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公高是一个能干的将领,能征善战,不管什么事情都能较好地把握分寸,处事练达,平时周国有什么重大的行动,他都负起主要职责,特别是征战中的重要突破口或任务,都会看到他的身影;他听到武王的指令,就站到前面来,面对众人,说:“现在先安排顺序,根据各部和已到的各诸候的部队,……。”毕公高宣传前后顺序,并指定渡河地点,把部队分成两路,同时在两个相近的渡口上船,然后对众人说:“这次渡河,强调两项原则,一是遵守纪律按要求行动;二是注意安全,避免生意外。明天破晓时分就开始渡河,大家小心渡河。到了对岸,下了船的队伍马上离开渡口,转上大道。”又布置了明天一早渡河的号令,接着又说:“周公旦在这边渡口协调上指挥上船,召公在对岸负责下船部队的指挥。蔡叔负责指引登岸部队进入大道。就这些。”毕公说完,对武王点头示意。

毕公高指着离岸边不远的一处平坦地面,说:“中军大帐就设在那里。大哥,你看可以吗?”

武王凭着车栏,对他说:“陈诸候助阵东征,本王得力非常,待战场上杀敌立功,定加奖尝。”回头问吕尚:“尚父,你看他们安排在那里好?”

“噢---------。”武王回过神,对吕尚点了一下头,回头环视一下广场。只见广场上已经拥挤着一片人和车的身影,看到武王的车队到来,顿时静默下来,气氛变得庄严肃穆。大多数人和车都立足观望,偶尔一乘车驶过,辘辘声特别响亮。

父王,你知道这个事业的伟大和艰辛,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你从着手准备灭商时起,也开始了教导锻炼下一代人。你遇事总把我带在身边,让我经历吸取你的经验和知识,并让我跟着吕尚,攻读习识韬略和技击。让我接受严格的训练,增进治国理家的才智。你的关怀教导,我很快地成长,从一个年轻人变成一个周国的继承人。你的一生经历也是我成长的过程。这经历这过程,已经饱受了三十多个春秋风雨的捶打熬炼。你制定的国策始终不变,正逐步地走近实现的日期。而此时,你却因箭伤的复而辞世,把这个希望留下来,留给了我。啊,父王,你一生的心血付给这个事业,却把胜利的荣誉留给了后人。

“大家情绪很高嘛,这么早就催着出。”吕尚由车左转到右边来。顔石跟在后面,抬头看一眼车上的驭士,“我们早就等着这一天啦。建功立业,跟随武王、国师东征……。”

季昌看看两人说:“你们认识?”

“好了。”吕尚笑嘻嘻地把视线收回,爱憐地转落到这个姑娘的身上,脸上绽露出慈祥的光奕,“今天你在家好好地守着,爹爹会很快就回来的。”

“连路上替换的马匹都喂饱了,也拴到了车后面。”

吕尚看看武王,再看看其他众人,这时周公旦也进来了,周族的主要骨干都在这里。吕尚心里明白武王的用意,为的是教育宗亲,认识作战的道理,也就认真地说:“用兵作战的原则,先要了解战场的形势,而形势是随着敌人的行动而变化的。两军对阵的时候要能临机应变。将帅要有运用奇正的智慧,做到既懂得用兵的原则又要掌握作战的原则。而用兵的重要原则,要求作战行动不可暴露给敌人,忽往忽来,独断专行而不受制于人,出敌不意才能所攻必克。”吕尚说到这里,顿了顿,大帐中鸦雀无声,他继续说:“另外,将领要了解天地变化的原因,掌握日月运行的规律,摸清敌人的情况,才能做到出敌不意,才能做到进攻就有胜利的把握。作战的原则,军队处于待机状态时不受干扰,抓住战机就不放过,一经决定就不犹豫。做到进攻时象迅雷一样使人不及掩耳,象闪电一样使人不及闭目;前进如惊马奔驰,战斗如狂风骤雨。将帅用兵作战,能不声不响而胸有成竹的叫做神,情况尚未明朗而能看出端倪的叫做明,掌握神明的道理,就能克敌取胜。”

“尚父讲得好!”周公旦忍不住说道。在众位兄弟中,除了武王,要数他也是一个善谋伐能征战的人了。因此他平时常常得到武王和吕尚的关照。

“还有,对将领的要求是很高的。作为将帅,除了懂得用兵作战的原则还不够,还要注意下列几方面的问题,就是:不懂攻战的策略,就谈不上结敌作战;不会机动使用兵力,就谈不上出奇制胜;不了解军队的严整和混乱的现象及造成的原因,就谈不上应变。另外,还要知道,将帅不仁爱,战士就不拥护;将帅不勇敢,军队就没有战斗力;将帅不机智,行动就会迟疑;将帅考虑问题不精细,作战就会失掉战机;将帅不英明,军队就会大败。总之,将帅是军队的主宰,有精明的将帅,就能兵强国昌,否者,就会兵弱国亡。你们作为将帅的,都应该好好地学习。”吕尚说到这里,指着地图,“今天大军到了孟津,你们就要好好地配合武王,搞好战备,特别是来了这么多诸候部队,你们就更应该以身作则,做个榜样了。到现在为止,到了多少诸候?”吕尚随即问了一句。

