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惊讶地看了觉民一眼,含笑地答道:“好。”接着她又关心地问他;“二表哥,你心里有什么事情?”

“我想改天再到岳父那边去。今天来不及了。家严要我出来办一件要紧事,”国光连忙推辞道,他不愿意到周家去。

“保重身体?我这个身体有什么值得保重?我活下去又能够做什么事情?”觉新痛苦地挣扎道。他忽然放下手掉头看淑华,惊讶地问道:“怎么你也来了?她们没有责骂你吗?二哥呢?”他好象从梦中醒过来似的,他的泪痕未干的脸上忽然现出了恐怖的表情。

“有人从外面走进来,客气地唤着:“大少爷。”

王氏惊愕地放了手,手气恼地说:“我的儿子,我自己就打不得?”她又把手举起来。

他爱怜地望着她。连忙摸出一张手帕递过去,说:“你先揩一揩。我去喊何嫂给你打盆脸水。”他站起来,要出去叫何嫂。

淑华眼睛快,马上看出这是觉英,一把将他抓住,带怒地斥责道:“四弟,哪个把你充军?你走路也不睁起眼睛!”

“你呢?”觉民恳切地问道,“你同还如两个打算做什么事?”

“那个时候我们要出日报了,我们还要印很多很多的书,”汪雍笑着接下去说。

“大哥,你怎么才来?”淑华从对面石阶上送来这个清脆的声音。觉新没有答应,他等着枚的答话。

吃饭时,平日躲在房里的枚少爷和他的新少奶也出来了。在饭桌上枚很少跟觉新讲话,一则因为有父亲在座,他不敢多说,二则,枚结婚以后在人前更不喜欢讲话。别人背后批评他,说他把话都对着新娘说尽了。这自然是开玩笑的话。不过觉新注意到前不几时在枚的脸上现出的一点红色已经褪尽了。他的脸色反而显得比从前更加苍白。虽然这上面常常泛出笑容,但是这个年轻人的微笑却使人想到一个快要枯死的老人的脸。觉新尤其觉得可怕的是那一对略略陷下去的眼睛,那对眼睛所表现的是一种深的沉溺,一种无力的挣扎以后的放弃。跟这个作为对照的是旁边那个少妇的充满活力的健康。那张浓施脂粉的长脸仿佛涂上了一层活气,好象满溢在全身的活力都要从脸上绽出来似的。她始终不曾说出一句完整的话。不过她抬起眼睛看过觉新两次:她的眼光好象是一股流水,要把人冲到什么地方去。觉新痛苦地想:一件罪恶又快要完成了。在他看来这是无可疑惑的了,兆候就摆在他的眼前。他又怜悯地看了看枚。枚若无其事地坐在他的对面。“他不知道,他们都不知道,”觉新这样想着,他不能够再咽下饭粒了。但是他也只好勉强吃完碗里剩余的一点饭,才跟着周老太太离开桌子。

“你去问四老爷好了,”秦嵩故意跟他们开玩笑,不肯给他们一个确定的回答。

铅笔在纸上画了一个不十分圆的圆形。

克安自然同意。张碧秀也怂恿他到花园里去。他看见高忠出去了,便唤一声:“秦嵩!”

夜里枚少爷睡在新奇的、温软的新床上,许久不能够闭眼。他想到坏的地方,又想到好的地方。后来他做了两个奇怪的梦。他自己还记得那些梦景,但是他分辨不出它们是好还是坏。

觉民挟着一本外国书从房里出来,在阶上唤了一声:“大哥,”便向觉新走去。

沈氏也站起来,跟着王氏到后面小房间去,那里安放着克安最近买来的新式的桌椅和茶几。她们坐下后便叫倩儿来倒茶装烟。

觉民看看手里的草稿,答道:“差不多还有一半。我们应该写快一点。”

“但是为什么单单我一个人遇到这些事情?二女偷跑到上海去。四娃子又这样不争气。五弟,更不用说,他丧服未满就私自纳妾,而且卖掉祖宗遗产。四弟应该明白一点,他也在外面跟戏子来往。我责备他们,他们都不听话。我看我们这份家当一定会给他们弄光的。他们没有一个人对得起我,更对不起死去的爹。这便是我一生做人正直的报酬。想起来真令人灰心。四娃子不学好,不必说了。我看七娃子也不见得有出息,现在已经不听话了。我这一生还有什么指望?”克明半怨愤半沮丧地说。他放松她的手,接连地喘了几口气。

周老太太要翠凤把凳子搬到她的旁边。凳子放好以后,她便叫芸坐下。芸只得留在这里。

沈氏走进房来,把她的一双半大脚重重地踏在地板上,对着克明唤了一声:“三哥,”把眼眉一动,立刻摆出了一脸的怒容。

觉民不回答淑贞,却侧过头去看芸。亮的泪珠沿着芸的粉红的脸颊流下来,她的眼光带着一种复杂的表情,她似乎是将她一生的光阴用来看眼前这块木板和它在纸上画的线条与不清楚的字迹。觉民立刻收敛了他的笑容。他又看琴,琴也送过来同情的眼光。

