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夫人知道头胎大都会早产,刚进二月就让稳婆来瞧过,稳婆说的这胎还有二十来天才发动呢,等到时候再上门伺候。楚夫人这才安心下来,朱氏已经遣人送来了催生礼,吃的穿的用的,小娃娃的长命锁都有三套。一切都万事具备,只等婉潞肚里一发动就送进产房生产。婉潞在娘家时候也曾影影绰绰听人提到过,说庄户人家的女儿生孩子好生是常在田间劳作,身子骨壮实。赵家是没什么可作的事,婉潞在三餐过后常带着春燕她们在这附近溜达,一来消食,二来好让自己的身子骨边壮实些,生孩子好生。

既是月太君有话,刚坐下来的各人除了大腹便便的婉潞都站了起来,月太君示意她们重新坐下:“不过是几句闲话,你们都是赵家女儿,她们都是赵家媳妇,等你们嫁出去了,切不可丢了赵家女儿的做派,你们做赵家媳妇的也要记得,关上门再吵再闹都使得,当着外人就要给赵家女儿撑腰,明白了吗?”

思聪整个人已经靠在熏笼上不想动了,思兰已经站起身把她们两个身上着了雪花的衣衫脱了下来:“这雪珠一见暖就化了,赶紧脱下来,披上你们五姐姐的斗篷。”婉潞已把自己进屋时候脱下一领狐皮斗篷递过去给思聪,思慧已经乖巧地接过苏静初脱下的斗篷把自己裹了起来,小声小气地说:“六姐说要趁冬天去抓雀玩,谁知道转了许久不但没抓到,还淋了雪花。”

明年正月十六又是思敏的喜日子,她的嫁妆虽说已经齐备,还要再问问亲家那里少了些什么,毕竟思敏嫁的是罗太后的侄孙,虽是罗太后庶出兄长的孙子,也是嫁入后族,这嫁妆少了京城人瞧着也不像。楚夫人日日只觉忙的脚不沾地,思敏那里按说该自己亲自去教导为妇之道,也只得托儿媳们前去陪伴。郡主那里是不敢麻烦的,见苏静初和婉潞两个闲人,就请她们常去和思敏说话。

百寿图已经绣了出来,配了紫檀木的架子,摆在屋里果然好看,婉潞和苏静初看着这一扇屏风,苏静初微微叹道:“三婶婶虽有些嘴不饶人,却是个热心肠,比起大嫂的中规中矩,也由不得人不亲近。”苏静初难得赞别人。

度娘想骂婉潞几句,偏偏婉潞做的又挑不出一丝半丝的错,只得捶着枕头哭了一夜,第二日一早就随李妈妈走了,临走去给婉潞磕头时候,婉潞还赏了她十两银子抓药,还对李妈妈笑着道:“李妈妈,度娘是个勤快人,只是身子弱了些,等她身子养好了,也该给她寻门好亲事,到时我再给她添妆。”李妈妈除了唯唯应是再说不出旁的话来,现在就算想去搬弄口舌,婉潞做的人人都是看的见的,又有谁信呢?

说到这个,想起红楼梦里的贾母,她就是个经历很多,有大智慧的女人,也是封建大家庭当家人的典型代表。但月太君我不想把她写成这种典型人物,而是想写一个有缺陷的,沉浸在自己过往无法自拔的老人。

果然月太君已经冷笑了:“好啊,你今儿还是要做孝子了,我倒想问问,忤逆嫡母是条什么罪名?”急的叶氏也不管屋里的人还那么多,紧紧拉住二老爷的胳膊:“婆婆,致贻他不是忤逆您,等媳妇劝他回去。”月太君盯住赵致贻,脸上的笑还是那么冷冰冰的:“我告诉你,你今儿要做孝子把崔氏从我房里抬走,明儿我就把你全家撵出去,由得你们做孝子的做孝子。”赵致贻已经收泪,眼里茫然一片地瞧着月太君,不光叶氏心惊,旁的人也全都惊了一下。

苏静初又是浅浅一笑,已握笔在手,略一思索已写出一首诗来。与她端庄秀丽的外貌不同,写的是一手颜体。她写的时候婉潞屏声静气,等她写完婉潞才轻轻地击一击掌赞道:“二嫂可谓诗宗李杜,书学颜柳,做弟妹的一定要好好绣出,才不辜负二嫂。”