周公旦接上答道:“现已到了六百多家,共计所带人数达四万八千多人,连我们的算起来,总数已达九万二千多了。合计战车三百五十多乘。”

吕尚抬头看了武王一眼,嘴角浮起一丝满意的微笑。

“明天从本国战车开始演阵,让各路诸候先观望一下。”武王对蔡叔和雷震说:“明天你们要一切听从指挥,把兵阵排练好,在诸候中先树立起我周国的军威。”

第二天一早,武王一走出大帐,就有诸候前来问讯,等候指令。武王对众诸候和蔼地一一致礼,并要求诸候们今天都集中到山坡上观看周军操练兵阵。山坡上的人群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各国诸候都徒步来到这里,听取武王的旨令。他们闻说武王率兵东征,就带着自己的部下赶来参战。他们历受商纣王的沉重贡赋的盘剥,怨气满怀,都想跟着周武王打到商都,千刀万剐处死商纣王。他们认为武王会统领他们东征,以解心头之恨。他们赶来时都充满信心,带着雄纠纠的气势。以前文王在世时,曾多次联合各国诸候征讨西北方的野蛮狄戎族,消除了各诸候的受侵扰的祸患,才有了现在这样的一个安定局面。但近年来商纣王横征暴敛,过了诸候百姓所能忍受的程度,外祸刚止,内患又起。这不能不使诸候们重新联合起来。武王举兵东征,他们欢欣雀跃,纷纷来投。但武王却驻军孟津,要诸候们观看操演兵阵。是否操演后就进军商都,也说不定呢。诸候们抱着希望和坚信的态度等待着武王的动静。

这时在山坡下,吕尚也在忙碌得不可开交。他召集了周国的千夫长、百夫长,和各位宗亲将领,交代操演兵阵的事项。周军每年都要举行操练兵阵,这两年来才强调战车和车阵的阵形。时间虽短,将士们基本上熟悉掌握他所要求的阵形,但那都是在西陲荒地上小规模地进行,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今日大军云集在孟津这片广阔的洼地,可以展开全军阵势。而东征时,东方都是平坦的广袤的原野,非常有利于战车和大规模车阵挥作用。这次操演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进一步检验军阵协同作战的态势情况。吕尚讲了要求和变化阵法的规则,尔后才问众人:“你们都清楚了吗?”

“清楚了,尊令。”众人因以前已经操练熟悉,今天的要求只不过是把小方阵合并成大方阵,一致展开行动而已,都异口同声地回答。

“好,就这样。”吕尚最后下令:“开始行动吧。”众人散开,忙着跑回各自的部队去了。吕尚带着周公旦和雷震走上山坡。

吕尚登上山坡,沿着诸候让出的夹道,直走到武王面前,说:“武王。都布置好了,马上就可以开始操演了。”

武王听罢说:“尚父辛苦了,先休息一下吧。”他眺望山坡下的密密麻麻的军队,慢慢地蠕动,正在排列成队形。

武王对众诸候大声说:“各国诸候。各军将领,自古以来,征战总要付出血的代价。为避免损失,少流血,争取更大胜利。我国国师吕尚根据以前战争的经验和现今军队的装备,组织了军队操演阵势,以挥集体的力量,增强战斗力。现在请在场的各位诸候先观看周军所操演的兵阵。你们看。”

诸候们听武王这么说,顺着武王的手指望去,这时山坡下平洼地面上已排列着一支阵容整齐的军队。以车为中心徒兵压后的小方阵按一定间距前后左右排列着。看着这个兵阵,他们互相赞叹着。这时,耳边又传来武王的声音,“我军军阵是经过两个冬季的操演才形成眼下这个阵势的。诸候们看后,也要率领各部进行操练。”

武王回头问:“可以开始吗?”

