关乎整个政府军队的战斗力,屈突通自然不敢马虎。经过细致调查,他现朝廷养马场的当事官员隐匿二万匹马不报,皇帝闻讯勃然大怒,立即下令诛杀负责此事的慕容悉达及其以下一千五百名官员。屈突通感到事态严重,忙替他们求情说:“人命至重,死不再生,陛下至仁至圣,像对待子女般对待臣民,怎能因畜产的缘故,杀戮千余条性命?愚臣狂狷,今请杀我,以我一人之性命,抵免那千余人的死罪。”皇帝感动,赦免了那些人。

屈突通奉公正直,即使他的亲戚犯法,也不宽恕,可谓六亲不认。也许与老屈家的遗传基因有关,他担任长安县令的弟弟屈突盖,也这个脾性。有人编顺口溜说:“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可见这哥俩不服潜规则,是官场刺头。

隋末,天下变乱,陕西、甘肃一带盗贼蜂起,朝廷任命屈突通为关内讨捕大使,率兵征讨民变队伍刘伽论部。刘伽论为延安人,自称皇王,拥众十余万。双方战于上郡(陕西富县),刘伽论大败,死于乱军之中。

皇帝杨广巡游江都,他相信屈突通是个忠诚之人,命他镇守长安城。李渊的军队来攻,屈突通出战,损失惨重。有人看出他不是李渊的对手,劝他投降,他誓宁死不降,摸着自己的脖子说:“你早晚要为朝廷受人一刀啊。”李渊俘获到屈家的仆人,遣他去说降,屈突通立刻把那个倒霉的仆人斩。

长安城陷落,屈突通领部东下洛阳。半路上,他的得力助手桑显和降了唐军,抄近路追了上来。屈突通结阵阻击,唐军不急于与他交战,派他儿子阵前劝降,屈突通大喊:“过去我们为父子,今日我们是仇敌。”命令军士放箭。屈突通的部下觉得再抵抗下去没有什么意思,唐军那方都是自己人;因此拒绝执行屈突通的战斗命令,纷纷放下武器。屈突通急得大哭,被擒送到长安。李渊敬他是忠臣,释放了他,封蒋国公,授兵部尚书。

屈突通跟随李世民剿灭薛举部,缴获了大量物资,其他将领纷纷前去饱私囊,独他不去。无论效忠谁,本色不改,是条好汉。

贞观二年,屈突通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王伯当在大隋好汉中排名十三位,他的身世史上没有记载,是否为神箭手也不清楚。他出现时已为瓦岗军将领了,有人猜他可能是今河南内黄县人。

王伯当的早年事迹,史记不详。他的家族是乡间大户,估计他拥有一支民兵力量,与程咬金情况类似。他与李密一生有缘,李密流浪期间游说过他,让他佩服的五体投地,结下了终生友谊。王伯当是李密加入瓦岗寨的介绍人,也是他坚定的支持者。

李密与王世充决战于偃师地区,王伯当负责守卫后方基地金镛城。李密战败,金镛城守不住,王伯当只得退守河阳。李密到河阳落脚,河阳是个小城堡,不能久居,李密心生绝望,准备自杀谢罪,王伯当抱着李密号啕大哭,昏了过去。李密冷静下来,与众将商量投奔李渊事宜,劝王伯当说:“将军家里人多事多,您就不必与我一起去冒险了。”王伯当坚决不同意,誓追随左右:“即使粉身碎骨,死于野外,也心甘情愿。”

李密到长安后,李渊封他为邢国公,拜光禄卿,但没给他实权,诸臣瞧不起他,后勤部门对他旧部的供应也很差,李密心里有些不平衡。

李密向李渊献计,自告奋勇请求回故地收降旧部。李渊表示同意,派王伯当担任他的助手,一同前去,但要求他只带所部一半兵马。

行到半路时,秘密监军张宝德怀疑李密的真实意图,向李渊密奏,说李密可能会叛变。李渊改变了主意,让李密留下军队慢慢前行,自己单独骑马入朝,接受新的任务。

李密害怕有什么阴谋,与王伯当商量逃走。王伯当不同意,屡劝不听,也没法子,只得表示舍命相随,感叹说:“义士的志向,不能因福祸存亡而改变。若您一定不听,我可以陪您冒险,只是恐怕成功的可能不大。”

李密打算先攻下桃林县城。他挑选出几十名精悍的士兵,让他们扮成女人,把刀藏在裙子下面,假称是自己的妻妾,亲自率领拥进桃林县县衙,占据了县城。

稍作补充后,李密率部径直奔向南山,凭借险要的地势向东进,派人通知旧部张善相,让他自襄城方向率兵接应。

然而,李密的动作毕竟慢了些,唐军盛彦师部抄近路赶来,在6浑县南面熊耳山的谷涧内设伏。李密部毫无防备,遭突然袭击,乱成一团,李密与王伯当俱战死。

盛彦师,宋州(今河南虞城)人,原为隋朝的一名地方官吏。李渊反叛,军队开到汾阴(今山西闻喜县),他率部属千余人归附,任银青光绿大夫、行军总管。唐军攻占长安后,李渊任命盛彦师担任史万宝将军的副手,镇守宜阳。正是在宜阳任上,他设计消灭了李密与王伯当,被封为葛国公。

唐军东进与王世充部决战,史万宝、盛彦师奉命占领洛阳南部地区,阻断王世充南逃之路。王世充集团覆灭,李渊让盛彦师回故乡宋州担任最高长官,希望他利用自己对宋州的熟悉与广泛的人脉关系,迅安定那一带的局面。

在王世充统治时期,宋城的最高地方长官叫陈宝遇,他对待盛彦师家族很不友好。这本来怨不得陈宝遇,盛彦师家族当时算敌属,他没惩罚他们已经不错了。唐军开到,陈宝遇归降,按道理盛彦师要优待他,以安抚人心;但盛彦师为泻私怨,找理由杀了他。不仅如此,他还顺势诛杀了数十家与自己家族有矛盾的乡邻。宋州一时为恐怖气氛笼罩,乡人对他侧目而视。

山东兖州人徐圆朗反唐,盛彦师奉命北上讨伐。士兵们厌恶他这个恐怖总管,临阵逃散,他反被徐圆朗捉了去。徐圆朗命他写信劝他守宋州的弟弟献城投降,盛彦师不从,徐圆朗也没杀他。唐军剿灭徐圆朗,解救出盛彦师;可是朝廷难以原谅他的罪过,勒令他自尽了。

柴嗣昌、即柴绍,他非弱不禁风的白面书生,而是名猛将。柴绍家世昌隆,父亲柴慎为大隋朝矩鹿郡公。钜鹿郡也是魏征的家乡,不知柴绍与他是否有旧?

早年,柴绍担任隋朝元德太子的贴身侍卫,元德太子叫杨昭,隋炀帝杨广的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