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对阵,伍云召抖搂精神,连杀朝廷几名将官。韩擒虎招架不住,只得催调救兵。恰天保将军宇文成都押粮赶到,那宇文成都乃宇文化及的儿子,使一柄镏金镗,有万夫不挡之勇,为大隋朝第二条好汉。第二条好汉战第五条好汉,伍云召当然不敌,只好退守南阳城,派人出城搬兵。

那时,三十二周岁的杨广已成长为大隋朝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在朝中的声望已过他哥哥,许多元勋重臣,如杨素等,都看好他。对此,杨广也颇自傲,后来曾夸口说:假如公开竞选,我也能被选为皇帝。

魏征即后来大名鼎鼎的大唐名臣魏徵魏玄成。魏征出身农村贫苦人家,却不愿在庄稼地里干活,出家当了道士。至于他出家的道观是否在潞州地界?没有资料证实,但魏征的家乡在今河北邢台地区,从那里翻过太行山不远即是潞州,所以也有这种可能。

这故事虽惊心动魄,历史上却没生过,这要从李渊的身世说起。

为收买人心,罗艺拿出一部分库存物资赐赏士兵,又拿出一部分接济贫苦群众。

在真正的战争动前,隋军的特种战早已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始了。先,隋军故意在敌方庄稼收获季节沿江鼓噪演习,迫使南陈军民无法进行田间管理与收割;等陈军集结动员起来,他们又偃旗息鼓;如此反复演练,搞得陈军疲惫不堪,庄稼也坏在地里。其次,派遣特种小分队偷偷过江,放火焚烧陈国的粮仓库舍,破坏它的经济基础与社会秩序。

公元577年,周武帝宇文邕去世,太子即位。这个新皇帝是个没心没肺的主,他拿着父亲经常用来揍他的木棒对着父亲的尸体大骂:“你应该早死,你死得太晚了!”他恨乌及屋,对父亲重用的勋臣良将大开杀戒,这些人的剪除变相地加强了杨坚的地位,提高了他的声望;但杨坚并不喜悦,他怕皇帝的刀总有一天砍向他。有一次皇后杨丽华惹着了皇帝,皇帝恨恨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尽你全家。”事后,他召杨坚进宫面驾,对左右侍臣说:“如老丈人神色不对,就杀了他。”幸亏,杨坚应答时神态镇定,才得以免祸。

杨忠灭了北齐,统一了江北,周主论功行赏,封杨忠为隋公。杨忠即是隋文帝杨坚的爸爸。

历史上有个叫元文都的人,有诚节,任过左骁卫大将军,名字、性格、职务与宇文成都相近;但这个人武功与使用的兵器我们不清楚。宇文化及杀掉隋炀帝杨广后,元文都在洛阳与群臣拥立越王杨桐为主,因见王世充行为不地道,密谋杀掉王世充。王世充动兵变,逼杨桐诛杀元文都,临刑时,他泪流满面,对杨桐说:“臣今早晨死去,陛下恐怕等到晚上也就完了。”

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三条好汉,在史书上找不到他们,连类似的原型也没有。

临阳关总兵尚师徒与红霓关总兵新文礼,是隋政府厅局级别的高级干部,属于比较出色的地方官员;但隋史记载的政府官员名单中找不到他们,可能他们俩个也是说书人虚构出来的。

反王朱灿、李子通为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的人物,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的传记。

朱粲,又写作朱灿,安徽亳州人。他先是在县衙里当公务员,后来随军讨伐王薄叛乱,不知什么原因,他自己反而聚众当了绿林强盗,号“可达寒贼,”自称迦楼罗王。朱粲这“可达寒”的名号很奇怪,闹不清什么意思,可能朱粲的祖上是来自异域的移民,虽己汉化,但尚保留着奇特的异族方言,这个名号,大概不是直接的汉语,而是某种奇特语言的汉语音译。迦楼罗为佛经中的金翅大鹏,体形庞大无比,以毒蛇恶龙为食,朱灿以此自称,表明他有佛教信仰,起码他对佛经比较熟悉。