吕尚对着设在山坡左侧的指挥楼塔上挥了一下手,说:“传令准备。”接着,传出隆隆的三声一顿的鼓声。大伙循声回头看了一下,这才注意到,这个指挥楼塔,是一座两层的搭架。用木柱和木板构架而成。上层是一个了望台,有半身高的挡板,没有遮篷,约有一丈见方,站着两个人,等待着命令;下层是一个只有木柱的空架,四周透风,在临山坡的一面排列着五个大鼓,五个鼓手双手执棒,节调一致地敲打着。三声一顿,鼓声传来,令人精神振奋。诸候们默声敛气,鼓声顺着山坡传到了平洼地上空,催动军阵。甲士们和紧跟着战车的奴仆,迅地汇集起来,全体军士挺立着。从上面看下去,只见一个大方阵,整齐、严肃、威武地排列着。战旗随风飘扬着,五顔六色。隐约可见到各种武器的锋刃在初升阳光照射下,忽闪忽闪地十分炫耀。楼塔上出现一面红旗,大方阵向前移动了,鼓声嗵嗵,马蹄得得,伴着整齐的脚步声,汇成一曲方阵行进的交响乐,威武雄浑。方阵移近山坡,停住了。

“雷震,”吕尚传呼,“传令布防阵。”

黄旗在塔上出现了,左右摇晃了三下,顿一下又重复一次。雷震的洪亮声音从山坡上传到洼地上,“布防阵,左-----右------散-----开-----。”

车队混乱起来,以五车为一个单位排列成纵队,各纵队又并排在一起。不久,人马安静下来。众诸候看去,刚才的方阵,已经变成一个长矩形的军阵。战车并排着,间隙相对缩小,徒兵们手执盾排,排到战车的前面,密密麻麻地相拥着,形成一堵盾墙,包裹着战车。这就是以防为主的车阵。

武王对众诸候说:“你们也要象周军一样操练军阵,现今军阵的威力已经得到重视了,你们就要好好地学习。”

接着,演习了防阵的几种变化。稍停,吕尚指令,解散防阵,排成冲阵。随着雷震的呼喊声,鼓声变化有节奏的连续的沉重声。一点一点地震响着,“嗵-------嗵--------。”塔上的黄旗也偃藏起来,换上红色旗帜。战阵又混杂起来,左右两侧转身向两边散开,中部的后阵部分,迅地向后散开。紧接着,“嗵嗵嗵”急促的鼓声,散开的战车又调头对着山坡,五乘车一组,排成一个三角形小车阵。随着红旗的摇动,小方阵慢慢地又向山坡前汇集靠拢过来。前阵直抵山坡前停下来。这时,展现在诸候们眼前的是,平洼地上呈现着一支新的军队了,只见一组一组三角形的车阵分散布列着。

诸候们在山坡上观望,都看得目瞪口呆,沉默的严竣神色掩不住心头兴奋的情绪,都为周军的训练有素、军阵整齐、演变迅而惊憾着。众人啧啧地称赞着,钦佩的眼光落到武王、吕尚的身上,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年富力强的武王又有足智多谋的吕尚的辅助,真可以天下无敌,他们心中更增添一种敬畏的感觉。

吕尚说:“我军操练车阵已久,才能熟识这阵形的变化。这是我根据文王所演示的《卜易》六十四卦的变化而设成的阵势。静以固守,动以冲坚。固守如山岳,冲坚似决堤。固守以长阵为形,左右却变化多端,可方可圆,方以移阵,圆以待息,临阵为矩形,敌攻中央,两侧可以钳止,攻一侧则另一侧绕击攻敌侧面。这种三角形小方阵组成的大方阵,”吕尚指着山脚下已形成的兵阵说:“主要用于冲击,有锋有背,进则以锋角攻敌,后有背靠,则无后患之忧。现在请看冲阵。”吕尚又下令,“向左进,”红旗又摆动起来,鼓声急急地按号数敲响着。三角形兵阵侧转身,以偏左侧的顶角车为前锋,向左移动,慢慢地前头阵形快移出了众诸候的视线界。吕尚下令停止移动,马上又传令转身向右侧行进,接着,下令要求兵阵以快冲击前进。车阵呼啸着,一车跟着一车,每个三角形兵阵保持着一定间距,用同样的度,由左侧向右侧驰骋而来,当兵阵经过山坡前进时,从上俯瞰看去,快冲进而队形保持不乱的兵阵滚滚而过,跟在车后的徒兵的队形整齐壮观。诸候们为这奔驰的冲阵的雄浑气势激得禁不住呼喊起来,配合着眼前尘灰翻滚的一片军势,跃跃欲试,都握拳擦掌起来。

兵阵冲过来后,留下了经久不息的的尘烟灰雾,带着上午的潮湿的空气弥漫到了山坡上,经风一吹,使人感觉身如其境,飘飘然起来。

陈诸候兴奋地跑到武王身前,说:“想不到武王和国师训练出这么一支军队,排出这种壮大的军阵。有这么多变化莫测而是威力强大。武王,这些军阵……。”