董妈妈到婉潞跟前福一福,笑着回道:“奶奶,这是李嫂子的女儿,小名唤作度娘的,昨儿奶奶给了恩典让她进来当差。”婉潞嗯了一声,收回搭在春燕手上的手。

三爷比兄长要好一些,但从小没被当成侯府继承人培养的他,言谈举止在侯爷眼里总要逊色一些。婉潞的丈夫就更不消说,上面还有两个嫡亲哥哥,从来就没想过继承侯府,娶个老婆,谋份官职,等时机成熟了带着老婆孩子出去外面做上几任外任,一来可以见识一下,二来省得在家气闷。

还是后来他在扬州同知的任上,见到一个盐商家的丫鬟,十年没曾动心的二老太爷点名就要这个丫鬟,盐商本想把丫鬟送过去,谁知道二老太爷竟要明媒正娶,盐商乐的攀这门亲,认了这个丫鬟做干女儿,大张旗鼓地嫁了过去。

董妈妈倒坦然地受了回礼,她是赵思贤的奶妈,婉潞没嫁进来之前,这小院的大小事情都是她一手包办的,赵思贤对她尊重有加,她见婉潞谦卑有礼,说出的话也极有主见,心里对婉潞的好感又多了一层,但她是在赵家待了一辈子的人精了,语气依然不冷不热道:“六奶奶,这几个是太太吩咐送过来给六奶奶使的,六奶奶要不满意,就再换几个人来。”

婉潞说的话带有些嗔意,李三老爷已经哈哈笑了,把这些药材收拾好了,外面又传来帖子,是各家要来拜客,这些事自有李三老爷和朱老爷去做。

不过,能够用伶俐的丫头,也是件好事。婉潞再没说话,马车已经停住,朱老爷的声音传来:“外甥女,到了,先下来歇息吧。”杨妈妈已经挑起帘子,春燕和夏妍一边一个扶着她,秋烟冬艳两人在后轻轻拉着她的裙边。

就这两个十岁的小丫头,吴妈妈还让杨妈妈教了她们十来日的规矩礼仪,这才能勉强做些粗活。最后还是赵家二姑娘,现在的陈三奶奶听说自己弟媳妇要挑陪嫁丫鬟,送了个十四岁的家生女过来,再连上朱太太送过来一个十三岁的小丫头,这四个陪嫁的贴身丫鬟才算凑齐。

杨妈妈上前给她捶着:“太太,他们原本也太过了,真当老虎不发威。”朱氏的眼微微闭上:“哎,就是可怜旺宗了。”,杨妈妈摇头叹气:“谁让他摊上这样的爹娘,娶了那样的媳妇呢?昨夜连夜请了曾家爹娘来,出了这样的丑事,她爹娘也只有把她收拾回家。”

为我好?婉潞的眼虽然看回来,但眉头并没有松开,吴妈妈脸上的笑容再不是平时一样,而是含有一丝安慰:“是啊,姑娘你想想,你是个未出阁的姑娘,这些事只该听,不该去管,况且,”

朱氏眼里闪过一丝失望,但随即就消失不见,一手拽着一个孩子:“来,今儿过年,都喝一杯,以后都要平平安安。”婉潞和续宗坐到她身边,举杯对她敬了敬,各自饮尽杯中酒。

七老爷顿时觉得半个身子都酥了,这样美人,怎能让她独宿?等八太太说话,七老爷顿时觉得没意思,咳嗽两声就站直了声,依旧装醉,嘴里骂了小厮两句就想对准朱氏撞过去。他这动作杨妈妈瞧的明明白白,已侧着身子护住朱氏,七老爷又骂两句

既有没出阁的姑娘在,八太太也就打住要细细说番四太太家将要娶的新娘子曾经的作为,不过坐在那里夸一下婉潞,说一些别的闲话,也就打发了这一日。

四老爷家热热闹闹,朱氏这里平平安安,这日族里的八太太亲自来谢朱氏,还带了自己做的两双鞋,朱氏命人收了鞋,八太太笑着道:“我平日里忙,这两双鞋做的也不好,不过是一点心意。”

杨妈妈退出屋子,听到身后传来的四老爷夫妻得意笑声,往地上狠狠吐了口吐沫,这时候得意,明日就该你哭了。

从这里绕整个池走半圈,有一小亭,名唤潋滟,朱氏带着丫鬟正在那里安置饭菜。婉潞看着朱氏,再看下朱太太,脸上的笑容并不似原来那样客套,而是一脸真诚:“舅母,我不是那种轻狂人,太太对我好,我是明白的,只是原先年纪小。”

就算想在婉潞跟前搬嘴弄舌,自从陈妈妈被赶走,也就夹了尾巴各人自己乖乖回家,不敢再多言。这后院里面的事情,婉潞还真的知道的不多,以后要嫁的是大雍第一等的世家,这些事情,自然就要清楚明白,才不会被人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