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居岁月,家家都是认得的人,四太太所为很快传开,自然没有一句好话,朱氏倒是人人赞扬,说她不念旧恶,想着提携族里的人。四太太如此所为,旺宗也到了说亲的年纪,附近几家哪有肯把女儿给她家的,对自己亲生子还这样折磨,花枝一般的女儿进了她家,不被生生磨死才怪。

旺宗一来年纪也不算大,二来被娘这样不住口的骂,骂的哭泣不止,那手自然就松开。四太太先把银子一卷,抱在自己怀里,这才对旺宗道:“还不快去地里,难道还要老娘白养你不成,不光白养你,以后你娶了媳妇,一家子还不全靠老娘养,你有什么好说要去读书?”

若顺着话,说这些流言,引诱都是孩子不懂事说的,还是会被朱氏抓住,让自己去教训孩子,到时自家的计谋又不成了?四太太思前想后,只得咬牙道:“六婶婶你何必这么难过,宗哥儿还小,族里有些读不上书的,见他日日去上学,自然有些孩子淘气,逗他玩乐是有的,但是若存心还是没有。”

新媳妇虽说是个乡下姑娘,一张嘴甜蜜蜜,把老太太哄的高兴,想想自己一个独子也没有臂膀,这才对他们多加招抚,每家送了田地银子和下人。

这样连珠炮的说话,不是朱太太还是那个,和往朱太太方向奔去的续宗不同,婉潞屈膝行礼,站起身的时候脸上的笑容是恰到好处的:“浅妹妹的好日子是在明年冬月,可惜我有孝在身,不能前去道贺,只要舅母不嫌弃我绣的东西不吉利,就给浅妹妹绣条盖头做贺礼就是。”

李三老爷来这几日,也知道杨妈妈是朱氏身边得用的管家娘子,对她不敢再当平常下人视之,忙起身谢道:“妈妈这番话,确是说的有理。”杨妈妈见婉潞也要站起,慌的两只手摇成风车:“舅老爷这样是折了我的福,要这样说,倒是我不该多嘴。”

说着朱氏不等他们开口,又加了一句:“好在当年大姑娘的娘没有把嫁妆拿出来花用,不然今日舅老爷来了,还不能原样还了嫁妆呢。”李三老爷被这番话的面红耳赤,竟一个字都吐不出来,初来时满心只想着把甥女接走,那些钱财都是自己的,到了现在,只觉得自己猪狗不如,放声大哭起来。

朱氏回到自己屋里,理了一会事情,做了一下女工,听到丫鬟的声音:“大姑娘来了。”这才把手里的女工放下,婉潞已经走了进来,行礼后才说:“太太,厨房里的席面都预备好了,正要遣人去告诉舅舅。”朱氏看着面前花一样的继女,伸手拉了她过来:“席面不急,大姑娘,我有话和你说。”

这话锋转的极快,李三老爷刚想说是,又觉得不对,若说是了自然就不能对朱氏问罪,若说不是,那不就承认了自家的确生计艰难,他的脸色顿时变的十分奇怪,半天也说不出话来。

婉潞越想越高兴,直到天蒙蒙亮时才打个盹,等一听到丫鬟们的脚步声就睁开眼。春燕已经过来掀起帘子,含笑道:“姑娘醒了?”说着伸手扶她起来,夏妍把挂在衣架上的衣服拿过来,和春燕两个伺候她穿好,小丫鬟已打了洗脸水过来,婉潞这才下了床穿好鞋。

李三老爷眼里闪过一丝得意地光,随即消失不见:“那我就在这里等信。

朱太太施施然喝了口茶:“瞧,这不是自己生的,总贴不到自己身上。”朱氏也不理她,婉潞脸上的神色明显混着激动,胡乱行了一礼就问:“方才听丫鬟们说,李家舅舅来了,是不是?”

听完叶氏对一旁作陪的婉潞笑道:“侄媳妇,你好福气啊。”婉潞看一眼朱氏,刚要说话朱氏已经意味深长地开口:“哎,等我们女儿嫁过去,得了婆家长辈们的疼惜,那才叫有福气呢,娘家这边,不过锦上添花罢了。”叶氏脸上的笑意更浓,虽没有酒,宾主也算尽欢而散。

只是谁也劝不住老太太,公公那里又不敢再打扰,大嫂要管家,四婶要照顾两个还小的孩子,最后这差事就落到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