吕尚刚回到武王身旁,听到陈诸候说到这里,见他的兴奋劲头,自己受感染似地插上来说:“这些军阵只是人阵。还有天阵、地阵,外表看起来不变,移动起来才变化无穷,威力无边啊。”

“啊,国师,这……。”陈诸候说,“这……,还有比这更好的天阵、地阵。这些阵已经够我们操练的罗。”

武王说:“是啊,叫国师给你解说一下这些阵法。”微笑一下,看看吕尚。

吕尚爽朗地笑起来,“年轻人好学好问,我当然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他对陈诸候作了一个手势,“根据日月星辰斗杓等天象位置来布阵,就叫天阵。宇宙宏大,威力无边,这类兵阵仿比而成,变化更是令人莫测。利用丘陵水泽等地形为依托来布阵,就叫地阵。这类阵势得地利之助,变化起来威力强大。根据所使用的兵种和战法来布阵,就叫人阵。我们刚才操演的都是人阵,这类阵靠的是人的智慧,运用之妙,存乎心底。三阵能合而共用,那将是得天威、地利、人力,军队所向无敌。但要排演出这种兵阵,必须有英明睿智的统帅,还要求全军将士高度配合,密切行动。还得利用地形变化而变化,还得按天象来布阵。所以很难。我军正在作此努力。”

“不管怎么难,我们也要操演军阵,就先从人阵开始,就象……。”陈诸候要求着,回头指着山坡下。这时,兵阵又滚滚地移动回来。这次是慢慢地行进,象搬山倒海一般,声势浩大,军威震人。陈诸候顿住了口。停了一会,才说:“武王,国师,快教教我们,让我们也参加军阵演习。”

武王笑了,说:“年经人又犯急了。我军是经过两年操演才排列出这种阵势。你们一时是排演不出来的。但学习一下,掌握一些原则还是可行的。你再认真地观看,用心记阵法,然后叫尚父指导你们排阵。”

吕尚接上说:“武王说得对,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地训练军队,最后才能收到统一全军行动的效果。先要将帅心中通悉阵法,告诉军士如何听鼓声的指挥和看各种旗帜的信号。然后告诉将士怎样操练,怎样依照指令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具体操练时,先进行单人教练,单人教练完了,再十人合练;十人学战,教练完成了,再百人合练,再千人合练学战,再教万人合练学战,直至全军合练作战。这样,操练学战是那么困难的。但如操练出坚强的军队,战斗力强大,就能威振天下。陈诸候,只要有信心和恒心,一定能操练出强大的军阵。你再接着看。”说着,吕尚又重新指挥军阵排演。接下来,排演了各种军法,方阵,圆阵,锥阵,长龙阵,以及各阵法的变化。

山上山下,一片紧张兴奋的气象。诸候人虽多,又杂,但都被这种场面深深吸引住了,阒静无声。不觉日已过午,吕尚下令收军。军阵向中央汇拢过来,又按原来的队列集中到山坡前。山坡上的诸候们,回想半天来亲眼所见到的情形,这时对山下这支队伍更加另眼相看了。他们敬畏地观望着,心情激荡着,各人脸上微露出羞愧的神色,想想自己的人马,真有天埌之别,但能依附这种劲旅一起作战,又感到百倍自豪。人群中洋溢着一股兴奋的骚动。

就在诸候们激烈地议论着的时候,从南边和北面山背后面,有几支队伍朝这里急驰而来。诸候们都没有引起注意。不一时,这些队伍就来到山坡下。诸候们才忙着互相询问着指点着,因为这些队伍无意间却停留在周军的队伍边上,乱杂杂的队形,两军形成强烈明显的对照。山坡上的诸候看在眼里,心想自己的队伍不也差不多是这样零乱的吗?新来的诸候是孟津北边的虞、嵊诸候,还有南边的恐诸候,他们又都带着几家小诸候。他们留下各自的队伍车马,在毕公高的带领下蹬上山坡,朝着以武王为中心的大帐前跑来。

三天后,麕集孟津的诸候,都已基本掌握了简单兵阵的排列变化规则。他们也把自己的队伍按要求加以操练,尽管列阵变化的娴熟程度还不是那样令人满意,但总算经过一番努力把零散的队伍组织成有秩序有队形又能适应简单应变的军阵。这几天内,仍有诸候6续来投。前后来到孟津会集的诸候,大大小小总计起来有八百多家。

是时候了,武王准备大检阅。这天,他一早就和吕尚一起忙着布置任务。各诸候的部队在周公旦、召公爽、毕公高、蔡叔、雷震等人的指挥引导下,进入指定给自己的位置。各诸候都聚集到山坡上来,一致围在大帐周围。山上山下,气氛非常地亢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