朱粲其人堪称大隋第一恶人,他领十万余众,活跃于淮河两岸,纵横于荆州地区,每打开一座城池,必纵兵屠城,连妇孺都不放过。全盛时期,他的人众多达二十万人,隋主杨广死,他自称楚国皇帝。他采取流动战术,游击无常,过州克县,靠劫掠来的粮草为军资。假若打开某个官府粮仓,吃不完带不走,他就纵火烧掉,行为极其恶劣。经他这样折腾,他的势力区城内生了大饥荒,百姓饿死无数,军粮供应大受影响。为给士兵补充营养,他鼓励部下吃人,说:“食物中最美味的,莫过于人肉了;即便我们这里的人吃完了,只要楚国以外还有人,就不愁没东西吃。”开始时,他们吃得很讲究,专吃婴幼儿;后来不讲究了,蒸煮的范围扩大到了青少年男子与妇女。

朱粲的恶行激起了众怒,显州的杨士林与田瓒二人率先起兵反对他,其他各州群起响应。公元619年,朱粲在淮原(河南桐柏县)战败,率数千人逃到了菊潭县(河南内乡)。无奈之下,朱粲派使者去长安找李渊谈归降事宜。李渊命段确去收编朱粲部,段确喝醉了酒,讽刺朱粲说:“听说阁下吃人,人肉有什么滋味?”朱粲反唇相讥,说:“如果吃喜欢喝酒的人,味道就像酒糟放在猪肉里。”二人话不投机,吵了起来。朱粲害怕,改投王世充,被拜为龙骧大将军。

唐军攻克东都洛阳,逮捕了朱粲,将他斩于洛水岸边。群众憎恨朱粲是个灭绝人性的东西,纷纷向他的尸体投掷石头瓦块,竟然把他的尸体埋成了坟丘。

李子通这个人与朱粲相反,行事比较仁善。他不是王爷出身,也非割据着今河北部分地区。他为东海人,出身贫寒,早年靠打猎捕鱼维持生计,他热心肠,喜欢助人,但也有怨必报。开始时,他到齐郡长白山,投奔了民变领博山公左相才,因作战勇敢,深为左相才器重。那时左相才手下的将领都竞相表现自己的残忍,独李子通宽仁大度,假如有同乡投奔来或被掳来,他都悉心袒护与照应他们,大家知道他为人仁义,都愿意归附他,不足半年,他领导的那支小队伍就扩编到了万人以上,成为左相才部中最强的一支。左相才对此深为不安,两人的关系渐渐紧张。为避免出事端,李子通率领所部悄悄出走,南下渡过淮河,来到了杜伏威的地盘上,与杜伏威合作。朝廷派将军来整率部征剿,大败他们,迫使李子通转移到海陵(今江苏泰州)。

宇文化及杀死隋主杨广后,拥众北上,留陈棱将军镇守江都。李子通见有机可趁,领兵围攻江都城。陈棱抵挡不住,向南求救于沈法兴,向西求救于杜伏威。两支援军到达,驻扎在江都外围,相距数十里地。李子通的幕僚毛文深进计,派人化装成沈法兴的人,夜袭杜伏威部;又派人化装成杜伏威的人,袭击沈法兴部,搞得两支援军相互猜忌,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李子通顺利攻陷江都,在杨广的宫殿里宣布即皇帝位,国号吴。

丹杨地区的叛军领乐伯通率部投附,李子通大喜,拜他为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国务院总理)。乐伯通身上倒多少有点伍云召的影子。接着,李子通向沈法兴部动进攻,杀了沈法兴的丞相蒋元,沈法兴弃城夜逃。

李子通的崛起,引起了杜伏威的警觉,他必顺遏制住李子通的展势头,尽早消灭他。杜伏威遣助手辅公袥率部攻陷丹阳,屯兵溧水。李子通出动主力部队反击,损失惨重,不得不放弃江都,,故地尽属杜伏威所有。李子通东走太湖地区,收合散亡,约二万人,袭击吴郡的沈法兴,夺了他的地盘,把小都设置在了余杭城。

这李子通命定为沈法兴的克星,而杜伏威又命定是李子通的克星。杜伏威见李子通在江浙地区安顿下来,遣勇将王雄涎率部去攻击他。两军大战于苏州,李子通部败溃,退保余杭;再战,李子通又败,而且这次败得很惨,他与他的丞相乐伯通都被人家活捉,作为战利品被杜伏威押赴长安,献给了李渊。李渊与他没有直接恩怨,对他宽大处理,赐宅第一处,良田五顷,请他在那里养老。可李子通不愿平平庸庸消耗余年,鼓动他的前丞相乐伯通与他结伴逃跑,至蓝田关,为辑捕人员抓获。李渊决定不再宽恕他们,把这对老战友一起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