倩儿刚刚接着红纸包,就听见绮霞说:“我们还是听三小姐的话罢。那么给三小姐谢赏。”绮霞便给淑华请一个安。翠环不打开纸包了,她也给淑华请了安。倩儿又再请了一个安。

“我知道,这是我的老差使,”张还如笑着回答道。

“你怎么知道这就是他写的?这是一笔名,”觉新惊疑地说。

“那么,二弟,你来划罢,我不划了,”觉新对觉民说,他慢地站起来。

“打得不错。琴妹,就请你教训她一顿,”觉民开玩笑地说。

“一定是他!什么事总离不了冯乐山!”淑华愤恨地说。

“我觉得活着也没有多大意思。好象什么都是空的,”枚少爷看见觉新不讲话,好象在思索什么似的,他猜想觉新也许没有了解他的意思,因此他又说道:“我想来想去,觉得什么都是空的。人生好象就是空的。”

“二哥,你看,有这样不要脸的人!三爸也不好好地打他一顿,他有什么值得人喜欢的?”淑华又气又笑地对觉民说。

“二哥已经替你陪了罪,我现在饶你了,”淑华正经地说。

于是汽笛声响起来,永远是那种拉长的尖锐的哀号。觉民吃惊地睁大眼睛看四周,并没有什么变动。觉新有气无力地叫了两声:“何嫂!”没有听见应声。他便站起来,走到方桌前点燃了清油灯,然后回到活动椅那里坐下。他的眼光又触到了桌上的信笺,他提起笔想写下去。但是电灯光开始变了颜色,纸上的字迹渐渐地模糊起来。他无可如何地叹一口气,又把笔放下,无聊地抬起头望着电灯。电灯完全收敛了它的亮光,灯泡里只剩下一圈红丝,连红丝也在逐渐褪色,终地淡到什么也没有了。清油灯在方桌上孤寂地发亮,照不明整个房间。月光趁机爬进屋里。没有灯光的内房里黑地板上全是树影和窗帷影子,外屋里到处都有月光。

“那当然,还用你说!”觉民激动地、诚恳地答道。“你还跟我客气?你过去帮忙我的地方太多了。你尽管放心罢。”

“你还提过去的事情做什么?我应当谢谢你。”黄存仁感激地望着觉民微微笑起来。一个过路人从他们旁边走过,侧过头好奇地看了他们一眼,又继续向前面走了。黄存仁关心地又问一句:“你同蕴华打算在省城结婚吗,还是到了下面再说?”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往前走。

“我这些天就在想这个问题,”觉民一边走,一边沉吟地答道。“阻碍是没有了。麻烦的就是礼节。我们不想行旧礼,但是她母亲那一关又难过。”

“我看就是行旧礼节也不要紧。只要目的达到,应付一下也没有多大损失,”黄存仁接下去说。他忽然想出一条路来了。

“但是别人又怎样看我们呢?对旧势力屈服,让步……”觉民不同意地辩驳道。

“这不是根本问题。在一些细节上我们哪天不对旧势力让步?礼节不礼节是小事情。只要社会制度一改变,别的都会改变的,”黄存仁带笑地说。

“不过你不晓得我们家里的礼节多繁,真叫人受不了!”觉民略带焦虑地说,好象看见琴穿戴凤冠霞帔让人从花轿里搀扶出来一样。

黄存仁点了点头,说:“你们是官宦人家,礼节多,跟我们中等人家不同。不过我看时代变了,这些礼节也会变的。你们家里那些人也不能总摆臭架子。我同鉴冰都希望你们早点结婚。”

“我倒想你们一定比我们早,”觉民带笑答了一句。他觉得刚才的焦虑又渐渐地消失了。他接着点点头说:“你这个意见也对。我看我们家里的臭架子也渐渐地在垮下来。这个家并不要多久就会垮的。我还害怕什么!”

“的确不应当害怕。不过我们做事情也应当谨慎些、沉着些,”黄存仁说。他们已经走到一个丁字路口,觉民应该转弯走了。黄存仁便站住说:“你要转弯了。等我回来再谈罢。”他伸出手来紧紧地握了一下觉民的手,接着又说一句:“刚才谈的事情不要对旁人讲啊。”

“你放心,我不会讲的,”觉民含笑道。他还说一句:“路上保重,”便转了弯走了。

觉民到了家,走进了二门,天井里一片月光,更显得大厅上十分阴暗。门房里有一堆晃动的黑影,仆人和轿夫们在那里打纸牌。他刚走到拐门,袁成正从里面出来,恭敬地招呼他一声。他觉得这个仆人最近显得老了,背已经弯下来了。他走进自己房间,在方桌旁坐下来,很兴奋,也很高兴,但是又有一点点说不出的怅惘的感觉。他觉得房里太静,自己在椅子上坐不住。他很想马上见到琴。他又站起来,正要走出房去,却听见有人走上石阶。接着黄妈就走进来了,手里还拿着一个茶杯。

“二少爷,我等了你好久,你才回来。我给你端茶来了,”黄妈笑吟吟地说。她把茶杯放在桌子上,又接着说下去:“姑太太回去了。琴小姐喊我告诉你,要你就在屋里头等她。她怕你到花园里去找她。她说翠环、绮霞两人请她同三小姐、四小姐‘消夜’,你去不大方便。”

“我晓得,”觉民笑答道。他就安心地坐下来,端起杯子喝了茶。黄妈满脸带笑地望着他。她笑得多么慈祥!她也老多了。头发几乎全白了。脸上的皱纹更多了。他忍不住说一句:“黄妈,我看你这一年老多了。你太辛苦了。”